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觀市】
月末果然容易變盤,恒指5月最後一週收出了陰線。
中美日內瓦談判取得了進展,但第二輪談判的進程陷入停滯,雙方可能需要通話才能打破僵局。在雙方進入第二輪接觸前,雙方一邊談一邊攤牌的“針鋒相對”模式或將持續,除非特朗普再次讓步。
美國總統特朗普把關稅大棒向歐盟揮起:6月4日起,將把鋼鐵和鋁的進口關稅從25%提高至50%。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稱,歐盟已準備好對美國提高關稅採取反制措施。特朗普的舉措實際上是給美德會談製造籌碼。據媒體報道,德國新總理默茨將於6月5日在白宮與特朗普會面,討論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以及貿易政策等關鍵議題。默茨此次華盛頓之行,是歐洲如何平衡合作與對抗的關鍵測試。也可以間接窺視中歐關係的走向。
以上看出,關稅戰又進入新一輪緊張態勢,各種制裁和反制裁給市場重新帶來壓力。在各種博弈沒有明朗之前,資金會繼續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勢。
熱點方面,中國單方面免籤“朋友圈”再增5國。自2025年6月1日起,中方對巴西、阿根廷、智利、祕魯、烏拉圭5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籤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5月31日。對旅遊類持續構成利好。
全球汽車業高管正對中國即將出現的稀土磁體短缺發出警告,短缺可能在數週內迫使汽車工廠停產。稀土及永磁類或加大反制力度。
美防長赫格塞思提到美國2026財年國防預算將達到1萬億美元,“金穹”防禦系統、美國第六代戰鬥機F-47、新型隱形轟炸機B-21,以及新潛艇和驅逐艦都包含其中。或對全球軍工起到刺激作用。
【本週金股】
中國生物製藥(01177)
公司發佈2024年業績,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288.7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35.0億元(+50.1%),經調整歸母淨利潤34.6億元(+33.5%),整體業績符合預期。
創新品種驅動,四大治療領域優勢地位鞏固。2024年,公司6款創新產品獲NMPA批准上市,分別爲安得衛(貝莫蘇拜單抗注射液)、安方寧(格索雷塞片)、安柏尼(富馬酸安奈克替尼膠囊)、安洛晴(枸櫞酸依奉阿克膠囊)、帕樂坦(帕託珠單抗注射液)、貝樂林(利拉魯肽注射液),2024年公司創新產品收入達120.6億元(+21.9%);2024年,公司28款仿製藥獲批上市,整體仿製藥收入在2024年實現正增長。2024年公司5年內上市新產品收入達100.9億元(+25.4%),創新管線進入密集收穫期。
分業務來看,2024 年腫瘤板塊實現收入 107.3 億元(+22%);肝病板塊實現收入 34.4 億元(-10.1%);呼吸系統板塊實現收入 31.5 億元(+6.2%);外科/鎮痛板塊實現收入 44.6 億元(+18.9%);心腦血管板塊實現收入 21.7 億元(-21%);其他產品實現收入約 49.2 億元(+19.6%)。
2025 年 7 款創新產品有望上市,多項臨牀管線迎來數據讀出節點。2025 年公司預期有 7 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包括 TQB3616(CDK2/4/6 抑制劑)、TQ05105 (JAK/ROCK 抑制劑)、QP001(美洛昔康注射液)、氟比洛芬貼劑等。此外,安羅替尼+貝莫蘇拜單抗、TQB2102(HER2 雙抗 ADC)、TQB2930(HER2 雙抗)、TQB3616(CDK2/4/6 抑制劑)、 TQC2731(TSLP 單抗)、TQC3721(PDE3/4 抑制劑)等年內均有重要數據讀出計劃。
【產業觀察】
近期導致生豬板塊集體大漲的主要原因是發改委會議號召穩產能穩豬價。據傳會議精神是:一,不增母豬;二,育肥豬降體重到120KG;三,不鼓勵賣二育;四,希望毛豬價格穩定運行;五,相關豬企每月統計數據並彙報。
由於24年Q2以來無論是能繁母豬還是新生仔豬都持續增加,且今年產業端集體增重,並且去年Q3、Q4豬價基數較高,從CPI角度,如果後續豬價繼續下跌,或對CPI造成拖累,政府層面存在監管訴求。
本次會議的會議精神,目前是鼓勵,非強制。不過隨着氣溫持續升高,本身企業就有降重需求且近期多省發文件禁止開養殖票(賣給二青的,所以短期看,降體重疊加限制二育,短期預計會導致豬價下跌。中長期,是否真的能穩產能穩豬價,得持續跟蹤落實情況。隨着豬週期變短以及預測難度變大,買股價位置比博弈豬週期勝率更高。港股重點關注中糧家佳康(01610)、德康農牧(02419)。
【數據看盤】
港交所公佈數據顯示,恒生期指(六月)未平倉合約總數爲113873張,未平倉淨數42699張。恒生期指結算日2024年06月27號。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週表示,在美國經濟政策反覆無常的大背景下,世界對美元計價資產的興趣正在減弱。從恒生指數牛熊街貨分佈情況看,23290點位置,牛熊證密集區靠近中軸,港股震盪猶豫,本週恒生指數看跌。
【主編感言】
跟上期的感慨一致:流動性洶湧。香港隔夜銀行同業拆息從4%暴跌至接近零水平,洪灝稱,“這是國際資本湧入最直接的證據,背後是美元邏輯的根本性轉變。”上週20多家遞表。中信證券認爲,A股核心資產的定價權正在系統性“南移”至港股市場。中長期大潮將至,還看不清楚的人們,可以擦擦眼睛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