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跨國企業在中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文 |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李欣然
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浪潮中,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佈局與發展已成爲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跨國企業如何制定適應中國國情的增長戰略?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又有着怎樣的洞察與期待?爲此,新浪財經特別推出訪談欄目——《跨國企業在中國》(相關文章)。
本期,我們對話的嘉賓是全球領先的採礦企業之一淡水河谷(Vale)中國區總裁謝雪女士。謝雪女士表示,淡水河谷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將其融入企業戰略和運營實踐,致力於通過系統性規劃和ESG目標管理,爲社會、經濟和環境創造積極影響。在環境領域,公司專注於脫碳行動,設定了明確的範圍一、二、三減排目標。其中,在價值鏈減排方面,淡水河谷通過創新技術如鐵礦石壓塊和Tecnored技術支持鋼鐵行業脫碳,並與中國合作開展低碳冶金研究,並推動航運業減排。
談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以下簡稱AI)應用,謝雪女士指出,淡水河谷正通過部署AI技術優化資源管理、碳減排和供應鏈效率,例如通過“智能礦山”項目降低卡車油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利用AI預測礦石溼度以優化裝船流程。
展望未來,謝雪女士強調淡水河谷將繼續深化在華戰略佈局,支持中國鋼鐵行業脫碳,把握經濟增長和城市化機遇。公司計劃持續擴大優質鐵礦石和銅的產能,與中方合作建設選礦廠,並期待共同開發“巨型樞紐”,推動低碳鋼鐵生產,進一步鞏固與中國的長期合作關係,助力鋼鐵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以下爲對話實錄:
Q:我們瞭解到,可持續發展在淡水河谷公司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公司制定了多項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的目標承諾。爲什麼淡水河谷如此重視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公司有哪些重點關切和戰略支柱?
A:淡水河谷的企業宗旨是“我們爲了改善生活、改變未來而存在。我們爲此齊心協力。”在這一企業宗旨的指引下,我們通過系統性規劃、優先考慮風險以及實施影響力管理,將可持續發展完全融入我們的業務實踐,從而在我們開展業務的地區留下積極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印記。爲了有效地做到這一點,我們制定了一系列ESG目標,用以指導我們的投資重點和決策流程,這些目標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保持一致。
我們以嚴謹的態度不斷改進ESG實踐並提升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透明度。得益於此,領先的ESG評級機構自2019年以來持續改善對淡水河谷的風險評價。
淡水河谷未來的成功將取決於三大戰略支柱的落實情況,這些戰略支柱包括“卓越產品組合”、“業績驅動文化”和“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它們將確保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當我們在業績驅動文化的指引下,打造卓越產品組合,我們將持續提升運營的穩定性和效率,從而達成產量和成本目標。與此同時,我們着力推進安全、循環經濟和脫碳項目,並與傳統土著社區緊密合作,助力消除極端貧困,由此成爲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相信,淡水河谷已爲迎接更加繁榮美好的明天做好準備。
Q:氣候行動是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一個關鍵議題。對企業而言,減少自身的碳排放無疑是當務之急。然而,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僅僅關注自身的碳排放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視野拓展到整個價值鏈的脫碳進程。淡水河谷在脫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實踐?我們瞭解到,淡水河谷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助力下游的鋼鐵和航運行業實現脫碳目標。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淡水河谷在推動整個價值鏈低碳轉型方面所做的努力?
A: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的緊迫問題。我們充分意識到採礦業的重要作用,正在開發各種解決方案減少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助力低碳經濟轉型。我們的目標包括到2030年將“範圍一”和“範圍二”的絕對排放量減少33%(以2017年爲基準年),到2050年實現“範圍一”和“範圍二”淨零排放,以及到2035年將“範圍三”淨排放量減少15%(以2018年爲基準年)【1】。
淡水河谷是第一家制定“範圍三”量化減排目標的採礦公司,這部分排放佔到我們排放總量的約98%,它們主要集中在鋼鐵生產環節。爲了減少“範圍三”排放,我們在持續供應優質鐵礦石產品的同時,還爲鋼鐵行業客戶開發了鐵礦石壓塊、Tecnored等創新減碳解決方案,支持他們實現脫碳和綠色轉型。
鐵礦石壓塊是由淡水河谷歷時近20年研發所得的一款直接入爐產品。它不僅可用於傳統的高爐—轉爐路線生產生鐵,將鋼鐵生產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至多10%,而且可用於直接還原路線生產綠色金屬料,爲生產綠色鋼鐵提供原料。直接還原路線比高爐—轉爐路線更爲清潔,因爲它使用天然氣取代焦炭。研究表明,高爐—轉爐路線每生產一噸鋼將排放2噸二氧化碳,而直接還原路線每生產一噸鋼僅排放0.6噸至1噸二氧化碳。
Tecnored是一項歷時35年開發的創新技術,它通過使用生物質炭替代冶金煤和冶金焦,生產綠色生鐵,能助力鋼鐵企業減少鋼鐵生產中的碳排放。
考慮到我們每年一半以上的鐵礦石產品都運往中國,我們還向中南大學捐款4000餘萬元人民幣,於去年在長沙共同啓動了一座低碳與氫冶金聯合實驗室,以期爲氫冶金等前沿冶金科技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提供有力支持,從而助力中國鋼鐵行業加速實現脫碳和能源轉型。
由於航運是我們“範圍三”排放的另一個主要來源,2021年,我們發起“生態航運計劃”,通過將尖端技術應用於公司租用船隊,減少鐵礦石航運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我們在這方面也與中國有着密切合作。一個很好的例子是 40萬噸級礦砂船“Sohar Max”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裝有風力推進系統的船舶之一。這艘船主要用於巴西與中國之間的鐵礦石運輸,去年已完成了五個旋翼帆的加裝改造。這些旋翼帆能使船舶能效提高多達6%,每艘船每年因此可減少多達3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此次加裝的旋翼帆由中國的船廠建造,並由中國的船廠完成加裝改造。
Q:AI無疑是當下備受矚目的熱門話題,幾乎各個行業都在積極探尋其潛在的應用價值。淡水河谷將如何藉助AI技術來推動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是在資源管理、碳減排以及供應鏈優化等關鍵領域,是否有一些值得特別關注的具體AI應用案例?
