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小銀行,舉步維艱

藍鯨財經
06-05

文|柒財經

一家企業的成敗,既取決於自身的戰略定力,也受制於時代變革的洪流。

曾幾何時,東三省作爲我國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地區,走出了瀋陽、大連、哈爾濱、大慶等明星城市,也造就了東北地方小銀行的集體輝煌。

例如,盛京銀行(原瀋陽市商業銀行)和大連銀行,很早就將網點開到了北京、上海、天津,一度領銜全國城商行。

但時過境遷後,伴隨“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衰落,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小銀行也逐漸失去了昔日的榮光,疊加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探底,政策支持實業(減費讓利)、大行擠壓等負面因素,舉步維艱。

榮光漸失 

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區域性銀行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經濟的興衰。

本世紀初,瀋陽、大連、大慶、哈爾濱和長春,東北這5座城市的GDP,還佔了全國前30強的五席;到2024年,僅剩下排名第30的大連,哈爾濱跌至第52名,大慶和長春則掉到了百名開外。

信貸養分流失的土地,讓如樹生長的銀行漸失生機。

就拿哈爾濱銀行(06138.HK)來說。2018年,該行以歸母淨利潤55.49億元,站上人生巔峯;次年,營收達到151.2億元,亦爲史上最佳。

但之後,其便步入下行通道,至2021年,營收123.2億元,歸母淨利潤2.74億元,較前述“名場面”大打折扣,股價也淪爲“仙股”。

▲圖源:哈爾濱銀行財報

2022年起,哈爾濱銀行的業績展現回暖跡象。2024年,營收142.4億元,同比增長7.56%;歸母淨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24.28%。但整體來看,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從前。

再如,大連銀行。

2016年,大連銀行被央企東方資管控股,第二年便交出歷史全盛“成績單”:營收72.69億元,淨利潤18.15億元。

然而,這出高光將將維持了一年。從2018年開始,大連銀行江河日下。行至2024年,營收跌爲54.04億元,淨利潤僅剩6.21億元。

同樣走勢的還有億聯銀行。

億聯銀行在2020年收穫最好光景:營收15.67億元,同比增長64%;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45%;資產總額451億元,同比增長44%。

可惜好景不長,該行在2021年便遭遇營收、淨利潤雙降,淨利潤更是大幅縮水76.36%至0.52萬元,雖然億聯銀行在後面兩年波動起伏、竭力掙扎,但再也沒有回到“過山車”的頂端。

▲數據來源:億聯銀行財報

2024年,億聯銀行營收10.91億元,同比微增2%;淨利潤爲-5.9億元,同比減少520%,是19家民營銀行中唯一虧損的選手;資產總額408.22億元,連續三年縮表,降幅約32%。

細究東北小銀行齊奏“悲歌”的原因,共同的特性之一是:淨息差偏低,致使利息淨收入“基本盤”嚴重承壓。

2024年,哈爾濱銀行的淨息差爲1.43%,不及行業平均水平——1.52%。

大連銀行、億聯銀行對此諱莫如深,前者在財報種透露,本年(2024年)淨息差止跌回升。實際上,早在2022年,大連銀行的淨息差就只有1%。

更甚者,盛京銀行2024年的淨息差只有0.80%。

地處黑龍江的龍江銀行最近幾年都未披露該指標。不過,聯合資信的報告證實,龍江銀行2021-2023年的淨息差分別爲1.02%、1.03%、0.81%,考慮到2024年利息淨收入大降38.88%,加速惡化是大概率事件。

不良“生死劫” 

擺在東北小銀行面前的,不止是經營退化,還有一場嚴峻的風險暴露與防範“生死劫”。

據天眼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率1.5%,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11.19%,較上年末提升6.05個百分點。

對比之下,東北小銀行不良貸款率普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代表着潛在壞賬準備的充足性,資金“安全墊”厚度的撥備覆蓋率卻大都位於均線下方。

