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哥解讀電商
唯品會最近交出了一季度業績,基本表現尚可,雖然增長不足,但高價值用戶消費韌性突出。用廣東話來講,“不過不失”。
這份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實現淨營收263億元人民幣,Non-GAAP淨利潤23億元;GMV爲524億元,活躍用戶數4130萬;超級VIP(S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8%,貢獻線上銷售的51%。
SVIP繼續爲業績提供核心支撐,貢獻佔比還在提升當中。在差異化、獨家商品和高端消費側的發力,是唯品會貨品建設方面的亮點。營收等主要指標未能實現正增長,儘管在預期之內,但不免少了點驚喜。
東哥認爲,今年唯品會面臨着實打實的考驗,未來需關注客戶增長策略和供應鏈優化成效,以實現業績復甦。
穿戴消費情緒平緩,Q1銷售承壓
從宏觀層面來看,今年一季度平緩的穿戴消費情緒,給唯品會這家以服飾品類見長的特賣電商帶來了較大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9948億元,增長5.7%,其中,喫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4.0%、5.6%,穿類商品下降0.1%。這意味着大家在剛需消費上比較果斷,而在服飾這種可選消費上則理性居多。另外,今年春節比較早,很多人在去年就把過年的新衣購置好了,一季度的消費需求自然減少了。
同時,消費者的心態也逐步變化。唯品會管理層在投資者電話會上說,以前電商平臺搞大促,消費者喜歡囤貨,但隨着大促活動時間拉長,消費者覺得想買隨時有,也不用囤貨,而是精選優質、有價值的商品買,從“促銷囤貨”變成“隨買隨用”。
在這種消費趨勢下,平臺只有持續地提供更有價值,更有性價比的商品選擇,才能讓用戶“高看一眼”,否則很容易“泯然衆生”。
而唯品會在這塊的貨品建設還是下了功夫的。比如平臺一直在和各大知名品牌開展“唯品獨家”的合作,打造更多差異化商品,以此來提升高價值用戶的留存和復購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兩百餘個品牌和唯品會開展了這塊的合作。
東哥搜了下,“唯品獨家”覆蓋了女裝、男裝、鞋包、運動、內衣、母嬰等唯品會優勢比較明顯的品類,合作的都是專櫃大牌,很多商品在3折以下,還是挺有吸引力的。如果能在低折扣和高品質做到平衡,那“唯品獨家”可能會是平臺跑出的一匹黑馬。
唯品會去年推出“限時狂秒”和“天天低價”欄目,逐步強化低價心智。今年以來,平臺在奢品特賣上也做了點聲響出來,像是1.2折的Kate spade,1.6折的COACH,3折的Burberry就很能讓消費者買單。最近COACH一個大促活動日的銷售額創下該品牌在唯品會三年以來新高。
有賴於這些在高價值品牌好貨方面的舉措,平臺在一季度不那麼火熱的市場裏,實現了穿戴類商品業績的正增長。
SVIP表現穩定,但今年考驗不小
在Q1的業績中,超級VIP用戶的表現還是值得一看的。
會員保持兩位數增幅,且貢獻了超過50%的銷售業績,再次展現了較強的消費韌性,也體現了高價值用戶羣體在唯品會平臺上的高黏性。
而用戶黏性的本質是價值的佔有率,或者說價值的不可替代性。
財報顯示,一季度,唯品會在線上線下共舉辦二十餘場私享特賣活動,吸引約30萬SVIP用戶參與。針對家庭用戶消費偏好,唯品會爲SVIP用戶提供更多特色生活權益,如長隆主題樂園、酒店金卡升級等。這些舉措就是爲增強會員對“好貨先享”“好價專享”的價值感知。
管理層對會員的預期比較樂觀,認爲“SVIP全年保持雙位數增長不是問題。我們想給SVIP更多的獨特價值和獨有體驗。我們把這些做得更好,相信SVIP的留存會更高。”
另外,公司在股東回報上也沒讓投資者失望。今年迄今,公司已投入超4億美元用於股東回報。管理層重申,2025年公司將通過回購和分紅的形式將不少於2024年非GAAP淨利潤的75%用於回饋股東。
所以,其實資本市場層面,大部分機構還給予了唯品會“買入”“持有”評級,股價並沒有大起大落。
不過,二季度0到-5%的營收指引,也預示着今年的考驗不會小,短期業績肯定是面臨壓力。
一方面,在會員規模增長的同時,唯品會需要在新客方面再拿出點勁頭。雖然電商市場已經是存量競爭,但唯品會的用戶規模還未過億,新客是有發展空間的;另一方面,Q1核心穿戴品類銷售雖然正增長,但在往年的高基數上,今年如要實現全年增長,就需要供應鏈接着發力,夯實貨品優勢。
總體而言,Q1的業績不意外,而唯品會需要在穩住SVIP大盤的同時,讓更多潛在用戶願意來平臺上試一試。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長將是接下來幾個季度唯品會的主要課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