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淪為「假貨窪地」,誰在摧毀潮玩頂流IP

藍鯨財經
06/16

作者:號外工作室 張燁

標誌性的外露大尖牙、叛逆的「九齒邪笑」、圓腦袋配以大膽的「多巴胺」糖果色,Labubu3.0系列自4月首發以來,迅速從中國火遍東南亞、歐美市場,成為年輕人爭搶的「社交硬通貨」。

6月10日,一場拍賣會再次將Labubu推上風口浪尖。全球唯一一隻高131cm的薄荷色PVC材質Labubu以108萬元落槌成交,刷新此前棕色限量款82萬元的紀錄。

二手市場的狂熱更為直觀,原價99元的Labubu3.0盲盒在閒魚平臺溢價至130元起,隱藏款價格突破3000元,高仿「祖國版」貨價與正品價格相當,甚至遠超官方價。而StockX等海外平臺上,部分稀有款炒至上千美元,溢價超百倍,被網友戲稱為「年輕人的塑料茅臺」。

圖源:閒魚

資本反應最為直接,截至6月13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272.6港元/股,市值達3661億港元。

據泡泡瑪特財報顯示,Labubu所屬的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營收突破30億元,同比增長726.6%,超越經典IP「MOLLY」成為公司最賺錢的IP,摩根大通更將其稱為「下一個Hello Kitty」,預測其2027年銷售額將飆升至140億元。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2016年曾參加一檔《創客中國》的節目,計劃以6000萬出讓10%股權項目,當時被投資人質疑「這個東西是一個品類,看起來門檻不是很高,什麼纔是你最好的核心力?」,王寧當時的回答是「品牌效應和熱點IP的獨家簽約」,如今他還加入 「從潮玩到科技,中國創意正以世界語言講述東方故事」等答案。

截至2025年6月,泡泡瑪特股價漲幅超11倍,市值突破3620億港元,創始人王寧以224億美元身家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成為河南新首富。

社交平臺上「LabubuHaul」(開箱)話題居高不下,用戶自發創作「玄學許願」「爆改穿搭」等內容,將消費行為升級為文化現象。

狂熱之下,Labubu灰色利益鏈暗流湧動。義烏「祖國版」高仿工廠訂單激增,部分仿品價格甚至逼近正品;黃牛代購、海外倒賣形成完整產業鏈。

從「社交貨幣」到資本寵兒 Labubu高仿為什麼火出圈?

Labubu3.0搪膠毛絨全球破圈得益於明星帶貨傳播,蕾哈娜將Labubu掛在愛馬仕Birkin包上現身機場,TikTok上#StylingMyBagWithLABUBU話題播放量破億。BLACKPINK成員Lisa在Instagram發佈Labubu掛飾照片,單條動態引爆泰國市場首日千萬銷售額。

泡泡瑪特構建的跨圈層明星矩陣極具策略性:Lisa撬動東南亞市場,蕾哈娜收割歐美時尚圈。小紅書社交平臺形成「創作-傳播-轉化」內容閉環,使Labubu擺脫品牌預算限制,進入自然流量的增長和品牌種草。

用戶自發創作的「簪花Labubu」挑戰賽將中國非遺技藝與潮玩結合,單條視頻讚好量突破百萬,引發一波Labubu簪花的熱潮。小紅書平臺上,「Labubu」相關筆記高達178萬條,頻繁登上小紅書熱門話題榜。

《號外工作室》在小紅書搜索發現,有平臺商家出售高仿貨,價格59-130元左右,甚至有些高仿貨價格遠高於官方版本,有的高仿貨被稱為祖國版Labubu。

為什麼高仿Labubu會流行?

「買不到貨,飢餓營銷 」,消費者顧笛(化名)告訴《號外工作室》,Labubu不僅在國內斷貨,在國外也買不到貨。國外一些線下門店限購,而國內線上渠道都被黃牛外掛小程序佔領。

圖源:商家

《號外工作室》在泡泡瑪特小程序發現,該系列產品單個盲盒售價99元,整盒(含6個盲盒)售價594元。在6月13日新品發佈時,泡泡瑪特線上小程序出現多次頁面空白、程序崩潰等情況,有幾位使用小程序購買的消費者反映了相同情況。

剛需、痛點和高頻是互聯網時代衡量產品的價值標準,比如外賣和共享單車都滿足這三個特點,而泡泡瑪特並沒有實際功能。「稀缺性」「話題性」「精神符號」和從衆心理讓買家把眼光投放到二手市場,把Labubu3.0捧成了「年輕人的茅臺」。

這場由功效消費向意義精神消費的深層躍遷,正指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尊嚴生活、情感共鳴與意義創造的追尋。每一次拆盒的期待和搶購到手的滿足,都是用戶對獨特性和稀缺性的深層渴求。而泡泡瑪特製造的這種「他就是我,那個我無法成為的我」的投射,讓黃牛和高仿抓住了機會。

