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日-美元絕望加深

路透中文
06-13
交易日-美元絕望加深

Jamie McGeever

路透佛羅里達州奧蘭多6月12日 - 交易日

瞭解推動全球市場的力量

市場專欄作家 Jamie McGeever

我很高興地宣佈,我現在是路透 Open Interest(ROI) 的一員,這是一個以數據爲導向、對市場和經濟趨勢進行專家評論的重要新來源。您可以在路透網站上找到 ROI,也可以在 LinkedIn 和 X 上關注我們。

美元 (link),週四加速下滑,因爲有更多證據表明美國物價壓力降溫 (link),拖累國債收益率,並將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拖至三年多來的低點。

我在今天的專欄中展望了下週的美聯儲會議。在通脹降溫但關稅尚未啓動的情況下,美聯儲政策是否仍像主席鮑威爾上個月反覆強調的那樣,處於 "良好的位置 " (link) ?更多詳情請見下文,首先是市場主要動向綜述。

如果您有更多時間閱讀,以下是我推薦的幾篇文章,可以幫助您理解今天市場上發生的事情。

  1. 美元克朗正在滑落,而且速度很快 (link)

  2. 警惕美元外匯下跌超過 "去美元化":邁克-多蘭 (link)

  3. 需求破壞有助於打破中國對稀土的壟斷安迪-霍姆 (link)

  4. 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下,中國希望與歐洲央行加強合作 (link)

  5. 前政策制定者稱美國關稅或已終結日本央行加息週期 (link)

今日主要市場動態

  • 美元指數觸及三年低點 97.60,歐元自 2021 年11 月以來首次突破 1.16 美元。

  • 在一場穩健的 30 年期國債拍賣之後,國債收益率全線下跌,尤其是長端。3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 7 個基點至 4.84%,有望創下 3 月份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

  • 華爾街 (link) 小幅上漲,主要三大指數在科技股的帶動下上漲 0.2-0.4%。

  • 甲骨文 (link) 是漲幅最大的股指,在這家雲服務提供商上調年收入增長預期後,該股指上漲 13%,創下歷史新高;波音 (link) 是跌幅最大的股指,在印度航空公司發生致命空難後,該股指下跌近 5%, (link)。

  • 貴金屬再次強勁上漲 (link)。黃金上漲近 1%,逼近 3400 美元/盎司;鉑金上漲 3%,逼近 1300 美元/盎司,過去八個交易日漲幅達到 25%。

美元絕望情緒加深

美元在週四成爲全球市場的焦點,但原因又一次是錯誤的。如果說美元在美債收益率上升時得不到任何支持,那麼在美債收益率下跌時,美元受到的打擊就更大了。週四的情況就是如此。

在近期一連串疲軟的消費者通脹數據 (link) 之後,輪到生產者價格通脹鞏固了美國物價壓力並不像經濟學家所認爲的那樣火熱的觀點。當然,關稅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但目前的通脹總體上還算溫和。

利率交易員將他們認爲美聯儲將於 9 月降息的時間從 10 月提前至 (link),同時,在強勁的 30 年期債券拍賣的支持下,整個曲線的收益率都有所下降。

迄今爲止,美元指數下跌了 10%,歐元上漲了 12%。雖然今年才過了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上一次在一個日曆年內下跌超過 10% 是在 2003 年。

今年美元的疲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非美國投資者對沖美國資產風險的力度比以往大得多。實際上,這相當於拋售美元,而歐洲養老金和保險基金是其中的核心。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分析師認爲:"我們的分析表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他們建議投資者買入歐元,目標價爲 1.20 美元。

根據他們的計算,如果荷蘭和丹麥的養老基金將美元敞口降至 2015 年的水平(佔管理資產總額的比例),那麼他們還有 2,170 億美元可以拋售。這還只是丹麥和荷蘭的基金。

在關稅方面,投資者仍在消化本週的中美協議 (link),該協議由華盛頓在週三提出,並由北京在週四確認 (link)。不過, (link),包括稀土出口許可證和關稅細節在內的協議關鍵要素仍存在一些模糊之處。

根據摩根大通美國經濟學家的計算,美國的總有效關稅率將在14%左右。如果對3.1萬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稅,相當於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徵稅4000多億美元。他們指出,這部分稅收如何分配還有待觀察,但歷史表明消費者承擔了大部分負擔。

"他們在週四寫道:"更高的關稅帶來的滯脹衝動已經將我們對今年(4Q/4Q) 的 GDP 增長前景從年初的 2.0% 下調至目前的 1.3%。

另一方面,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週四將 2025 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從 1.3%上調至 1.5%,並稱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經下降。

你交錢,你選擇。

美聯儲仍處於 "有利位置 "嗎?

