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詹 超
隨着全國春耕的結束,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發佈了《2025年春耕生產物資公路貨運數字化報告》。《報告》顯示,江蘇通過87%農作物機械化作業、51.2%農業生產信息化率,構建起覆蓋農機、苗種、化肥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超百萬條貨運數據分析印證,江蘇春耕物資流動呈現“高機械化率、強區域協同、智能化滲透”三大特徵。農業生產數字化、裝備設施智能化、農業服務信息化,正在讓江蘇的土地越來越“肥沃”,讓農民從“會種地”變爲“慧種地”。
農機裝備方面,江蘇春耕呈現“本省供給爲主”的特徵。運滿滿大數據顯示,春耕期間,運往江蘇的農機產品出發地大多集中在本省。蘇州、無錫、常州、鹽城、泰州等地的農機產品佔據市場主流,產品覆蓋耕作機械、園林園藝機械、植保機械等多個品類。這些產自本土的智能裝備,已成爲江蘇大地上的“新農人”。
具體到城市來看,蘇州的智能農機裝備以科技創新爲核心,重點發展電驅智能化全自動高密度蔬菜移栽機、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等,研發與應用水平在長三角地區領先;無錫則聚焦智能農機和特色農機,無人植保小飛機、自動水稻插秧機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較高。運滿滿大數據顯示,除供應江蘇、浙江、上海等華東地區外,部分產品還遠銷海外。此外,浙江杭州的茶葉機械、植保機械,山東濰坊的大馬力拖拉機等省外農機產品,也通過公路貨運補充江蘇市場,形成了多元化供應格局。
江蘇的水產苗種運輸最具亮點,魚苗、蝦苗、蟹苗等水產種苗向外省運輸的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當新疆博斯騰湖的養殖戶拆開來自鹽城射陽的蟹苗包裝時,南通如東的育苗基地正將新一批種苗發往寧夏。
作爲大閘蟹養殖大省,江蘇在全國蟹苗供應鏈中處於核心地位。運滿滿大數據顯示,南通、鹽城、無錫等地是蟹苗運輸的關鍵節點。鹽城的射陽縣是中國蟹苗之鄉,據中國漁業協會統計,全國每10只大閘蟹中就有7只在此地培育,蟹苗遠銷新疆、寧夏等地,助力東西部協作;南通是大閘蟹苗種繁育基地之一,年產量超百噸,蟹苗覆蓋江蘇、浙江、湖北、寧夏、新疆等地;無錫是長三角重要蟹苗集散地之一,蟹苗銷往全國。
此外,揚州高郵是羅氏沼蝦苗種基地,苗種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安徽等多個省份。蘇州在加州鱸魚、鱖魚等特種水產苗種繁育方面也有發展,除供應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外,優質苗種還遠銷福建、山東、遼寧等省市。
農資調配方面,江蘇春耕“雙向流動”特徵顯著。運往江蘇的化肥產品主要來自山東、湖北、河南和安徽等省份。其中,臨沂、新鄉、晉城、宜昌、阜陽是向江蘇供應化肥的主要城市。連雲港、鹽城、淮安是省內種子產品的主要供應地,同時也接收來自甘肅、山東、河南等種業主產區的輸入補充,其中甘肅張掖、山東濟寧是重要的外省種子來源地。
作爲國內領先的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在今年春耕物資運輸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運滿滿平臺,省內農資運輸需求與運力實現了高效匹配,海量貨運數據實時在線調度,大幅提升了運輸效率。化肥、種子以及活體水產苗種等物資都能“點對點”快速發貨到需求地。對於魚苗、蝦苗這類對運輸時效和環境要求極高的物資,在數字平臺的統籌下做到了“最快發車、最短路線、最優環境”直達,最大程度降低了損耗,保障了春耕一線供應。
從農機裝備的智能化升級到水產苗種的全國性佈局,從種子資源的跨緯度調運到綠色肥料的供應鏈創新,共同構成了江蘇春耕生產的物質基礎。運滿滿等數字化貨運平臺正悄然成爲優化這一龐大網絡、提升春耕效率的重要基礎設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