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找車”到“點對點”:數字化讓春耕物資“零時差”抵田間

中國經濟新聞網
06-05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徐蔚冰

近日,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發佈了《2025年春耕生產物資公路貨運數字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呈現了我國2025年春耕生產資料在全國範圍內的產業聯動格局,並展示了農業生產物資依託公路貨運數字化轉型,實現跨區域間的精準調配,以及生產資料的“點對點”精準配送。

《報告》通過運滿滿平臺上近兩年的春耕生產物資運輸情況,直觀展現出了國內不同省份的春耕生產物資的運輸情況。《報告》指出,依託數字化、智能化的貨運模式,這些農資運輸不僅優化了區域間生產資料的高效流轉,更能爲春耕注入數字化的“加速度”。

良種南繁北育:數字化物流如何打通春耕“生命線”

從北緯3度的曾母暗沙,到北緯53度的漠河,從2月下旬持續至5月中上旬,在我國每年都會形成跨一條越南北的春耕物資運輸大動脈。

我國以農爲本,農以種爲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國種業佈局呈現“多點開花”態勢,西北、華北、華中、西南等地均有良種繁育和加工產業集羣。

運滿滿大數據顯示,甘肅張掖、武威、酒泉等地區,不僅在玉米種業擁有一定的優勢,蔬菜、瓜類、花卉、中藥材等種業多元化發展具備一定優勢;河南是小麥、玉米種子的研發生產重地,培育出衆多優良品種並輻射周邊;四川等西南地區近年來也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其中成都育種產業規模較大,涵蓋了多種作物的育種領域,在蔬菜、花卉等特色育種領域尤爲突出;東北的黑龍江等糧倉省份,本地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也加緊繁育適應高緯度的玉米、水稻良種。

更爲典型的是我國“南繁基地”的作用,每年冬春時節,海南、江西等南方育種基地加緊繁育優質種子,春耕前再將這些良種千里馳援北方主要產糧區。通過運滿滿等數字貨運平臺的高效對接,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良種得以及時運抵田間,確保不誤農時、播種適宜。發達的物流網絡打通了縱跨數千裏的種業資源流通版圖,實現了優質種子“多地繁育、全國共享”,爲春耕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化肥產地集中,跨省支撐春耕

化肥作爲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形成了產地相對集中、產業集羣突出的分佈格局。湖北、河南、山東、貴州、青海等省份化肥產業高度發達,是我國化肥供應的重要生產基地。

湖北是傳統化肥生產大省,荊門、宜昌、荊州等地擁有大型生產基地。其中,荊門是全國最大的磷複肥生產基地之一,在湖北周邊省份市場佔有率高,產品輻射全國,支撐了華中及其他糧食主產區的春耕用肥需求。

河南是中原地區化肥生產的重要集羣地,聚集了衆多知名肥料企業。其中,寧陵縣素有“中原肥都”之稱,廣泛輸送到山東、安徽、河北等黃淮海平原糧食主產區,支撐黃淮海區域春耕的順利開展。

山東化肥生產企業數量衆多、產能規模巨大,其中臨沂市的複合肥產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0%以上。山東化肥不僅面向黃淮海、東北等糧食主產區供貨,還出口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形成強大的區域輻射效應。

貴州則依託豐富的磷礦資源,磷化工產業優勢明顯。貴州生產的磷肥輸送到華南、西南及全國其他糧食主產區,有效支撐了春耕用肥的多樣化需求。

青海的鹽湖鉀肥資源豐富,建有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每年春耕前夕,青海鉀肥都會通過公路幹線精準輸送到西北、華北地區。

上述化肥主產區構成了我國春耕肥料供應體系的基石。依託以運滿滿爲代表的數字貨運平臺實現化肥產地與糧食主產區進行高效對接,跨區域“點對點”快速直達的精準運輸模式,有效地縮短了化肥物流的中間環節,顯著降低了流通時間與成本,確保了春耕生產中各地農民能夠便捷地獲得“放心肥”和“及時肥”。

農機區域調配,各省互補互促

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耕作效率、保障糧食產量的關鍵。我國農機制造和服務呈現區域分佈與跨區協作並存的局面:東部的山東、江蘇等裝備製造業發達地區,匯聚了大量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生產企業;中西部的河南、湖南、重慶等地則根據本地需求發展因地制宜的農機具,如河南的穀物聯合收割機、重慶的小型丘陵農機等。

在北方糧倉黑龍江等地,高馬力、大作業幅寬的機械需求旺盛,主要依賴山東、河南等跨省供應大型農機。通過運滿滿等平臺發佈運力需求,相關農機能高效運輸到黑龍江、內蒙古農場。而在西南四川、貴州等山地丘陵地區,小型耕整機、微耕機等“短平快”農機具更受歡迎,由重慶、湖南等地企業生產,通過物流網絡調運進入山區,解決田塊分散、人工耕作困難的問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