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芯片設計領域領軍者——EDA軟件巨頭新思科技(SNPS.US)在同意出售一部分資產之後,已獲得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式批准其擬以340億美元收購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主導者Ansys(ANSS.US)的大規模吞併計劃。
根據FTC的說法,新思科技未來將把光學和光子軟件工具業務出售給電子測試和測量公司Keysight Technologies。Ansys 也將把一款功耗分析產品出售給Keysight。
新思科技所主導的該項大規模收購交易最早於 2024 年初宣佈,此後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接受反壟斷審查,並且仍需獲得來自中國的正式監管批准。雙方公司此前已於一月份與歐盟委員會達成了類似的和解收購協議。在去年九月份,新思科技同意在收購Ansys的交易完成後將該公司旗下的Optical Solutions Group 出售給 Keysight。
EDA世紀大收購
新思科技所宣佈的對於Ansys的340億美元收購提議堪稱EDA軟件領域“世紀大收購”,若新思科技成功吞下Ansys,將大幅強化新思科技在EDA軟件領域的龍頭地位,推動其市場份額大幅領先於最大競爭對手鏗騰電子(CDNS.US)。
新思科技已經在EDA軟件領域佔據領先地位,提供廣泛的芯片設計軟件和工具,EDA軟件乃設計芯片必須具備的工具,有着“芯片之母”美譽。而Ansys主要提供仿真類型軟件,特別是在工程領域,如結構、流體力學和電磁仿真等。
在芯片設計專家們看來,通過收購Ansys,新思科技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在芯片設計仿真環節的技術實力,特別是在系統級仿真和集成仿真工具方面的能力,提供更全面的產品組合,幫助英偉達、AMD以及博通等芯片設計大客戶們更好地進行從全流程仿真,而對於整個芯片設計過程來說,仿真堪稱核心技術環節。因此,新思科技通過收購整合Ansys的仿真技術之後,勢必將能夠更好地應對新一代半導體產品的設計需求,尤其是涉及到6G技術、下一代AI芯片架構以及量子計算芯片等領域的極度複雜設計要求。
AI熱潮大贏家之一——EDA軟件
新思科技最新公佈的財報以及強勁的業績展望表明,隨着芯片設計領域領導者英偉達、AMD以及蘋果等科技巨頭以及亞馬遜、微軟等雲計算巨頭加速高性能AI芯片的研發步伐,它們對於新思科技所推出的能夠設計出架構更加複雜AI芯片且兼具新型AI技術加快芯片設計的EDA軟件需求不斷擴張。
EDA軟件巨頭核心客戶包括衆多全球頂級芯片巨頭,它們集中於芯片設計領域,這些芯片巨頭客戶包括英偉達、AMD、高通和蘋果等,隨着雲計算巨頭們加大自研數據中心服務器端CPU以及自研服務器AI芯片的推出步伐,越來越多雲計算公司也成爲新思科技客戶。
此外,芯片製造領軍者臺積電以及三星也是新思科技重要客戶,新思科技的EDA產品和技術在幫助臺積電等芯片製造商們在優化芯片製造、加速芯片新工藝節點開發中發揮關鍵作用。作爲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在其先進製程技術(如5nm、3nm)中廣泛使用了新思科技EDA工具和IP解決方案。新思科技提供的設計工具幫助臺積電及其客戶優化芯片設計架構,以滿足功耗、性能和麪積(PPA)的嚴格要求。
新思科技與FTC之間的協議標誌着美國反壟斷執法者們重新表現出願意通過和解來解決併購案件,而不是主要在法庭上提出反壟斷挑戰。拜登時代的監管機構很少與併購公司達成和解,並公開宣稱更傾向於發起訴訟。
FTC的三位委員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他們將很快發佈新的指導意見,說明該機構將如何評估所有的併購和解協議。
新思科技和Ansys的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的Keysight自身也在努力爲其自身主導的併購交易爭取監管批准,因爲它打算收購英國競爭對手 Spirent Communications Plc。
世紀收購距離落地只差最後一步
新思科技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森尼韋爾,是全球極少數幾家開發半導體設計軟件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主要與鏗騰電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進行激烈競爭。Ansys 則主要開發仿真軟件,幫助工程師們預測實際產品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工程師們在啓動項目之前使用其結構分析軟件,以控制成本、降低風險並更快將產品推向市場。
在中國尋求併購反壟斷批准的美國公司,尤其是科技領域的公司,常常被夾在兩國地緣政治爭端之間。週三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全面限制向中國出售EDA芯片設計軟件,美國政府則正在評估就此問題發佈更廣泛的半導體政策聲明。這一最新舉措可能使新思科技以及Ansys更難在中國市場獲得併購批准。
“FTC最新要求的剝離資產條件與歐盟委員會和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今年早些時候設定的條件基本一致。交易完成後,新思科技計劃將其光學業務和 Ansys旗下的 PowerArtist 一同出售給 Keysight。新思科技仍在尋求中國方面的批准,該公司管理層預計交易將在上半年結束前完成。”來自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師 Niraj Patel表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