以哈爾濱銀行爲例。

2020年末—2023年末,哈爾濱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看似起起落落,時好時壞,但其實一直圍繞3%打轉,撥備覆蓋率133.26%、162.45%、181.54%、197.38%,從未超過200%。

2024年,該行不良貸款率2.84%,較2023年微降0.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成功突破“1字頭”,達到202.59%。

儘管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但哈爾濱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屬絕對大數,也基本在賽道“遙遙領先”,而對應的儲備金——撥備覆蓋率並沒有那麼厚實。

▲數據來源:哈爾濱銀行財報

再來看億聯銀行。

2017年成立的億聯銀行,依託中發集團子公司中發金控等大股東,坐擁資本背書和流量加持,起步即掀起“鯰魚效應”,但因爲“雪崩式”成長,不良貸款率狂飆猛進。

截至2024年末,億聯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爲6.7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2億元,增幅24.23%;不良貸款率2.77%,較上年末上浮1.1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僅爲 159.13% ,逼近上峯要求的150%底線。

此前2021年末至2023年末,億聯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75%、1.61%、1.61%。

▲數據來源:億聯銀行財報

值得一提的是,億聯銀行不僅是19家民營銀行中唯一虧損的選手,還是不良貸款率最高的“頭牌”。

曾在港股瀟灑走一回,如今已退市的錦州銀行,不良貸款率更是駭人聽聞。2018年—2019年,其不良貸款率從4.00%陡然升高到7.77%,2022年中期爲2.87%,後由於財務重組,延遲發佈業績報告,外界再難洞悉內情。

參考長三角的城商行,或能更直觀地顯出東北小銀行資產質量不樂觀,“過冬”裝備不足。

截至2024年末,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爲0.76%、0.89%、0.76%、0.83%,撥備覆蓋率分別爲389.25%、350.1%、541.45%、340%,差距肉眼可見得大。

消失的東北小銀行 

乾涸的河牀難養游魚,棲身於此的商號亦難興旺。

在漫長的“冬季”裏,更多被歲月扼住呼吸,艱難喘息的東北小銀行,它們的結局將是被“收編”、被解散,直至最終隱沒在時間的長河中。

2021年5月,銀保監會官網披露,同意在遼寧省瀋陽市籌建遼瀋銀行。

按照規劃,遼瀋銀行將通過吸收省內12家城商行新設而成,即遼陽銀行、營口沿海銀行、葫蘆島銀行、阜新銀行、撫順銀行、丹東銀行、朝陽銀行、鞍山銀行、營口銀行、盤錦銀行、鐵嶺銀行,本溪銀行。

此前,遼瀋銀行已經完成了對遼陽銀行和營口沿海銀行的合併工作。

雖然後續暫時沒了動靜,但隨着趨勢的進展,剩下的10家小銀行或許也將沒了名字。

2023年,瀋陽農商行與北票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省內30家農信社組建遼寧農商行;2024年,遼寧農商行又獲批併購遼寧省其他25家農商銀行和11家村鎮銀行。

據柒財經瞭解,這些業已或即將失去身份的小銀行,幾乎都存在規模偏小、產權不清晰、內控不嚴密、治理不完善、年報“難產”等“痼疾”。

比如,鞍山銀行被曝多位管理層人士公權私用,泄露內幕消息、收受賄賂等;盤錦銀行因重大關聯交易違規,頻收罰單,股東失信變“老賴”;本溪銀行多位高管先後落馬,原董事長指示部門老總違法放貸;丹東銀行股權遭“清倉式”賣出,原行長“倒貸”被抓……

從這個角度講,順應潮水方向的“消失”,既是上述東北小銀行們的“末路”,似乎也是最好的出路。

對於那些尚健在的東北小銀行,情勢其實也不容樂觀,回不去的舊時光,等不來的化雪春,只能在“活下去”的掙扎和迷茫中不斷叩問……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