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調查:電動汽車銷售仍有望保持增長趨勢,看好寶馬、比亞迪等

智通財經網
05/26

瑞銀於近日發佈研報稱,該行Evidence Lab對電動汽車消費者的第九輪調查(1.05萬名參與者)顯示,考慮購買純電動車(BEV)的消費者比例下降至41%(較上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考慮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消費者比例也僅爲36%(較上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這與多家車企(OEM)提高對PHEV的預期和投資形成反差。

儘管如此,瑞銀預計電動汽車的整體增長趨勢仍將好於調查所顯示的情況,銷量仍有望增長。在瑞銀的模型中,該行目前預測,2024年至2027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年複合增長率爲17%(此前預測爲22%),主要由於美國市場增長趨勢趨緩。該行預測,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爲25%(此前預測爲26%),2030年將升至41%(此前預測爲49%)。

瑞銀表示,對電動汽車整體增長趨勢仍保持樂觀的原因包括:1)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邁向以BEV爲核心的未來;2)歐洲市場仍受到碳排放法規的推動,且OEM剛開始進入關鍵的3萬歐元以下細分市場;3)調查顯示,價格不再是阻礙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最重要因素——“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續航里程有限”是消費者對BEV的主要擔憂。

與此同時,瑞銀指出,此次調查還包括以下亮點:1)在中國,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場中的受歡迎程度持續上升,比亞迪(01211)在高位上趨於穩定;2)比亞迪是唯一一個在出口市場迅速獲得吸引力的中國品牌;3)特斯拉(TSLA.US)在歐洲受挫最嚴重,在中國也被本土品牌搶佔市場份額,越來越少的消費者認爲其是技術領導者;4)寶馬(BMWYY.US)鞏固了其在中國以外地區全球第二大BEV品牌的地位,並仍是中國市場中最受歡迎的外國傳統OEM。

瑞銀指出,多數OEM已針對中國以外地區BEV銷售放緩的趨勢做出了反應——調整了產品計劃,更加註重靈活性,以應對區域性趨勢和不斷上升的貿易壁壘。同時,真正的全球OEM必須推進BEV創新,明智地利用中國的技術和成本優勢。

瑞銀認爲,最有競爭力的OEM需具備:1)強大的BEV產品力;2)高度的戰略靈活性;3)相對有限的ICE(內燃機)投資需求(同時保持內燃機車型盈利能力)。按照這些標準,瑞銀認爲,寶馬、比亞迪、起亞、豐田汽車(TM.US)和通用汽車(GM.US)在電動化主題下處於最佳位置,保時捷、沃爾沃汽車和蔚來(NIO.US)則處於不利地位。

具體來說,瑞銀認爲,1)寶馬——在傳統OEM中對電動轉型最有前瞻性,Neue Klasse平臺將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具備較強電動化產品力和盈利彈性。2)比亞迪——擁有完整垂直整合能力,是唯一在全球化擴張中取得初步成果的中國OEM,具備顯著成本優勢。3)豐田——儘管電動車發展節奏較慢,但戰略靈活,強大的ICE盈利能力可爲電動化投入提供支撐。4)起亞——憑藉現代集團平臺優勢和產品力,表現穩定。5)通用——在北美市場戰略調整較爲積極,同時具備價格帶佈局能力。

此外,瑞銀認爲,1)保時捷——產品組合單一,電動化轉型進度滯後。2)沃爾沃汽車——品牌電動化程度高,但銷量基數有限。3)蔚來——品牌認知集中在中國市場,海外擴張難度大,且面臨資金和交付挑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