來源:獨角金融
被投資者稱爲“寶藏基金經理”的鮑無可,再一次站在聚光燈下,是因爲以“個人原因”轉身離職。
5月17日,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景順長城”)一口氣發佈8只產品變更基金經理的公告,基金經理鮑無可卸任了全部產品。而在4月份,因所管的產品均增聘了基金經理,市場就傳出他即將離職的猜測,如今這一猜測得以證實。
根據wind數據,鮑無可所管產品年化回報15.29%,近2年、近3年表現較好,分別爲15.54%、42.12%,盤點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長期業績表現,能做到年化10%以上的非常少見,這也是他在離職前後受到較多關注的原因。
截至一季度末,成立近22年的景順長城管理基金規模站上巔峯,達6151.45億元,雖然2022和2023年曾經歷了連續兩年規模下降,不過2024年末已經恢復增長。
在整體權益市場規模下滑的環境下,景順長城管理的權益類基金規模下滑嚴重,旗下昔日千億頂流劉彥春和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產品業績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隨着鮑無可離去,景順長城能否再打造出下一位明星基金經理?
1
權益“老將”鮑無可離職,能否引發贖回潮?
公開資料顯示,鮑無可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工學碩士,2008年至2009年,曾任平安證券研究所行業研究員。
2009年12月,鮑無可進入景順長城,離職前已經進入公司超過15年,歷任研究部研究員、高級研究員,2014年6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還是公司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投研與管理經驗,也是市場上少有的對A股和港股均有涉獵的基金經理。
鮑無可在景順長城被稱爲“原則哥”,不追熱門,不追短期,追求安全邊際。在動盪市場下,可以給投資者帶來“穩穩的幸福”。他曾說過,“從做投資第一天起就把不虧損放在首位”。
鮑無可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是業內備受矚目的“雙十”基金經理。投資風格上,淡化擇時,換手率低,持股週期長,是景順長城基金內部培養出的“價值投資標杆”。
鮑無可管理的8只產品規模曾於2024年二季度達到峯值,達271.86億元。以374.75%的最佳任期回報率,最近5年最大收益率94.31%,最大回撤僅11.31%,波動、回撤均優於90%以上的同類產品,因此在業內名聲大噪。
圖源:罐頭圖庫
這位“老將”的告別看似倉促,實則早露端倪。
4月12日,景順長城價值穩進三年定開、景順長城國企價值、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景順長城價值發現等4只基金,分別增聘劉蘇、鄒立虎、張仲維、王勇4人與鮑無可共同管理。
僅兩週後的4月26日,景順長城價值邊際、景順長城價值領航兩年持有公告增聘了劉蘇;景順長城能源基建、景順長城價值驅動一年持有增聘鄒立虎,二人均與鮑無可共管。
直到5月17日,鮑無可離職的消息落定。
當這位明星經理離職後,是否會有可能引發贖回潮?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部分投資者會將基金經理作爲基金選擇的主要參考條件,所以這部分投資者更容易因爲基金經理離職而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但這對其他對基金經理並不敏感的投資者影響有限,而基金業績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並非基金經理這個單一條件。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稱,新、老基金經理可否實現有效銜接,將會影響基金淨值表現,如果不能實現有效銜接,或者後續基金淨值表現不佳,可能會引發部分贖回壓力。新的基金經理單獨管理後,公司會採取哪些措施保障鮑無可曾管理的基金實現平穩運作?海南縱帆私募基金經理王兆江稱,當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後,其所管產品可以選擇經驗豐富的新任基金經理接管產品,在過渡期保持策略的穩定性;其次,做好投資者的溝通,穩定投資者的情緒和決策,讓投資者充分信任新任基金經理的產品運作能力。沈萌稱,基金公司爲保證基金運營平穩,應將精力重點放在那些對基金經理人選敏感的大客戶上,以新的人選方案穩定這些投資者的信心。“從基金公司的角度分析,一般會尋找與前一位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相近,或者長期跟蹤接觸前一位基金經理的人擔任新的基金經理,從投資能力、資歷等因素進行篩選”。郭施亮分析稱。實際上,早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鮑無可管理的基金規模和業績持續滑坡。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以來,鮑無可管理的多數產品淨值下跌,近一年回報率爲-2.13%,低於滬深300的6.83%。代表性產品景順長城能源基建在9個月時間累計僅上漲1.81%,同樣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和滬深300指數。伴隨業績的下跌,2024年6月末鮑無可管理基金規模達到271.86億元的頂峯後,連續四個季度發生規模下滑,截至一季度末規模僅剩162.07億元,較高峯期下降40.38%,同比下降24%。
以離任前管理產品規模最高的景順長城邊際價值爲例,產品於2020年8月成立,2024年二季度末規模曾達到頂峯,達93.66億元,儘管A股市場2024年末表現較好,但該產品此後連續下滑,截至一季度末規模已經跌至51.73億元。
在2024年底的一次公開路演中,鮑無可曾表示,2025年的市場環境大概率與2024年類似,需要通過深入研究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努力爲持有人創造收益。
2
迅速組建 “黃金戰隊”,能否續寫傳奇?
