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兩天拉昇逾25%,手握50億美元重磅BD的石藥集團(01093)即將迎爆發期

智通財經
06-02

三生製藥拿下輝瑞60億美元BD後,近期整個市場都在“瘋狂”挖掘下一個重磅BD,而近日石藥集團(01093)顯然感受到了這份市場的狂熱。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5月29日中午,石藥集團公佈其今年第一季度業績:當期收入約70.15億元,同比減少21.9%。公司股東應占溢利約14.78億元,同比減少8.4%。這是自2022年以來,石藥Q1營收首次跌破80億元。

與這份“雙降業績”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石藥集團股價當日午後迅速拉昇,半小時內股價漲幅達到14.08%,最終收盤價7.62%,收漲11.73%;5月30日,石藥股價繼續大漲,盤中最高價觸及8.56港元,兩天內股價最高拉昇幅度達25.5%,並創下自2023年3月以來股價新高。

此次市場異動的根源在於,石藥集團給出預期指引:三個總金額超過50億美元的BD落地在即。

5月30日,石藥集團發佈公告給出了具體信息:集團目前正與若干獨立第三方就三項潛在交易進行磋商。對於每項潛在交易,可能應付予集團的潛在首付款、潛在開發里程碑付款及潛在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合計可能達到約50億美元。

業績下滑的背後:集採帶來的陣痛期

從石藥集團最新披露的25Q1財報來看,拖累其總營收增速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其成藥業務。

從分部收入來看,Q1季度,石藥的成藥業務的收入約爲55億元,同比減少27.3%,主要受到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及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價格調整等行業政策的影響;相較之下,作爲第二大收入來源的原料產品業務,則因受市場需求上升及產品價格回升的推動,當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14.6%至10.72億元。

成藥業務的現狀反映的正是石藥近年來“由仿轉創”遇到的一個瓶頸。

以石藥2024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公司當期總營收290.09億元,同比下滑7.8%;股東應占溢利43.28億元,同比下滑26.3%。實際上,這是石藥集團近五年來首次出現業績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石藥營收逐年遞增,但其同比增長率分別爲24.76%、12.84%、11.73%、11.02%和1.66%。也就是說,逐年降低的收入增長率最終在2024年出現“質變”。

引發2024年石藥營收和利潤雙降的理由與25Q1如出一轍:集採。此前,公司旗下核心品種津優力和多美素,獲納入京津冀“3+N”集採,售價下調了約58%和23%。上述集採在去年3月開始陸續在各個相關省份執行,致使其兩款抗腫瘤明星產品銷售額顯著下跌,直接影響了公司當期收入和利潤。

而另一方面,石藥一款心血管治療領域的核心品種玄寧在2023年第八批集採中未中標,卻因部分院端嚴格執行集採結果而銷售受挫。

對石藥而言,集採以價換量的邏輯似乎成了“一根筋變兩頭堵”,這也直接導致公司股價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大跌7.81%和30.98%。在此背景下,向創新藥轉型成了石藥眼前的唯一出路。

重磅BD:打破瓶頸的關鍵

2022年,在當期營收增長率僅11%的情況下,石藥集團已經將當年研發費用增長率提高至16%,爲創新轉型開始鋪墊基礎。

2023年下半年,石藥集團宣佈對巨石生物增資,後又在2024年1月收購石藥百克。這一系列動作都在宣佈石藥正式切入創新藥賽道和平臺發展。與此同時,2023年和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達到48.30億元和51.9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和7.5%。

在充沛研發資金支持下,石藥迅速擴張了其創新藥資產,並完成了在腫瘤、神經、心血管、自免等多個領域的管線覆蓋。技術上,石藥創新藥管線還培育了納米制劑、信使核酸(mRNA)、小干擾核酸(siRNA)、細胞治療、抗體/融合蛋白、抗體藥物偶聯物(ADC)、mRNA腫瘤疫苗、ADC、細胞治療以及小干擾核酸等多個熱門賽道。

對於石藥而言,由仿轉創最大的瓶頸或在於市場對於其創新價值的認可,這也是近年來石藥積極尋求創新藥BD交易的原因之一。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2年7月,石藥集團就其SYSA1801與Elevation Oncology達成BD協議;2023年2月,石藥與corbus Pharmaceuticals(CRBP)就SYS6002達成BD協議。2024年,石藥甚至在半年內達成4項重磅BD,其中,去年10月,石藥集團與阿斯利康就 YS2302018 訂立獨家授權協議,公司由此獲得 1 億美元首付款,及高達 19.2 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和分級特許權使用費。今年2月,石藥集團旗下石藥巨石,就其自主研發的靶向 ROR1 的 ADC 藥物 SYS6005 與美國 Radiance 達成獨家授權協議。

不難看出,近年來石藥集團的BD交易不斷,在此過程中其創新價值也在被主流創新藥市場認可。而此次宣佈50億美元BD大單即將落地無疑標誌着石藥最終打破由仿轉創瓶頸,正式邁入國產創新藥頭部梯隊。

在此次公告中,石藥集團提到其重磅BD涉及其EGFR-ADC資產,而這或許就是石藥在今年AACR大會上提及的SYS6010。

在今年的AACR大會上,這款新型抗EGFR ADC SYS6010 I期研究數據正式公佈,研究結果顯示,該藥整體耐受性良好,僅在6.4 mg/kg發生1例DLT(4級血小板計數降低),MTD未達到。97.8%患者出現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3級TRAEs發生率爲49.8%,主要爲血液學毒性。在224例可評估患者中,客觀緩解率(ORR)爲31.3%,疾病控制率(DCR)爲85.3%;在4.8 mg/kg組,ORR達37.5%,DCR達83.0%。

該結果初步展現出了SYS6010克服TKI耐藥問題的潛力,對比同賽道的強生EGFR/c-Met雙抗埃萬妥單抗,SYS6010在單藥模式下展現出更優的療效潛力。市場預期,若未來能在肺癌、頭頸癌等重磅適應症中實現商業化,SYS6010的銷售峯值在國內有望突破25億美元,海外市場有望達到15-20億美元。而這也正是其有望獲得重磅BD的重要基礎。

基於對公司未來創新藥業務發展的積極預期,在披露Q1財報後,中金公司、中信里昂、野村和花旗等機構紛紛上調了石藥集團的評級和目標價,其中,中信里昂發佈研報稱,持續看好石藥集團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早期研發管線和差異化的創新藥平臺,維持該股“確信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爲13.80港元,較現價存在70.4%的溢價空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