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4年的資本寒冬,港股的創新藥板塊近期以勢如破竹的姿態成爲全球焦點。數據顯示,wind香港生物科技III(887177.WI)指數近兩個月漲幅超60%,個股漲幅翻倍的不在少數。
回看上一輪醫藥牛市,CXO作爲鏟子股,一直被衆多資金追捧,不過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近期醫藥指數大漲主要在於創新藥個股,而CXO作爲鏟子股價表現遠遠遜色於創新藥企。
那麼CXO作爲曾經的香饃饃,是否值得配置?
基本面、資金面、消息面共驅CXO拐點
從業績上來看,CXO企業業績在2025年Q1拐點已現。具體來看,2024年,申萬研發外包板塊營業收入下降4.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5.4%。2024年營收及利潤端出現下降預計主要是由於新冠大訂單逐步結算完成以及受全球醫藥投融資下滑影響研發需求下降所致。2025年Q1申萬醫療研發外包板塊業績明顯好轉,營收同比增長12.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5.6%,其中多肽CDMO及ADC相關CDMO公司延續增長態勢。
產能方面,在建工程增長放緩,有助於產能消化。據湘財證券統計,2024年CXO企業在建工程量同比下降7.7%,爲近年來首次轉降,2025年Q1總在建工程量較2024年提升7.4%。
在建工程仍在高位,說明CXO企業對產能擴張的預期仍偏樂觀。更多公司對ADC、多肽、寡核苷酸新方向進行業務和產能佈局,有望逐漸成爲新的增長驅動力。
訂單方面,從24年訂單看,凱萊英全年累計新簽訂單同比增長約20%;康龍化成2024年新簽訂單金額同比增長超過20%;泰格醫藥在手訂單同比增長12.1%。藥明康德在手訂單同比增長高達47%。在投融資相對低迷背景下,本土CXO龍頭公司均顯現出較強的持續獲單能力。從25年指引看:藥明康德指引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15%,凱萊英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康龍化成收入10%-15%,較多CXO公司2025年經營向上。伴隨着訂單持續穩健增長,以上週轉率、盈利能力等均有希望不斷迎來改善趨勢。
從機構持倉來看,醫藥基金CXO持倉從2021Q3最高的60.8%下降至2024Q1-2024Q2的14.4%,然後逐漸提升至2025Q1的23.2%。
醫療基金前十大CXO持倉佔比也從2021Q3最高的34.5%下降至2024Q2的7.1%,逐漸提升至2025Q1的12.2%。
CXO倉位提升一方面來自於市場對於大訂單和投融資擾動之後相對底部認知,另一方面主要因爲對多肽、寡核苷酸、ADC CDMO等新業務未來增長的期待。從歷史倉位水平看:目前醫藥基金的CXO持倉仍舊處於歷史上低位。
從資金層面來看,美聯儲降息預期愈加濃厚。數據顯示,今年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4%,高於前值但低於預期;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5月核心CPI同比上漲2.8%,環比上漲0.1%,環比漲幅連續第四個月低於預期。數據公佈後,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有所升溫,交易員普遍預計美聯儲有望在9月前降息一次,年底前進行第二次降息。
消息層面上,關稅談判迎來重大利好消息。6月11日上午,中美雙方就新一輪關稅問題展開談判,並順利達成框架性協議,這份協議的內容涵蓋多個關鍵領域,對兩國乃至全球經濟格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前期受中美關稅政策持續升級的影響,出口產業鏈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尤其是對美出口敞口相對較大的醫藥細分賽道,例如 CXO 板塊、醫療器械板塊等。由於中美互徵關稅對市場的壓制是客觀存在的,因此隨着關稅政策的邊際緩和,這些細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綜上來看,經過多年的“洗禮”,不管從基本面、資金面還是消息面上來看,CXO行業都將迎來轉折點,眼下亦是配置CXO的好時機。
泰格醫藥亮點:新簽訂單強勁增長,毛利率改善
在諸多CXO企業中,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新簽訂單及毛利率恢復的泰格醫藥(300347.SZ,03347)值得關注。
據瞭解,作爲行業領先的CRO,泰格醫藥在全球客戶累積超過2800家,包括跨國藥企和國內大型製藥企業,中小型創新藥研發企業等,產品覆蓋化藥、生物製品、疫苗、器械等各個類型,以及腫瘤、呼吸、感染、內分泌、血液、神經系統、心血管、皮膚、免疫、消化、代謝、罕見病等在內的絕大部分疾病領域。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計臨牀運營項目經驗超過4000個,包括910多項中國1類新藥臨牀研究,140多項國際多中心臨牀研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球員工數量達到 10185人,覆蓋30餘個國家,其中海外員工1600餘人。
受行業週期和結構性變化,2024年泰格醫藥營業收入爲66.03億元,同比下降10.58%;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8.55億元,同比下降42.13%。毛利率爲33.95%,同比下降4.63個百分點。單看2024Q4,2024Q4公司實現收入15.36億元,同比下降11.42%,環比下降10.12%;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0.37億元,同比下降113.34%,環比下降114.78%;2024Q4毛利率爲17.70%,同比下降15.1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9.58個百分點。
分業務來看,2024年泰格醫藥臨牀試驗技術服務收入31.78億元,同比下降23.75%。臨牀試驗相關及實驗室服務實現收入32.96億元,同比增長5.61%。
但數據而言,泰格醫藥2024年業績並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行業墊底。
不過智通財經APP觀察到,2024年泰格醫藥新增合同金額爲101.2億元,淨新增合同金額爲84.2億元,同比增長7.3%。
而且截至2024年底,公司正在進行的藥物臨牀研究項目達831個,同比增加79個;其中,境內項目536個,單一境外項目233個,MRCT項目62個。同時,公司大力發展醫療器械臨牀研究等新興業務。截至2024年底,公司正在進行的醫療器械項目共614個,已服務了全球超過2100家客戶;註冊團隊助力3個產品在中國註冊上市獲批,63項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的IND申請在多個國家獲得批件。
除此之外,泰格醫藥的一體化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截至2024年底,泰格醫藥數統業務全球服務客戶數量約407家,有842個項目正在進行;SMO項目數量由2023年末的1952個增加至2253個,2024年共完成項目344個,爲15箇中國已獲批I類新藥提供服務;截至2024年底,方達控股累計爲90個已獲批藥物提供一致性評價服務;在執行的實驗室服務項目數量爲4990個。
新簽訂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需求端的恢復。存量合同受2024年之前籤的存量合同取消或者合同變更的影響。同時,公司在BD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包括成立臨牀運營策略委員會、跨國藥企解決方案部,以及以治療領域或藥物類型爲基礎建立的6個BD業務單元。
現如今創新藥BD出海越演越烈,泰格醫藥的這一舉措亦有望顯著提高簽單成功率。
2024年新簽訂單的增長,在2025年一季度得到了延續。2025Q1泰格醫藥淨新增合同金額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20%;毛利率亦有所提升,由2024年Q4的17.7%上升至30.03%,後續隨着業務逐步恢復,毛利率有望迴歸歷史平均水平。
綜合來看,CXO行業拐點已現,新簽訂單及毛利率逐季恢復的泰格醫藥值得關注,且在全球創新藥BD進程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泰格醫藥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這些措施有望提升泰格醫藥的簽單成功率,其後續的新簽訂單金額值得期待,伴隨着訂單的增長,其業績亦有望獲得較快的增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