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4日至3月19日,微創腦科學(02172)股價連續4個交易日收漲站上15.24港元高點,創下自2023年5月以來的新紀錄。在同一時段內,美股腦再生科技股價分別在3月17日和18日連續兩天分別大漲46.59%和70.81%。而引發此次港美兩標的股價大漲的原因在於腦機接口概念的爆發。
此後,微創腦科學和腦再生科技股價相繼回落。4月9日,微創腦科學股價回落至最低9.02港元,並由此進入一段近2個月的橫盤震盪期。而腦再生科技卻由於美股腦機接口概念持續活躍在今年4月底進入股價「飛昇期」。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腦再生科技股價於4月30日大幅收漲89.87%,然後股價一路上揚,5月30日盤中最高股價達到950美元,一個月內股價累計最高漲幅達到29.06倍。如果以今年第一次上漲行情前的2月底股價計算,腦再生科技股價3個月股價累漲達到205.52倍。
再回看微創腦科學,從今年4月1日起,公司管理層便開始加大回購,截至目前已累計回購168.1萬股。結合回購風向標,當「基本面良好」、「腦機接口概念」和「低價股」三個標籤都貼在微創腦科學身上時,或說明其在6月3日的20cm漲幅或許並非曇花一現。

200倍股價漲幅激勵下的「腦機接口」概念
近日,海內外腦機接口概念利好不斷。
國內方面,近日在上海召開的第20屆亞洲神經腫瘤年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透露:由華山醫院和北京宣武醫院牽頭的植入式腦機接口臨牀研究,已經正式啓動患者入組;海外方面,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宣佈完成6.5億美元的E輪孖展,估值躍升至90億美元。
加之今年3月,國家醫保局近期為腦機接口技術開設獨立收費項目推動其商業化。在多重利好激勵下,AH兩地腦機接口概念股集體走強:微創腦科學和冠昊生物股價分別收漲19.96%和19.97%,海南海藥當日漲停,北陸藥業、翔宇醫療等漲超7%,讓腦機接口概念股在AH近期大熱的數字貨幣行情中「殺出一條血路」。
今年以來腦機接口概念持續活躍,與技術的日益成熟密切相關。截至目前,腦機接口概念的提出已經50多年,在經歷了科學幻想和科學論證階段後,已來到技術爆發的第三階段。腦機接口也在技術上經歷了從體外到體內,從單通道到多通道,從有線到無線,從低集成度到高集成度的演變歷程。

不難看到,腦機接口(BCI)作為連接大腦與外部設備的橋樑,正經歷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轉折期。
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數據,2024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約26.2億美元,預計2034年有望達到124.0億美元,2025-2034年複合增速有望達到17.4%。而在國內市場,2024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已達到32億元,較前一年增長18.8%。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超過55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
低估值與良好基本面下的配置價值
雖然國內在腦機接口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特別是在非侵入式BCI方面進展顯著。
在技術路線方面,國內腦計劃採用」一體兩翼」結構:以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為主體,以腦疾病診斷治療和類腦人工智能為兩翼。具體而言,侵入式技術聚焦醫療修復場景,如脊髓損傷、腦卒中、漸凍症等運動障礙患者的治療與康復;非侵入式技術則主導消費級市場,如腦電監測頭環、教育遊戲設備等。
目前國內技術發展路徑明確: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並行,短期以非侵入式設備普及,長期突破侵入式安全性與長期植入穩定性。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侵入式腦機接口是指通過開顱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皮層,直接採集高質量的腦電信號,其優點在於信號質量高,能夠捕捉到非常精細的大腦活動。而對比侵入式技術,當前非侵入式的無創腦機在信號精度和實時性上仍略遜一籌。
對於BCI,神經介入目前所能貢獻的是它的拿手好戲「植入」,而這也是微創腦科學被納入腦機接口概念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頭部神經介入國產企業,微創腦科學的低估值和良好基本面的優勢或已成為港股投資者提前配置腦機接口概念的重要參考。
在國內神經介入醫療器械領域裏,微創腦科學可以說是行業龍頭公司,其產品全面涵蓋了出血性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按照2023年銷售收入計算,微創腦科學是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份額提升至第四位,近年來維持國產份額第一地位。
從產品佈局來看,微創腦科學產品佈局全面且完善,首款產品自2004年國內獲批上市以來,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計擁有21款在中國獲批並實現商業化的產品,以及14款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在研產品;其中,4款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納入綠色通道,在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企業中排名第一。
從此前披露的24財年財報來看,得益於新產品獲批加上集採政策的推行,公司2024年實現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14.4%。分地區來看,24年國內收入6.86億,同比增長8.3%;海外業務實現營收0.75億元,同比增長137.6%,同時海外業務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2024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74.6%,主要得益於收入的增長及運營效率的提升。公司經調整淨利潤為2.82億元,同比增長44.2%。經計算,公司在24H2實現歸母淨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35.8%。
對於大多數醫藥行業來說,集採短期基本上是利空,但神經介入國產企業市場佔有率低,集採的推動加速國產化,反而形成利好。
分產品來看,2024年微創腦科學的缺血與狹窄類產品收入錄得強勁增長。其中,缺血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82%,增長主要得益於2022年上市的Neurohawk顱內取栓支架和 X-track顱內遠端導管在完成前期掛網與入院後快速放量;另外,狹窄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75%,快速增長則主要得益於Bridge椎動脈藥物支架快速放量,尤其在二線及基層醫院增長尤為明顯。
此外,目前國產神經介入器械企業基本上已佈局出海,微創腦科學亦不例外,且隨着海外市場的拓展,海外收入有望成為其未來第二成長曲線。公司目前暫有8款產品實現海外上市,公司計劃未來將國內已上市的25款產品全部在海外進行銷售,未來3年內海外佔公司收入比例有望提升至25%,海外收入CAGR將達到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