A:AI正在深刻改變工業生產,爲提高效率、保障安全和促進創新帶來機遇。
在採礦行業,AI可以通過優化流程、降低成本和改善決策來轉變運營方式。通過利用機器學習模型、生成式AI以及計算機視覺技術,採礦企業可以分析海量數據,從而預測設備故障、優化資源開採並提高整體生產效率。AI可以幫助識別潛在的礦藏及其開發可行性,縮短從發現礦藏到啓動生產之間的時間,並降低成本。
在淡水河谷,我們致力於將AI作爲工具,使我們的流程變得更高效、更安全且更可持續。自2016年以來,我們持續投資於AI技術,目前已在80個項目中部署了大約40個AI產品和1500個模型。我們利用AI技術來改善資產保養,優化選礦流程,並加強在環境、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管控。
“智能礦山(MinAInteligente)”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項目利用AI模型來幫助確定非公路卡車最高效的行駛方式。我們通過機器學習開發的AI模型,能夠基於這些卡車的遙測數據,明確在礦山各個區域中,每種類型的卡車以及每種類型的負載應採用何種行駛速度最爲高效,這有助於我們降低卡車油耗,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通過應用AI,我們還解決了運營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例如裝船過程中的水分控制問題。通過分析公司數千船貨物的歷史數據,我們得以識別哪些變量會影響礦石溼度。這使我們能夠在裝船前預測每個貨艙待裝礦石的水分含量,從而調整裝船計劃並防止裝船中斷。
總之,將AI融入採礦運營,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是保持並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Q:我們瞭解到,中國是淡水河谷最大的市場。未來,淡水河谷將如何進一步深化在中國的戰略佈局?特別是在助力中國鋼鐵行業實現脫碳目標,以及把握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機遇方面,淡水河谷有哪些具體的規劃和行動?
A:中國目前是我們全球最大市場。去年,我們向中國出口了1.87億噸優質鐵礦石,佔到我們全年鐵礦石銷量的60%以上。
我們相信未來中國仍將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基於對中國長期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以及繼續與中國共同成長的熱切願望,今年2月中旬,我們在盧拉總統的見證下啓動了“新卡拉加斯”計劃。這一計劃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700億雷亞爾,用於優質鐵礦石和銅的生產。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使卡拉加斯地區鐵礦石和銅的年產能分別達到2億噸和大約35萬噸。
我們正在推進與中方合作伙伴晉南鋼鐵集團在阿曼蘇哈爾港口和自貿區共同建設的鐵礦石選礦廠項目。蘇哈爾選礦廠計劃於2027年年中投產,每年將處理1800萬噸鐵礦石,生產1260萬噸高品位精礦。這些高品位精礦將用於生產球團和壓塊,它們是通過直接還原路線製造低碳鋼鐵產品的關鍵原料。
我們還開發了名爲“巨型樞紐”的新商業模式,並看到在這一領域與中國合作的巨大機會。巨型樞紐是旨在以直接還原路線生產熱壓鐵塊(HBI)的工業綜合體。與高爐—轉爐長流程路線相比,使用天然氣生產HBI可顯著減少鋼鐵生產鏈中的碳排放。我們一直積極與潛在的中國合作伙伴就在中東地區共同開發巨型樞紐進行探討。
淡水河谷是中國值得信賴的長期合作伙伴,與中國合作已長達五十餘年。與此同時,淡水河谷在中東地區也已擁有超過十年的運營經驗。我們期待與中國合作伙伴攜手,進一步拓展中東地區的業務,加強中東地區的運營,爲全球鋼鐵行業創造長期價值。
【1】“範圍一”“範圍二”和“範圍三”排放分別表示產生自公司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直接排放、公司所消耗的外購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和公司價值鏈上產生的間接排放。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爲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伙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責任編輯:李欣然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