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銀行股贏麻了,還能“上車”麼?

市場資訊
06-0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導讀】銀行板塊連續上漲創出歷史新高,基金經理解讀後市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曹雯璟

  銀行板塊“贏麻了”,正成爲A股市場的耀眼明星!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銀行股指數年內累計上漲超10%,本週創出歷史新高,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等多隻個股一度刷新歷史高點。

  目前銀行板塊估值如何?未來投資價值有多大?中國基金報採訪了4位投資人士。

  銀行指數創歷史新高

  2025年一路攀升的銀行股,引發市場關注。談及當前銀行股上漲驅動力,農銀匯理基金研究員李芳洲認爲,一方面,源自銀行板塊盈利平穩,但此前估值反映出市場過於悲觀的市場預期,銀行估值有均值迴歸的動能;另一方面,在經濟更注重長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險資等爲代表的主體在投資中更加關注穩定性、持續性,這類資金的持續入市支撐以銀行股爲代表的優質紅利股的價值挖掘。此外,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改革,帶來部分資金向低配權重板塊流入,被動資金持續擴容等也成爲中期層面可持續的增量資金。

  “近期銀行板塊的強勢表現反映了市場對其低估值修復和高股息屬性的認可。”南方中證銀行ETF基金經理孫偉也表示,從估值看,截至2025年5月底,中證銀行指數市淨率(PB)僅爲0.67倍,低於過去十年67%的時間。加之當前中證銀行指數近12個月股息率達6.4%,顯著高於1.7%左右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這種“破淨+高股息”的組合在利率下行週期中吸引力尤爲突出,有望成爲險資、社保等長期資金的“避風港”。

  孫偉還表示,未來投資價值方面,銀行板塊正處於“防禦屬性強化”與“成長彈性孕育”的交匯點。短期看,低估值和高股息提供了安全邊際,而中長期則需關注三大驅動邏輯:一是經濟復甦預期下,實體融資需求回暖可能改善銀行資產質量;二是政策紅利釋放,公募基金改革推動資金向指數權重行業集中,增量配置空間顯著;三是銀行自身轉型,部分頭部機構通過財富管理、綠色金融等新業務打開增長空間。

  “近期政策對於銀行盈利有顯著呵護,LPR下調的同時同步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且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往後看銀行股可能依然有很好的投資價值。”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研究員姚城玉談道。

  此外,興業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鄒慧認爲,銀行板塊核心的投資邏輯依然會延續,原因有三:一是銀行是高股息率板塊的代表,上漲之後股息率依然具備吸引力;二是作爲公募基金欠配的板塊之一,銀行板塊有望持續獲得機構資金流入;三是政策短中期對銀行板塊的息差有呵護,銀行板塊整體的經營穩定性有望獲得提升。

  關注銀行、保險、證券、金融科技等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改革將重塑A股生態,金融板塊迎來增量資金,銀行、保險、證券等三大行業基本面回暖,估值修復與政策催化下配置價值凸顯。

  鄒慧表示,一是銀行板塊穩定性依然較高,後續可以更多關注成長性更好的區域性銀行;二是非銀板塊中,看好國際化業務佈局更爲廣泛的券商和期貨板塊;三是綜合性金融板塊中,將重點關注線下支付板塊。

  “保險板塊可以關注預定利率下調背景下,分紅險憑藉抗通脹特性成爲主流,以及新能源車險增量市場打開;證券板塊關注註冊制改革深化與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推動券商盈利修復,受益於經紀、投行等業務彈性;金融科技板塊關注AI技術應用與數字人民幣推廣,以及企業深度參與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孫偉談道。

  姚城玉繼續看好銀行股的投資機會。此外,她認爲,近期券商換手率處於低位,板塊成交額佔全市場比重處於較低水平,當前位置左側佈局券商的性價比較高。

  李芳洲認爲,伴隨着權益市場的顯著回暖,前期公募基金欠配的保險行業有望在資產端繼續獲得較好表現,相對滯漲的證券行業也將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實現頭部集中度提升。此外,金融科技板塊也很直接地受益於交投活躍。

  關注風險因素

  風險方面,鄒慧指出,一是金融板塊和市場風險偏好相關性較強,需關注市場階段性波動加大的風險。二是金融板塊的基本面受政策影響較大,後續政策可能會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可以關注幾個風險:一是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的風險;二是息差收窄壓力尚未完全緩解,50個基點的降準雖釋放流動性,但政策利率下調可能進一步壓縮銀行淨息差空間;三是銀行股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短期可能波動加大,投資者需謹慎追高,可以關注回調後的配置機會。”孫偉談道。

  李芳洲關注加徵關稅對國內經濟需求以及實體企業經營影響的不確定性,以及對銀行生成的潛在影響。此外,她指出,也要關注零售中小客羣風險暴露的階段性擾動。

  姚城玉表示,關注零售風險、經濟增速變化等風險。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