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午後,港股中核國際持續拉昇,漲幅一度擴大至180%,截至發稿漲幅回落至123.6%。公司自2003年1月6日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為中核集團旗下唯一海外鈾資源運作平臺。
截至發稿,港股中廣核礦業漲14%,上海電氣漲6%,中廣核電力漲4%。
A股方面,核電核能概念持續走強,截至收盤,近20只個股漲停,金利華電、哈焊華通20%漲停,中核科技、匯金通、永鼎股份等也漲停。

其中,哈焊華通開盤5分鐘即拉出「20cm」漲停。哈焊華通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各類碳鋼焊絲、低合金鋼焊絲、不鏽鋼焊絲、鋁合金焊絲等各系列上百個品種。公司產品應用到港珠澳大橋、華龍一號、白鶴灘水電站、煤化工超大加氫反應器、三代核電華龍一號、AP1000、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太陽能「多晶硅」等國家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設。
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業績說明會上回復投資者時表示,公司為核聚變設備提供高質量焊接材料,主要參與了緊湊型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項目。
據《證券日報》目前,國內外對可控核聚變的投入不斷增加。「可控核聚變產業正從技術突破向工程化應用加速推進,全球市場處於爆發前夜,中國已躋身國際第一梯隊。」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記者表示,在技術層面上,中國多項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如高溫等離子體運行時間顯著延長、同步輸出電力能力提升,示範電站運行成本逼近傳統能源,商業化路徑逐漸清晰。
據國金證券研報,國際資本也處於加速階段,根據《核聚變2024行業報告》,多數核聚變公司預計核聚變商業發電在2031-2035年實現,2024年行業累計孖展金額已經超過71億美元,同比2023年增加9億美元。
不過,行業發展還有諸多難點待突破。「成本高昂是制約因素之一,可控核聚變的關鍵技術成本遠高於傳統能源,需規模化降本,目前商業化訂單仍依賴政府或科研項目,市場化能力較弱。」郭濤對記者表示。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綜合自公開資料、《證券日報》等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