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途加碼素質教育 探索教育+AI

中國經營報
06-04

  2025財年第一季度,高途結束了連續六個季度的虧損。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高途實現營收約15億元,同比增長接近58%;淨利潤約1.24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1230萬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實現扭虧之後,高途開始在素質教育業務上進一步加碼,近期發佈了四款素質教育產品,覆蓋研學、思維、AI名師私教課及AI編程教育等多個領域,在更多的市場尋求業績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高途創始人陳向東公開表示AI“做得不好,在反思”,但在教育+AI的浪潮下,高途仍在加碼AI技術的探索。

  扭虧後加碼素質教育

  不可否認的是,“雙減”之後,高途的轉型之路並不平坦。2024年,高途的虧損達到了10.49億元。2023年第三季度到2024年年底,高途連續虧損了六個季度。

  高途的業務主要分爲學習服務(包括非學科培訓、傳統學習服務以及大學生和成人教育服務)和智能學習內容及產品兩大部分,2025年Q1,高途的學習服務收入(含非學科培訓業務、傳統業務及大學生和成人業務)貢獻了超過95%的營收。其中K12階段的非學科培訓業務和傳統業務(高中)貢獻了超過85%的營收,同比增長超過80%。

  其中,非學科業務的增長則是扭虧的關鍵。2025財年Q1,高途非學科業務已貢獻總營收的35%以上,超過5.226億元,同比增幅達三位數,現金收入同比增長接近90%。

  另外,儘管高途此前處於連續虧損狀態,但高途仍然是在持續擴張的,這從員工人數上可見一斑。

  2023年年末,高途員工總數爲7767人,而到了2024年年末,高途的員工總數攀升至14381人。其中,市場銷售人員從2023年年末的3516人增加至2024年的6656人。

  此外,高途的擴張仍在延續,並在產品端有了直觀體現。依託非學科業務實現扭虧之後,高途繼續加碼素質教育產品。近日,高途一口氣推出了四款相應產品,分別爲高途研學星球、腦王思維小鎮、毛豆愛學AI課堂和未來思維課程。

  其中兩款產品涉及AI。記者瞭解到,毛豆愛學AI課堂面向5—15歲青少年,打造高仿真度的AI名師課堂。高途AI學習產品負責人張昊波表示,希望通過將AI老師引入正式嚴肅的課堂場景,爲老師們插上AI的翅膀,讓好老師像朋友一樣“坐到孩子的身邊”,讓傳統的課堂成爲AI加持之下的私教課。

  實際上,在傳統教育行業,一直存在着一個“不可能三角”,即低價格、高關注和好老師,在傳統教育行業三者不可能共存。

  但在張昊波看來,AI的到來,會讓這種情況發生改變。“給老師插上AI的翅膀,讓AI完全學習真人老師的教學風格和語言風格,大幅還原老師上課時的真實狀態。目前,毛豆愛學AI老師已經可以做到響應時間低於1800毫秒,語言還原度超過90%,老師授課狀態的佔比超過70%。”張昊波表示。

  另一款與AI相關的產品是未來思維課程。高途素質產品主理人梁光明指出,國務院《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及5月新印發的《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均強調跨學科融合與項目式學習。

  在政策指導下,梁光明介紹,未來思維繫列AI學科融合課程,是緊貼各科新課標的跨學科要求。“AI不僅是學習對象,更是實踐工具。”梁光明闡釋課程設計邏輯:學生將運用AI技術,結合數學、自然科學、語言等多元知識,完成旅遊規劃、公益項目設計、創意產品開發等現實任務。例如:通過數據分析制定旅行方案,或借AI繪圖工具設計個性化校服。

  該課程已在高途App“孩子的朋友”模塊上線。梁光明強調:“未來不是被動適應的對象,而是需要主動創造的空間。培養孩子用AI工具解決跨學科問題的能力,纔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探索教育+AI

  2023年6月,陳向東明確了公司三大核心業務方向:線上線下融合(OMO)、短視頻直播以及“ChatGPT+教育”。

  儘管高途曾推出“預見塔塔”(AI心理療愈)、“高途AI英語”等探索性產品,但市場反響平平。陳向東在2023年年底坦言,公司在AI領域的嘗試“做得不夠好”,並正在進行反思。

  轉機出現在2024年年初。隨着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高途AI業務迎來增長契機。公司於2月宣佈接入DeepSeek模型,並於3月聯合明星吳彥祖推出創新口語課程“吳彥祖帶你學口語”。

  該課程融合吳彥祖真人出鏡講解、知識點拆解、跟讀練習及AI對話陪練,一經推出便衝上微博熱搜,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高途聯合創始人羅斌提到:“高途內部有一個理念——All with AI。在所有的地方,我們都要把AI放進去。”

  顯然,高途仍然要繼續加碼AI,並且對教育+AI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討。

  在羅斌看來,AI與教育的關係,要拆分開來理解,這當中就包括AI和老師的關係。“AI是不可能替代老師的,完整的教育過程,老師這個角色是非常複雜和豐富的。但是AI作爲老師的幫手,是非常有效的,會幫助老師變得更高效、更專業。”

  同時,還有AI和學生的關係。“AI與學生的關係包含兩個核心維度,分別是功能性維度,即利用AI提升教學產品、服務和質量,優化學習效率、體驗與效果;還有成長性維度,通過AI提供陪伴、監督和引導,承擔點燃興趣、培養習慣、塑造人格的教育使命。”羅斌認爲,面向未來,AI更重要的價值是能夠真正圍繞每一個學習的個性化需求,來提供更好的服務。

  全國領航校長李明則提到:“教育的本體是生命,教育的方式是影響,而教育的目的是生命成長。教育主要通過點燃精神、點悟心靈和點化智慧來實現生命成長,而AI如何能夠使得點燃、點悟和點化更高效、更有效,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們探索的方向。”

  而《我是演說家》全國冠軍儲殷關注的角度則更務實。他提到,AI能夠極大地降低教輔費用,這對教育公平,提高落後地區的教育質量,有極大的幫助。

  “但教育是充滿了隨機性、偶然性和缺陷性的,有很多學生印象深刻的知識,很多時候恰恰在於老師是真實且不完美的。而AI特別適合完美的學習,尤其是有標準答案、確定性的學習,但恰恰在這種情況下,AI會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丟失掉這些隨機性、偶然性的教育。”儲殷提到。

  顯然,探索教育+AI,對於高途和一衆教育從業者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