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減肥茶第一股」碧生源(00926)股東大會議案中,赫然出現委聘新審計師一項。
《財中社》注意到,在公告前兩日,碧生源啱啱建議更換原核數師普華永道(羅兵鹹永道)。

更換審計師背後,碧生源被指對外放貸、投資資產存疑,且2024年扭虧為盈背後,銷售人員轉「外包」惹爭議。
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更換審計
《財中社》關注到,在更換審計師前,普華永道對碧生源2024年給出一份持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保留意見包括應收貸款、優先股投資問題。應收貸款為2024年度,碧生源旗下的子公司6號基金向第三方借款人發放一筆金額為6482萬元的計息貸款,計入按攤餘成本扣除減值計量的金孖展產。
普華永道對該貸款的真實性提出質疑,認為公司管理層未能提供:完整貸款協議、資金流向證明、貸款商業合理性及經濟實質的佐證文件,未能向借款人發送確認函覈實貸款真實性,基金管理人雖認為無需計提預期信貸虧損,但管理層未提供詳細評估文件(如預測方法、借款人財務狀況、抵押品估值等),因此無法確認應收貸款的分類、計量、減值評估及相關披露是否合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中「應收貸款」科目及「其他收入」的準確性。
另外是「優先股投資」的公允價值計量是否準確。2024 年底,6號基金持有第三方公司的優先股投資據基金管理人的估值聲明書確認公允價值為1295萬元,計入損益按公允價值計量的金孖展產。普華永道認為,管理層未能提供:詳細公允價值評估文件(如估值技術、重大假設、關鍵判斷等);無法驗證合理性:缺乏估值方法和依據,無法確認公允價值調整是否必要。綜上,該計量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中相關科目的準確性。
2023年10月,碧生源同中洲龍騰環球機會基金(SPC基金)及第三方資管機構中洲資產管理公司簽訂認購協議,碧生源出資1億元,是6號基金唯一股權持有人,具有其實質控制權。
截至2024年末,其賬上的現金及等價物為1355萬元,投資優先股1295萬元及應收貸款及本金6979萬元。
員工減少8成,降本助力扭虧
碧生源2024年收入4.8億元,同比下滑10.8%;應占股東溢利1480萬元,與上年的-3億元虧損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盈利無非來自兩個方面:開源和節流,公司主要靠節流。2024年,公司銷售及市場營銷開支2億元,與上年相比減少1.2億元;行政開支8951萬元,較上年的1.5億元減少6354萬元。上年行政開支高,主要是由於優化大量員工導致需要支付的一次性離職補償金,導致僱員福利開支從5000萬元增至超1億元。
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員工從上一年的913人削減至179人,下降了8成。
由於員工減少,2024年的各項費用迎來「大瘦身」:僱員福利開支從2023年的2.1億元急降至5687萬元,廣告費用也從6747萬元削減腰斬至2632萬元。其中銷售及市場營銷員工薪酬從超9000萬元降至921萬元,碧生源解釋稱公司經營體制、運營模式實施戰略調整,銷售人員減少。
這是碧生源想出的扭虧為盈「奇招」。2023年報中,碧生源解釋稱,優化的電商團隊銷售人員走出公司,成立新的外包服務公司,成為碧生源的產品代理商。
碧生源的主業一直是減肥茶,在2017年10月,碧生源收購中山萬漢製藥有限公司及中山萬遠新藥研發有限公司,進而推出「奧利司他膠囊」減肥藥,一度成為爆款減肥藥主力,公司營收在2020年達到將近13億元的峯值。隨後2023年,碧生源將兩家公司股權出讓,又聚焦到減肥茶主業。
隨着營收、資產出讓,碧生源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2021年,碧生源旗下常菁茶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測出黴菌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6倍;2023年,公司旗下酵素果凍又被檢出非法添加「蘆薈大黃素」瀉藥。
(文章來源:財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