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Verena Siow:SAP的生成式AI助手Joule,將無處不在、無所不能

市場資訊
06/1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李姝

編輯|丁廣勝

近日,在2025 SAP(思愛普)中國峯會召開期間,SAP亞太區Business Suite業務負責人Verena Siow向媒體闡述了公司最新戰略方向。

她介紹,在5月剛剛結束的全球藍寶石峯會提出“Suite as a Service”(套件即服務)概念取代傳統“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模式後。SAP還於今年2月正式推出業務數據雲SAP Business Data Cloud(BDC),全面整合企業應用、數據和AI,打造SAP Business Suite商業套件。

除此之外,Verena Siow還圍繞SAP的亞太市場戰略定位、在商業AI中的效能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解答。

網易科技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對此次媒體問答的精華內容進行了梳理,內容有所刪減。

媒體:Business Suite as a Service的概念,和原來傳統用SaaS有什麼不一樣,爲什麼要提這個概念?

Verena Siow:將Software as a Service轉成Suite as a Service 的原因在於只有當端到端的所有應用流程在企業中得到全面應用時,才能爲客戶創造最大價值。企業內的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運營等各業務流程並非孤立運行,而是緊密關聯、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供應鏈一旦出現中斷或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具有覆蓋性,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衆多其他業務鏈受到波及。因此,若要爲企業創造價值,就必須爲所有業務鏈上的團隊創造價值;若要爲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就應當提供一整套套件化的解決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幫助企業應對當下複雜多變的形勢環境。

媒體:在現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SAP怎麼調整亞太市場的戰略定位?現在SAP在中國的客戶羣體和業務重點正在發生怎樣的改變?

Verena Siow:引用我們公司CEO柯睿安先生的一貫觀點:越是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SAP的價值越能凸顯。因爲SAP能爲企業提供強有力且具韌性的支持,助力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並從容應對全球範圍內的多重挑戰與不確定性。

我們推出的企業級AI智能助手Joule及BDC業務數據雲,通過雲平臺整合SAP系統與非SAP系統的全量數據,實時生成分析洞察,助力客戶快速決策。例如,當疫情封控導致供應鏈中斷時,客戶可通過我們的數字系統迅速匹配替代性供應鏈源頭,最大限度降低業務中斷風險,這正是 SAP 爲客戶創造的核心價值之一。

媒體:SAP在商業AI正在如何改變企業的工作和協作方式?

Verena Siow:基於我們對企業級端到端應用場景的長期洞察,以及對客戶核心需求的精準把握,SAP正通過引入Joule人工智能助手,構建全新的人機協作範式。我們預計,Joule將很快成爲SAP全系列應用的核心交互接口與用戶界面。

Joule的 “無處不在,無所不能” 特性通過兩大創新實現:其一,通過與WalkMe集成的Action Bar操作欄,用戶無論在SAP系統還是第三方應用環境中,均可隨時喚醒Joule;其二,作爲企業級AI智能體,其能力不僅限於事務性支持,更延伸至戰略決策層面。依託BDC業務數據雲對SAP與非SAP系統數據的語義級整合,Joule可將傳統需要跨部門協作、數週分析的決策流程,壓縮至實時生成洞察的效率水平,顯著提升高層決策的時效性與科學性。

商業AI帶來的第三重變革,在於幫助企業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SAP打造的AI數字底座不僅是技術平臺,更是持續進化的業務創新引擎。通過不斷生成、優化新應用場景,企業可在動態市場環境中持續迭代運營模式,這種由AI驅動的敏捷性,將成爲區分 “智能企業” 與傳統管理模式的核心標誌。

值得強調的是,SAP定義的企業級AI與消費級AI存在本質差異,其核心體現在 “3R” 標準:Relevant(業務相關)、Reliable(結果可靠)、Responsible(標準負責)。在商業AI、企業級AI操作裏要儘量避免“幻覺”情況的發生,因爲企業是依賴於我們所生成的洞察和數據做出決策,必須要嚴格按照最高的標準爲客戶提供一些重要的AI建議,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想要秉持的。

媒體:SAP在亞太區推動兩個戰略,一個叫“AI First”,一個叫“Suite First”,您強調商業套件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否闡述一下這兩個方向如何實現協同效應,同時將AI能力融入到傳統ERP套件過程中如何平衡客戶對於穩定性和創新性的雙重需求?

