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堅持“政府引導、需求牽引、分步實施、持續迭代”的原則,重點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緩解家庭養老照護壓力、彌補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人力缺口、促進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分階段實施一批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攻關和應用試點項目,促進研用雙方結對開展攻關,推動產品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等場景中應用驗證和迭代升級,形成一批能夠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的機器人產品,持續建立和完善標準規範及評價體系,加快推動機器人賦能智慧養老服務和銀髮經濟發展。
IDC預測,到2028年全球用戶在機器人領域的支出將近3,700億美元,實現複合增長率13.2%。下一階段,隨着用戶對機器人應用的向深、向廣發展,所帶來的市場空間需要以機器人智能化爲基礎。而以聯想爲代表的科技龍頭企業,已在該領域做了非常廣泛且深入的佈局,涵蓋了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未來前景非常值得期待,這也爲聯想集團的業績增長與估值重構打下了基礎。
政策扶持 具身智能加速落地
工信部、民政部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試點,標誌着政策層面開始系統性推動行業落地,隨着商業化加速,養老機器人行業將從“概念創新”邁向“規模應用”。據悉,試點內容包括開展結對攻關、開展場景應用驗證、完善標準及評價體系等三項。
試點項目成果將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網站,以及“機器人+”供需對接與應用推廣公共服務平臺、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等渠道進行展示推廣,並在後續供需對接活動中進行重點宣傳與推介。
據相關文件公佈的信息,工信部、民政部將統籌利用相關政策和資源,對能夠解決需求痛點、具備先進技術水平、具有創新模式和推廣經驗的典型試點項目予以支持。鼓勵各推薦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對推薦項目和申報單位在政策、資金、資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華龍證券認爲,人口老齡化趨勢與市場痛點倒逼產業發展,養老機器人發展有望提速。
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規劃,爲養老機器人在內的具身智能技術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已明確將人形機器人列爲“顛覆性產品”,並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創新體系的目標,推動產業從分散研發向規模化應用過渡;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爲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高盛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能達到380億美元。業內分析認爲,政策引導下的場景圖譜編制將加速這一進程。
北京、深圳等地政府也在積極搶抓戰略機遇,競相進行產業佈局,爲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主要科技龍頭紛紛入局搶佔先機,國內代表性的企業包括聯想、大疆、宇樹等公司,國外代表性的企業有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等。
中航證券認爲,2025年爲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產業大趨勢啓動時刻。上海證券認爲,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階段,海內外多領域大廠入局,目前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場景,已經成爲國內外確定性較高的應用趨勢,人形機器人量產化落地可期。
當前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場景集中在工業製造、物流配送、醫療護理及家庭服務四大領域。在工業領域,特斯拉Optimus已展示其在汽車工廠執行搬運、分揀任務的能力,寧德時代則通過人形機器人實現產線質檢效率提升30%。
IDC認爲,中國工業用戶認可機器人應用價值,對未來的投資意願明確,對人形機器人應用持積極態度,市場歡迎新技術產品的突破和應用。從機器人廠商選擇來看,用戶會重點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機器人產品易操作、配套軟件能力、機器人性能滿足要求、售後服務能力、機器人易集成等。IDC認爲未來,用戶對於工業機器人+AI視覺應用依然是重點,融合AI語音減少機器人使用難度也會有較大發展空間。這對於佈局AI的聯想集團等企業形成利好。
聯想晨星機器人系列產品加速量產
政策紅利驅動產業鏈發展,硬件廠商、AI算法公司、場景服務商均可受益。作爲智能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聯想集團在人形機器人和智能化服務領域也進行了多年深入佈局。
聯想集團憑藉其在智能設備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技術優勢,積極投身於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工作,其自研的聯想晨星機器人產品,專爲工業應用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目前,聯想集團晨星機器人已推出了 X1、S1、Q1,D1等產品,今年聯想集團推出的晨星足式機器人GS,這款機器不僅在外觀設計上斬獲了工業設計領域的權威大獎—德國IF產品設計獎和紅點獎,在具體應用方面,聯想晨星足式機器人GS是業界第一款可搭載大自重通用協作機械臂的足式機器人,可行走最大負載大於100kg,重複定位精度在正負5cm以內,已相當於輪式機器人的定位水平。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聯想集團致力於打造高效、智能的生產線解決方案。通過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技術,聯想集團爲製造業客戶提供了一系列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聯想集團志在讓機器人理解、走進工廠和千行百業,打通AI應用落地“最後一公里”,真正實現AI機器人“硬控”工廠那一天。
聯想集團晨星機器人系列已在工業智能化方面實現了深度應用,如針對工業巡檢場景,聯想集團以晨星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可爲高風險、高難度以及長耗時連續作業的任務提供可靠支持。聯想集團旗下公司報送的“220KV變電站四足機器人智能巡檢以及機械臂應急操作”方案成功入選《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杆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並榮獲智能機器人標杆企業殊榮。
聯想集團已經成功孵化出一系列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前沿科技成果。例如,靈巧手模擬人類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夠實現對各種複雜形狀物體的穩定抓取和操作,在醫療手術輔助、危險環境作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eVTOL飛行器融合了先進的電動推進技術和智能飛行控制系統,可廣泛應用於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場景。多家機構發佈評級報告,看好聯想集團後續市場表現。國海證券認爲聯想推出超級智能體天禧,迎來混合式人工智能關鍵突破,看好聯想集團整體發展,維持“買入”評級。
未來,隨着政策扶持和技術進步,人形機器人爲代表的具身智能創新產品有望加速進入千行百業,尤其在企業加速智能化的轉型過程中,有望展現出更重要的價值。而擁有晨星機器人系列的聯想集團,以技術創新與生態共建爲雙引擎,將收穫更多市場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