在下週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投資者將仔細審查所有的信息通報,以尋找任何跡象表明近期美國通脹走軟可能足以促使決策者接近降息。

當前的經濟數據可能傾向於這一方向,但華盛頓的政策很可能會讓主席鮑威爾及其同事保持 "觀望 "狀態。

沒有人預計美聯儲會在下週降息,但企業、家庭和投資者應該能從修訂後的季度員工經濟預測和鮑威爾的新聞發佈會上更好地瞭解決策者的未來計劃。

鮑威爾在上個月的會後新聞發佈會上非常明確地表示,美聯儲準備在決定下一步行動之前,慢慢評估即將到來的經濟數據,尤其是關稅的影響。

他不下八次告訴記者,美聯儲的政策處於 "良好的位置",並四次表示美聯儲已 "做好準備 "應對未來的挑戰。下週三他還會改口嗎?

4 月份的年度 PCE 通脹率爲 2.1%,爲四年來最低,幾乎達到了美聯儲 2% 的目標,而 5 月份的 CPI 通脹率也低於預期。勞動力市場正在疲軟,經濟活動正在放緩,近期炙手可熱的消費者通脹預期也開始回落。

有鑑於此,市場對 10 月份之前降息四分之一點的預期並不充分,這可能令人驚訝。

"即將召開的會議爲美聯儲官員提供了一個機會,(,),以表明近期通脹趨緩和消費增長放緩的組合需要謹慎地'重新調整'利率,同時對接下來的行動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經濟學家菲爾-薩特爾(Phil Suttle)週三寫道。

但有兩個衆所周知的障礙可能會阻止美聯儲迅速重新加入降息央行的行列:關稅和美國財政前景。

華盛頓通配符

關稅尚未顯現在消費價格中,尤其是商品價格中,沒有人知道關稅會帶來多大的通脹。它們可能只是造成一次性的價格打擊,也可能引發持續時間較長的價格飆升,或者如果企業吸收了大量的價格上漲,通脹的影響最終可能是有限的。換句話說,一切都有可能。

股票投資者似乎對這一切都很樂觀,標普 500 指數也回到了歷史高點附近。但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們可能不會輕易放鬆警惕,這是有道理的。

儘管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將低於幾個月前的擔憂,而且華盛頓有望在未來幾周內達成更多貿易協議,但總體關稅最終仍將大大高於去年年底的水平,可能是上世紀 30 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估計,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的通脹率將升至 4% 附近,其中關稅約佔一半。經合組織上週表示,這使美國成爲工業化經濟體中的一個 "重要例外"。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美國的公共財政。國會正在討論的特朗普總統的 "美麗大法案 "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使聯邦債務增加 2.4 萬億美元,許多經濟學家預計預算赤字將多年徘徊在國內生產總值的 7% 左右。

在財政政策如此寬鬆的情況下,美聯儲官員可能不願發出準備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尤其是在沒有迫切需要這樣做的情況下。

12 月,FOMC 委員們改變了對央行政策利率的預測中值,將今明兩年的政策利率分別大幅上調 50 個基點至 3.9% 和 3.4%。在關稅迷霧的籠罩下,他們在 3 月份維持了預測不變。

這意味着今年降息 50 個基點,明年再降息 50 個基點,這與目前的利率期貨市場基本一致。因此,也許美聯儲的政策仍處於 "有利位置",但隨着經濟預期的快速變化,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明天有哪些因素會對市場產生影響?

  • 日本 4 月工業生產(修訂版)

  • 日本第三產業活動指數(4 月)

  • 德國批發通脹(5 月)

  • 歐元區貿易(4 月)

  • 歐元區 4 月工業生產()

  • 歐洲央行董事會成員帕特里克-蒙塔格納和弗蘭克-埃爾德森分別在不同活動中發表講話

  • 加拿大貿易(4 月)

  • 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情緒、通脹預期(6月,初值)

想在每個工作日的早晨收到收件箱中的 Trading Day?在此註冊訂閱我的時事通訊 (link)。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路透新聞根據《信任原則》(Trust Principles (link))承諾保持正直、獨立和不帶偏見。

Major currencies performance so far in 2025 https://reut.rs/4mZF36X

Where investors think the Fed is headed https://reut.rs/45fWppS

Rates and inflation https://tmsnrt.rs/3U8HdD2

(爲便利非英文母語者,路透將其報導自動化翻譯爲數種其他語言。由於自動化翻譯可能有誤,或未能包含所需語境,路透不保證自動化翻譯文本的準確性,僅是爲了便利讀者而提供自動化翻譯。對於因爲使用自動化翻譯功能而造成的任何損害或損失,路透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