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雷教授
來源 | 路邊消息社
導語:喜馬拉雅淨資產連續爲負且超過百億,四次衝擊IPO未果。騰訊入局前,老股無人接盤。
6月10日,騰訊音樂公佈了對喜馬拉雅的收購。最先興奮的是投資圈。
先是有投資人在朋友圈吐槽,“融了20億,買了12.6億,最早一輪投資人陪跑十年,虧慘了。”
緊接着,上海章和投資董事長高國壘表示恭喜,“祝賀餘總,給投資人找到退出渠道,雖然估值不一定讓所有投資人滿意。創業不易,喜馬拉雅FM是個很優秀的團隊,加油!投資人也不容易,‘congrats to ……’。‘Thank you. Finally some liquidity’最近和投資人朋友聊天的模式。不少投資人,能有liquidity就額手稱慶了。”
終於有流動性了!
這話讓投資圈的朋友們難言悲喜啊。
雖然虧慘了,但起碼有流動性了。更現實的是,喜馬拉雅已經算是在線音頻領域的頭部項目了,這樣的項目尚且難以退出,在互聯網時代投資了大批模式創新的投資機構們,如今,真的不知道去哪找“退出”啊。
喜馬拉雅,曾經的“獨角獸”
喜馬拉雅最火的時候,也是在雙創之後了。
當時,筆者參與了不少喜馬拉雅的活動,與其總裁餘建軍也有過接觸。
當時的餘總,還不太善於言談。作爲市場上出發不久的音頻平臺,喜馬拉雅在此後幾年中,算是發展非常快的一家。
成立兩年後,餘建軍拿到了首輪投資,投資方包括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和KPCB凱鵬華盈中國。
在此後的發展中,喜馬拉雅獨家提出PUGC生態戰略,吸引瞭如羅振宇、郭德綱、王自健、郎鹹平等6000位自媒體大咖投身音頻微創業,並在實踐過程中開發出了一條主播生態鏈,讓采采、三刀等諸多草根主播通過平臺孵化成爲聲音大咖,催生了粉絲經濟。
這也使得喜馬拉雅在此後,逐步成爲賽道內的頭部項目。
資本端,也是一路高歌。
2015年,喜馬拉雅完成兩輪融資,2016年,完成3輪融資。時間走到2018年的E融資時,投資人們更是趨之若鶩。
筆者分享一個小故事:
也正是這一年,喜馬拉雅的投資人之一,證大集團創始人戴志康曾表示,喜馬拉雅的估值已經達到200億,“明年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準備。”
但同一年的時候,有消息稱,喜馬拉雅的上市地擬定爲香港。其估值應該已經達到了40億美元(按照當時的利率,約254.64億元人民幣)
但很顯然,喜馬拉雅並不買賬,直接回應,上市事宜完全不屬實。
此後,戴志康只好對外表示,“最終消息以公司爲準”,可見當時喜馬拉雅在資本面前還是有話語權的。(文章最後還有戴志康的瓜)
但自從2018年之後,喜馬拉雅似乎陷入了某種困境——雖然在音頻領域成爲龍頭,但賺不到錢,也難以打破增長瓶頸。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似乎不再熱愛互聯網平臺,融資難度加劇。
直到2023年,喜馬拉雅得到了一輪未披露規模的戰略融資。自此以後,再無融資的好消息。而創業十年,喜馬拉雅也纔在這2023年,實現了首次盈利。但餘建軍還面臨着更大的資金挑戰。
投資人慶祝“流血大逃亡”
雖然2023年,喜馬拉雅終於實現盈利,但卻揹負着高額的債務。
2023年喜馬拉雅的總資產爲42億,但其總負債卻高達144億。從2021年到2022年,喜馬拉雅的淨資產連續爲負,分別爲-155億和-138億。
這個時間節點,餘建軍可能才真正地急於IPO了。但從這裏開始的三年時間,喜馬拉雅四次衝擊IPO,均以失敗告終,資本市場也不喫這一套了。
百億債務壓頂,IPO多次失利,喜馬拉雅怎麼辦?
不管餘建軍如何考量,但喜馬拉雅背後的投資人真的等不及了。他們急於找到一個退出的路徑:想要上市,IPO多次失利;想賣老股,無人接盤!
根據喜馬拉雅最近一次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主要投資方包括摯信資本(持股爲9.94%),騰訊(持股爲5.33%),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持股爲4.1%),普華資本(持股爲4.04%),小米(持股爲3.38%),閱文集團(持股爲3.05%),合鯨資本(實體持股爲2.9%),嘉興秀洲(持股爲2.88%),創世夥伴資本(持股爲2.11%)。
這意味着,此次騰訊音樂完成對喜馬拉雅的收購後,這些投資人將完成一次資本“大逃亡”——雖然是流血逃亡,但起碼逃出一部分殘肢。
十年融了20億美元,買了12.6億美元,投資人能樂意嗎?整體上看,還是樂意的,畢竟,還能收回一部分基金成本呢。
更逗樂的是,上海章和投資董事長高國壘的祝賀詞。“祝賀餘總,給投資人找到退出渠道,雖然估值不一定讓所有投資人滿意。創業不易,喜馬拉雅FM是個很優秀的團隊,加油 !投資人也不容易,‘congrats to ……’。‘Thank you. Finally some liquidity’最近和投資人朋友聊天的模式。不少投資人,能有liquidity就額手稱慶了。”
沒錯,這個年頭,有流動性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不過餘總也不容易,路邊聽聞,2020年的時候,喜馬拉雅曾經的重要股東戴志康(也就是上面提及喜馬拉雅要上市那位)被逮捕。餘建軍通過銀行貸款從戴志康手裏接了許多老股,但爲了還貸款,又低價賣出許多股份,導致自身虧了很多錢。
喜馬拉雅長期不上市,餘建軍債務壓力很大,喜馬拉雅投資者也沒辦法退出,而此番賣身騰訊音樂至少給了喜馬拉雅投資者退出的通道。
喜馬拉雅賣給騰訊音樂的消息一出,騰訊股價馬上上漲了,喜馬拉雅投資人及背後的LP也能搞點流動性了。這對於當前的投資機構而言,已經是“喜事一件”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