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問一問主持人”功能,知乎和百度知道慌不慌?

藍鯨財經
06-09

文|郭靜的互聯網圈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日前,微信正式推出“問一問主持人”功能,許多公衆號作者都被推送該功能。在微信App的發現頁,“搜一搜”頻道中會有信息提示,已爲你開通“問一問主持人”功能,微信還會向用戶介紹“問一問主持人”的簡介和具體用法,以及如何在公衆號文章中插入提問。

當看到微信“問一問主持人”相關文檔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它跟知乎圓桌好像,同樣用主持人提問的方式,同樣是問答社區。

知乎圓桌的介紹:在知乎,我們希望打破地域的限制,以“知乎圓桌”這一形式,讓傳統的嘉賓討論在互聯網上更好的發生。

微信“問一問主持人”的介紹:“問一問主持人”是微信內的私域共創工具,你可以向粉絲和社羣發起問一問討論,邀請他們共創內容,在微信各場景獲得豐富的曝光機會,放大賬號影響力。

當兩者產品形態相似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聯想龐大的微信與其他產品之間的關係,比如,知乎和百度知道,它們慌不慌?

如果單純看產品,微信與知乎、百度知道之間的關係屬於“八竿子打不着”,但微信“問一問”是屬於微信搜一搜下面的產品,它也是問答社區,問答社區與問答社區之間,那不就是競爭關係嗎?再想想微信的用戶基數,微信問一問還真不能小覷。

有微信公衆號作者向我諮詢,他也被“微信問一問主持人”功能給灰度到,但究竟該怎麼玩?他是一臉懵,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微信每次推出新功能,都會有人不知道怎麼用。

微信“問一問主持人”功能的具體用法是:

第一步,微信邀請用戶開通,開通後纔有機會使用該功能,未被灰度測試到的用戶,可以耐心等一等。

第二步,打開微信發現頁的“搜一搜”頻道,在搜一搜頻道即可看到問一問。

第三步,點擊下方的“前往問一問”。

第四步,在問一問頻道的右上角可以看到“去發佈”,點擊。

第五步,在編輯頁,即可編輯問題、簡介和圖片,同時還可以選擇參與平臺推薦的一些活動。注意:標題字數限制爲30字,正文字數限制爲100字,圖片限制爲9張以內,還可以選擇問題的具體位置信息。

第六步,編輯完成後,等待審覈通過,如果問題與活動不對,系統會提示參與活動失敗。

第七步,點擊右上角的“頭像”按鈕,即可進入問一問頻道的個人詳情頁。

第八步,“創作者的問答”頻道中,點擊個人ID,即可查看自己的發佈、回答以及發起的討論,在“發起的討論”中,即可查看剛纔提出的問題。

第九步,點擊該問題後,即可看到對應的問題頁,用戶可以邀請其他好友回答,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也可以自己回答,還可以將問題插入到微信公衆號文章頁中,與粉絲進行更多的互動與聯動。

總體來看,“問一問主持人”功能用起來並不算複雜,但因爲它的入口問題,會讓人有些不知所措。另外,產品的初心是希望通過“圓桌”的形式,讓更多人討論互動,從而形成內容增量,所以,它並不是用戶提問就結束,而是提問者需要自己解決“誰來回答”、“誰來討論”的問題,因爲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你提的問題,你只能靠微信公衆號粉絲、微信好友等來獲取答案。

微信“問一問主持人”功能的理想化狀態是社羣模式,比如,在某次會議現場,有“主持人”現場在問一問中提出問題,其他人即可對該問題進行討論;或者在某個微信羣內,當主持人將相關話題拋出來後,羣內的微信好友會對該話題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這一點在線上線下的“讀書會”中看起來就很實用。

微信問一問在這一點上非常符合互聯網的共享精神以及克萊·舍基在《認知盈餘》中提到的“無酬的動機”。主持人提出有意義和價值的問題,其他好友在共同的環境下對問題進行分享和探討,內容貢獻者的回答會再次被其他人點贊、分享、評論,如此,整個內容社區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當下的互聯網巨頭,比如騰訊、抖音、阿里巴巴網易等,都專注於眼前的苟且,即如何爲公司賺錢,至於互聯網行業最初的共享精神,以及“無酬的動機”,早就被掃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它們也沒心思來考慮這些“理想化”的問題。就這一點來說,微信問一問還是蠻有理想的。

國內互聯網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在於:

第一,信息噪音過多;

第二,過度短視頻化;

第三,到處都是“牛皮癬”廣告;

第四,大家都沒心氣去做內容社區;

第五,流量和賺錢之間取平衡。

微信問一問相比較知乎、百度知道的優勢在於,至少在目前爲止,它並不需要揹負“賺錢”這個KPI,因此,它可以更加放心地考慮怎麼把產品做好。

問一問只是最初級的問答社區形態,通過“主持人”的作用,微信問一問能將相關話題進一步聚焦,從而實現深度化。

還有就是,在當前AI滿天飛的情況下,個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出問題的能力,微信“問一問主持人”功能,某種程度上也是“反AI”化,既考驗提問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同時也考驗作者的運營能力和社羣化能力。

手工提問,其他人手工回答,再其他的人,手動點贊、評論、分享,這一步步都是在“反AI”化。

還是要說一說產品的缺點和不足的地方:

第一,入口太深;

第二,用戶普及度不足;

第三,發佈問題時的標題和正文字數限制過少;

第四,“活動推薦”較少,且不支持搜索。

第五,沒有優質內容推薦。

如果打開問一問的“創作者中心”,可以看到更加詳細的內容,甚至還會有“創作分成”,創作優質內容,即可獲得廣告分成收益。但正因爲問一問功能的豐富性,或者直接推出“問一問”的小程序或者獨立App更加適合,否則,整個鑲嵌在微信App上,就顯得非常臃腫,打開微信→發現→搜一搜→問一問,再創作/討論,整個流程非常繁瑣,沒有獨立App或小程序的話,操作起來的步驟真不少,這既不利於創作者發問,也不利於普通用戶回答、瀏覽等。

百度知道走的是“大而全”模式,上面什麼問題都有,但這也導致本身內容深度不足;而知乎的問題則是,其問答社區“破圈”後,整個內容也偏向於泛化,要找到有價值的內容非常難。微信“問一問”跟知乎和百度知道類似,但它目前還沒有“破圈”,沒有擴散到更爲龐大的用戶羣。

微信“問一問主持人”功能我能想到最實用的點就是線上、線下的讀書會,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基於一定的基礎上相互探討。實際上如果是普通用戶與普通用戶之間,要想像“圓桌”一樣相互討論,基本上不可能,很容易對牛彈琴,各方牛頭不對馬嘴,而讀書會不一樣,好歹是同一本書或同一個主題,場景是擺在這裏,但也要看主題的人去運營,誰來運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