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天心
繼民商基金遭多家基金公司終止基金代銷合作後,又有基金公司官宣與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終止代銷業務。
今年2月,大華銀行(中國)宣佈,基於戰略性業務調整需要,與富邦華一銀行簽署協議,將向其轉讓該行的個人業務,也不再從事基金代銷業務。
業內人士分析,基金銷售市場加速優勝劣汰,未來或迎來從“銷量導向”向“投資者盈利導向”的轉型。
基金公司官宣終止與大華銀行(中國)代銷業務
6月13日,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經與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協商一致,決定自2025年6月13日(含)起,雙方終止基金代銷業務合作關係,即自2025年6月13日(含)起停止大華銀行辦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相關銷售業務。本公司旗下基金在大華銀行已無保有份額,投資者將無法通過大華銀行辦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開戶、認購、申購、定期定額投資、轉換等業務,大華銀行原存量基金份額持有人已轉至本公司直銷平臺進行後續維護服務。

6月12日,平安基金也發佈公告稱,自6月13日起終止與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相關銷售業務的合作,同時不再受理通過大華銀行辦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相關銷售業務,投資者將無法通過大華銀行辦理本公司基金的開戶、認購、申購、定投、轉換等業務。
就在5月,上海東證資管發佈《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關於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代銷存量客戶在直銷平臺辦理開戶及確權業務的指引》。
公司表示,根據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於2025年2月24日發佈的《有關大華銀行中國個人業務調整的重要通知》,大華銀行個人零售業務後續將整體轉讓,不再從事基金代銷業務。經與大華銀行協商,自2025年5月30日(含)起,由大華銀行代銷的本公司旗下存量基金份額持有人將轉至本公司直銷平臺進行後續維護服務,公司後續將與大華銀行終止代銷業務合作。
基金銷售市場或迎轉型
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13日,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仍代銷5家基金公司旗下13只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大華銀行成立於1935年,總部位於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三大銀行,1984年設立北京辦事處,目前已發展爲全牌照外資法人銀行。
今年2月24日,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官網發佈公告稱,基於戰略性業務調整需要,該行已經與富邦華一銀行簽署了協議,將向其轉讓該行的個人業務,範圍涵蓋個人客戶持有的賬戶、存款、貸款和相關財富管理產品,預計本次轉讓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基金銷售機構共390家,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有18家,城市商業銀行有76家,農村商業銀行有41家,在華外資法人銀行有12家,證券公司有98家,期貨公司有30家,保險公司有5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有9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有94家,基金公司銷售子公司有7家。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已有阜新銀行、中民財富、喜鵲財富、青島樂弘基金、北京恆宇天澤、成都華羿恆信、華融融達期貨、民商基金等多家銷售機構陸續退出基金銷售領域,其中第三方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居多。
不過,在基金銷售機構加速出清的同時,也不斷出現新的進入者。
今年6月5日,易方達基金獲准設立全資子公司——易方達財富管理基金銷售(廣州)有限公司,獲批的公募基金銷售子公司數量增至9家。
此外,就在去年12月,海南有知有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盛(中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基金銷售業務資格。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銷售市場加速優勝劣汰,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首次提出將建立基金銷售機構分類評價機制,基金銷售市場或迎來從“銷量導向”向“投資者盈利導向”的轉型。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