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車企利潤池跟蹤:自主淨利大幅增長 美系下滑最大

華創證券
06-12

我們整理了國內31 家主要/重點自主和合資車企的營收、淨利、銷量情況,以跟蹤對比合資和自主車企特點和變化。由於數據披露等原因,不同年份計算使用車企略有不同,具體各年份各車系對應車企。

2024 年重點車企總淨利大幅下滑,主要受美系盈利下滑影響。2024 年重點車企淨利潤合計1342 億元、同比-31%。剔除吉利出售收益91 億元、上汽通用計提資產減值232 億元,2024 年車企合計利潤爲1483 億元、同比-23%。增速角度,自主+76%>新勢力-2%(減虧)>大衆-18%>日系-19%>合計-31%>奔馳寶馬-33%>特斯拉(中國區估算,後同)-53%>美系轉虧。可以看到自主車系盈利同比大幅增長,新勢力基本維持,合資車系均同比下滑,符合市場自主銷量及盈利能力增強的總體趨勢。

淨利佔比角度,2024 年合資車系同比下降20PP 至41%。其中,2024 年自主56%>奔馳寶馬27%>日系≈特斯拉20%>大衆19%>其它-1%>新勢力-17%>美系-23%。相較於2023 年佔比,自主+34PP>日系≈大衆+3PP>其他持平>奔馳寶馬-1PP>特斯拉-9PP>美系-25PP。此外:

1) 美系盈利下滑總量較大:從2023 年的27 億元/佔比1%大幅降至-315 億元,體現明顯盈利承壓,其中主要由上汽通用的淨利潤下滑導致(-301 億元,同比-342 億元,主要由大額計提帶來),剔除上汽通用大額計提,2024年美系虧損84 億元、同比-111 億元。

2) 自主車企盈利改善:從2023 年的429 億元/佔比22%升至754 億元/佔比56%,剔除吉利出售收益則爲663 億元/佔比53%。其中比亞迪(同比+102億元)、吉利汽車(同比+119 億元,含出售收益91 億元)、賽力斯(+89億元)、長城汽車(+57 億元)提升尤爲顯著,顯示2024 年自主電車進入盈利階段以及出口盈利放量。

接下來,我們將淨利拆解成規模(銷量)和盈利性(單車淨利)兩方面分析。

2024 年重點車系總銷量上升,合資車系變化與淨利變化大體一致。銷量一方面是淨利潤的乘數,另一方面通過規模效應影響單車淨利,同時也是市場競爭力/定價的結果之一。2024 年重點車企銷量合計2483 萬輛,同比+5%。其中新勢力+46%>自主+22%>合計+5%>其它+2%>特斯拉-3%>大衆-10%>奔馳寶馬-11%>日系-18%>美系-45%。國內自主和新勢力顯著增長:賽力斯(+2.6 倍)、比亞迪(+41%)、奇瑞汽車(+41%)、吉利汽車(+29%)等。

銷量佔比角度,2024 年合資車系同比下降9PP 至33%。其中,2024 年自主58%>日系13%>大衆11%>新勢力≈奔馳寶馬5%>特斯拉4%>美系3%>其它2%。相較於2023 年,自主+7.9PP>新勢力+1.3PP>其它-0.1PP>特斯拉-0.3PP>奔馳寶馬-0.9PP>大衆-1.9PP>美系-2.5PP>日系-3.5PP。自主、電動、智能化趨勢持續,國內車系從合資品牌搶佔市場,其中日系和美系影響尤爲顯著。

單車淨利絕對值角度,自主合資差異縮小。儘管合資車量價受擠壓,但由於高ASP,其整體單車盈利性仍優於自主車企,合資品牌中豪華車顯著優於普通車系:奔馳寶馬3.0 萬元>特斯拉2.9 萬元>大衆0.92 萬元>日系0.85 萬元>自主0.63 萬元>合計0.61 萬元>其它-1.1 萬元>新勢力-1.9 萬元>美系-4.6 萬元,但需要注意賽力斯和理想作爲體量最大的自主高端品牌,2024 年單車盈利也分別達到了1.2 萬元和1.6 萬元。

單車淨利變動角度,2024 年整體下降0.3 萬元,自主/新勢力改善顯著。2024年單車淨利同比變化:新勢力+0.9 萬元>其它+0.5 萬元>自主+0.2 萬元>日系持平>大衆-0.1 萬元>合計-0.3 萬元>奔馳寶馬-1.0 萬元>特斯拉-3.0 萬元>美系-4.8萬元。國內自主&新勢力受益於電動車規模上升和成本改善單車淨利增長,而合資車系中美系、奔馳寶馬受到份額和價格的競爭但單車淨利下滑顯著,而規模較大的大衆和日系單車淨利表現穩健。

淨利、單車淨利、銷量詳細數據及ASP、營收、淨利率指標可。

投資建議:2024 年銷量上自主份額繼續提升,合資份額下降,盈利角度,全行業都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帶來的價格壓力,預計合資車系的單車淨利2025 年將會繼續下降,但自主電動將受益於成本下降、規模效益,自主燃油有望受益於出口盈利提振,因此自主&新勢力單車盈利有望改善。往後展望,各車企中樞盈利能力將逐步穩定。

投資方面,中長期,看好比亞迪(龍一,規模和成本優勢顯著)、吉利(龍二,集團整合降本增效)、理想(AI 車企轉型第一梯隊,持續推進AI 佈局)、江淮(尊界有望成爲國內豪華頭部品牌)。短期,近期板塊投資情緒受創,考慮行業增速節奏、市場擔憂因素,整車選股將更倚向結構性機會,推薦理想汽車江淮汽車,建議關注北汽藍谷、上汽集團、小鵬汽車、小米集團。

風險提示:本報告中單車淨利爲計算值,數據披露與數據口徑的影響或帶來一定誤差;國內經濟和消費低於預期,行業競爭強於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