鮑無可離職後,此前所管產品增聘的4位基金經理,均是從業超15年的資深投研老將“接棒”。
圖源:罐頭圖庫
劉蘇,北京大學理學碩士,20載證券、基金從業經驗。此前曾在華潤信託擔任信託經理、鵬華基金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和基金經理等職務。
2015年5月劉蘇加入景順長城,一路從基金經理成長爲研究部掌舵人,執掌155.2億元的規模,以“一拖十”的高壓操作挑起產品管理的重擔,年化回報12.4%,波動率19.95%,表現優於72%同類基金,最大回撤16.79%,高於56%的同類基金。
他堅持“下行風險小,上行空間大”的原則,尋找投資機會,注重低PE和高ROE,分散持倉,主要關注具備強競爭優勢及增長潛力的公司。
張仲維的投資履歷,非同尋常,曾任職於中國臺灣元大寶來基金國際投資部。2013年,在智能手機浪潮高漲、臺灣半導體日益繁榮之際,張仲維來到大陸,先後加盟了華潤元大、寶盈基金;2023年5月他轉戰景順長城基金,同年11月起擔任股票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接手景順長城優質成長,2024年創造了32.15%的收益率,是科技領域的一員猛將。wind數據顯示,張仲維在管4只產品規模80.67億元,年化回報12.25%,高於滬深300的9.88%。
另一位基金經理鄒立虎,擁有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學位,並用是特許金融分析師會員,加入景順長城前,曾在多家期貨公司擔任研究員。
2017年9月鄒立虎加入景順長城後,累計任職時間7年半,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225.17億元,管理的基金類型多樣,包括混合型和債券型,可以看到他擁有跨資產類別投資的能力,同時注重長期持有和風險控股,在管基金年化回報6.12%。
王勇這位經濟學博士同樣履歷輝煌,20年投資征程,曾在長江證券資產管理事業部投資經理,嘉吉投資投資部項目經理,新華資產基金投資部總經理,資產配置經驗豐富。接管鮑無可8只產品的4位基金經理,僅王勇任職景順長城時間較短,2022年9月進入景順長城至今僅兩年半的時間,不過已經迅速擔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首席資產配置官、養老及資產配置部總經理等要職。
2023年9月,王勇開始擔任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在管4只基金,包括混合型和債券型,年化回報-0.49%,跑贏滬深300基準,2只產品任職回報爲負,其中景順長城頤心養老目標日期2040三年持管理的時間最長,任職回報爲-7.48%。
四位基金經理中,劉蘇注重分散價值策略,張仲維擅長科技板塊,鄒立虎專攻週期股,王勇則負責資產配置。整體來看接任者經驗豐富,但風格各異。若市場轉向成長或週期風格,鄒立虎、張仲維的專長可能會帶來超額收益;如果市場延續震盪,劉蘇的價值派、王勇分散投資或更佔優。四位投研老將能否續寫投資傳奇,值得期待。
3
一年規模增長866億,
混合型基金3年半縮水42%
2003年成立的景順長城是經證監會批准設立的國內首家中美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由長城證券、景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實德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目前,各家持股比例分別爲 49%、49%、1%、1%。
2021年末,景順長城規模躋身5000億之列。2022年、2023年經歷了連續兩年規模下降,2024年末終於恢復增長,最終以5903億的規模收官。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站在6000億的新臺階,達6143.57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2143億元,佔比35%,貨幣型1843億元,混合型1187億元。
梳理近四年業績表現,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在2021年分別實現45.2億元、14億元后,2022年-2024年連續三年業績下滑,營收與前一年相比分別下降6.34%、9.53%、11.93%,同期淨利潤分別爲下滑2.46%、14.05%、-19.09%。
圖源:wind在整體權益市場規模下滑的環境下,景順長城混合型基金規模三年半降幅達42%,即從2021年9月的高點2149.97億元,下降至2025年3月末的1187億元。
從業績表現看,僅鮑無可、楊銳文、張仲維近三年投資經理指數回報爲正,其餘皆以負收益“拖後腿”。而身爲副總經理的劉彥春,即便在2024年“9.24”普漲行情加持下,其所管產品業績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近三年淨值仍普遍回撤超20%。
基金江湖上,劉彥春的名頭響噹噹,是曾經的千億頂流、消費男神。2015年4月起,他開始擔任景順長城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2021年上半年末管理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1163億,僅次於易方達基金的張坤(現已離職)。
當時還流傳了一句很火的粉絲語錄:“世界上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而是張坤;世界上最好的春春,不是李宇春,而是劉彥春”。由此足見基民對於劉彥春的看好。
目前,這位老將管理的6只基金,包括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景順長城鼎益、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景順長城集英成長兩年定開、景順長城內需增長。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劉彥春管理的基金年化回報5.25%,高於滬深300的-1.91%。儘管年化回報爲正,但劉彥春也面臨職業生涯最嚴峻的考驗。目前在管基金規模410.2億元,距離其2021年二季度高光時刻的1163億元的規模,已經下跌65%。
從近一年回報看,劉彥春的6只產品業績表現不佳,景順長城鼎益A和C,近一年業績下跌嚴重,分別爲-14.03%、-14.5%。劉彥春的成名作,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近一年回報率爲-13.77%。
而劉彥春管理的6只產品,前十大持倉股高度重合,尤其是白酒、醫藥、家電等消費類和科技類龍頭股,這種高度重合的持倉風格,在行情上漲環境下將一榮俱榮,一旦重倉股下跌,將引發多隻產品集體回撤,造成共振風險。
獨角金融梳理發現,景順長城管理主動權益類年化回報超過10%的基金經理有農冰立、張仲維、劉蘇、楊銳文、曾理、董晗等,業績表現同樣優秀。不管是在景順長城,還是其他基金公司,均會有不同風格與定位的基金經理和基金產品,投向的板塊。
衆多基金中,如何選擇成爲基民面臨的問題。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
這句話適用於基金經理,同樣適用於普通投資者。你是否買過景順長城的基金?你看好他家哪位基金經理?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