Verena Siow:首先,關於“AI優先(AI First)”戰略,其核心價值在於AI能爲企業提供深刻的業務洞察,從而顯著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AI並非短暫的技術浪潮,而是一項將持續存在的、基礎性的變革力量。因此,SAP的戰略重點是持續開發並落地新的商業AI應用場景,以賦能更廣泛的用戶羣體。目前,我們已開發了超過230個針對不同業務場景的用例,今年年底將達到400個。同時,SAP自身也率先在內部管理中引入AI智能體(AI Agent),以實踐檢驗並優化效率。我們堅信,只有經過內部驗證的卓越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客戶。

其次,“套件優先(Suite First)”戰略源於我們多年服務客戶所獲得的深刻認知:企業內部的端到端流程是相互關聯、深度影響的,不存在任何能夠獨立運作的業務孤島。 例如,HR系統中一名員工的離職,若其職位涉及財務或供應鏈,必將對財務和銷售等相關係統產生連鎖反應。因此,我們的目標是強化各流程間的協同性,實現“1+1>2”的增效效果。我們所倡導的“套-件即服務(Suite as a Service)”理念,在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尤爲重要。一套高度協同的管理套件,能夠幫助企業提升決策與響應速度,增強整體管理韌性。

在穩定性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是SAP戰略的另一基石SAP擁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長期爲世界500強企業及各類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其核心ERP系統以爲客戶提供高度穩定的服務而備受信賴。然而,在當今時代,僅有穩定性已不足以應對市場挑戰。企業面臨着加速發展或向新領域快速轉型的迫切需求,這要求其必須具備強大的變革能力。AI的引入,正是驅動這種快速變革能力的關鍵所在。

以渣打銀行爲例,該行部署了SAP的核心ERP雲系統。如今,他們正積極擁抱AI技術,率先在其HR雲(SuccessFactors)中引入了商業AI助手Joule,覆蓋超過85,000名員工。實踐證明,該系統的運行極爲穩定,絲毫未影響核心ERP系統的正常操作,同時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並優化了員工的使用體驗。這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讓所有用戶在使用SAP系統時,都能感受到更高的附加值和更便捷的操作,從而構建更穩固的客戶關係。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AI對SAP而言並非全新概念。多年來,我們已將人工智能算法廣泛應用於財務、預算報告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場景。當前的核心突破在於生成式AI以及更爲先進的AI智能體。 這正是我們現在爲廣大商業客戶提供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全新AI服務。

媒體:對於傳統行業客戶目前在數字化轉型上引入AI會不會面臨更多的挑戰,SAP如何幫助行業打破AI技術瓶頸實現智能化轉型?

Verena Siow:對於傳統企業而言,推進數字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爲此,我們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予以支持。其中,變革管理至關重要,必須確保企業從組織層面到每位員工都深刻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當前,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可選項,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競爭力乃至存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成功實施數字化轉型以提升效能。

因此,我們在爲企業提供全方位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同時,還配套了一系列工具,旨在助力傳統企業更順暢地度過轉型期。

業務轉型管理套件(Business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Suite,簡稱BTM套件) 正是爲此設計的核心工具集,包含以下三套關鍵解決方案:

* Signavio(流程管理軟件):企業轉型必然涉及流程重塑。Signavio 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可顯著提升流程效率與價值(提升幅度可達30%以上)。其核心價值在於爲企業管理者提供實時、客觀的數據及由此產生的深度業務洞察,賦能其快速決策,從而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降低轉型複雜度。

* LeanIX(企業架構管理工具): 該解決方案的核心是實現企業架構的可視化管理。在向新系統遷移的過程中,LeanIX能夠清晰地呈現傳統系統的運作模式與新系統的運行狀態,並通過可視化流程直觀展示變革結果,極大地便利了管理者的規劃、監控與決策。

* WalkMe(數字化應用引導平臺): 此工具旨在提升平臺易用性與採納率。WalkMe能夠顯著簡化用戶對智能體(如Joule)及其他複雜工具的調用流程。例如,Joule的操作界面即深度集成於WalkMe平臺中,爲用戶提供直觀的交互引導。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企業一旦引入AI驅動的數字化系統,其員工便能通過自然語言等直觀方式高效解決業務問題,從而快速提升新系統的滲透率與使用率,真正實現技術的價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