「祖國版的價格也很貴,主要是臉蛋好看,正品實在是太難搶了,今年上半年我只搶到一個一代的Labubu」,一位消費者對《號外工作室》說,自己530元入手了一端(指一次性購買一整套盲盒),便宜的祖國版Labubu不好看,只能咬咬牙買價格偏貴的祖國版Labubu。

Labubu 3.0高仿版購買渠道多樣。除了社交平臺上掛鏈接的商家店鋪平臺,二手市場的貨品真假難辨,《號外工作室》以買家的身份在閒魚上進行選購時,發現高仿Labubu 3.0系列,單個價格遠超99元的原價,達到159元一隻,一整套的價格1388元。

線下嚴查,線上高仿品廠家 和周邊娃衣成為最大贏家

Labubu搪膠毛絨玩偶假貨氾濫,已是公開的祕密。廠家瞅準 「商機」,開始製作高仿版Labubu。

作為小商品市場的義烏商貿城開始嚴查盜版Labubu,有消息稱義烏市市場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生產和銷售Labubu必須獲得正版授權,「涉及案件量較大,還可能移送公安處理。」

在此情況下,線下門店轉為線上售賣,《號外工作室》觀察發現,此前,線下門店零售價48元的Labubu在線下門店消失,轉為線上和私域售賣,並聲稱門店從沒有售賣Labubu產品。

在線下嚴查的情況下,一些義烏商家不再接零售代發的商單,只接批發商單。《號外工作室》以商家身份和一位商家對接,高仿貨交易轉向線上「神祕代號」體系。廠家以「祖國版」「要幾代?」「一件起批」等暗語接單,所謂「一件」實為240只玩偶的批發單位,「17元出廠價」為17元一隻。

一些供貨海外的廠家,聯繫更為謹慎,「有條碼、二維碼防僞標」表示貨品質量與正品相近,廠商並不會選擇主動聯繫或者主動報價,會在除微信外的社交媒體發產品明細表,在客戶明確表示有購貨意願後,透露產品信息「一箱12端,72個,2個隱藏款,可掃碼,可海外跨境」,接着開始第一輪報價「50箱起訂,90元/個」。當《號外工作室》詢問細節或者要求看貨品時,廠家會選擇不回覆。

圖源:海外供貨廠家

據瞭解,泡泡瑪特選擇廣東東莞作為Labubu的主要生產地,東莞為泡泡瑪特提供約70%的產能,泡泡瑪特目前沒有自己的工廠,產品都是通過代工完成。據界面新聞報道,為瞭解決供應鏈問題,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在東莞各個工廠之間奔波。

作為全球潮玩產業的「心臟地帶」,廣東東莞以4000餘家玩具製造企業及近1500家配套企業的龐大規模,構建起覆蓋模具開發、注塑成型到彩繪包裝的全產業鏈生態,不僅是泡泡瑪特的支柱,更是美泰、萬代等國際巨頭的代工。

這種柔性供應鏈構帶來長期訂單綁定、工藝技術扶持等深度合作模式的優勢,代工的方式也給予了高仿貨橫行的市場空間。

《號外工作室》搜索高仿產品,發現祖國版Labubu和奢侈品包一樣分為1.0、2.0、3.0版本,1.0為「一眼假」的仿造品,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造型和款式不同,比如口眼歪斜的捏捏、毛色稀疏的鑰匙扣和搖搖車仿品,常見於義烏商品城的小玩具市場。

圖源:義烏商家

2.0版本的普通版本Labubu在品相上沒有區別,「盒子上的二維碼,識別掃不出來」。一位中間商透露稱,一些版本的Labubu仿貨不會在玩偶腳上標註「popmart」等商標標識,這類仿貨價格為40元左右。

而跨境出海,直播間出售的產品,在盲盒拆封線條和顏色正版有區別之外,其餘差別用肉眼分辨不出來。一些產品可以做到掃碼跳轉僞網站,官方覈驗。該類產品的出廠價格90元以上與正品零售價格持平。

生產高仿貨能掙多少錢?一位網友在小紅書發帖評論稱,一個廠家半年就可掙2套房和一輛路虎。

Labubu火熱的下半場,規避侵權風險又能在風口上掙錢的商家從黃牛代購、假貨高仿轉向娃衣工廠,一些玩具生廠商轉型做泡泡瑪特周邊娃衣(玩偶服飾),依舊賺得盆滿鉢滿。

「每天都在出單,客單量至少1000件以上,現在Labubu的娃衣是最火的」,一位廠家告訴《號外工作室》,該廠家的娃衣出廠價15-27元不等,20多件款式,日收入輕鬆過萬。現在每天都在研發娃衣新品,24-28小時內發貨,有些廠家可完成一件代發。

圖源:娃衣廠家供圖

熱鬧背後,泡泡瑪特為別人做了嫁衣?

2024全年,泡泡瑪特以130.4億元營收、375.2%海外增速的財報數據,將中國潮玩推向世界舞臺,狂熱市場下也裹挾着考驗。

光鮮數據下,泡泡瑪特最明顯的挑戰就是,頭部IP依賴症顯現,單依賴於Labubu、Molly產品,產品只能依靠流量出圈帶動銷售,而其他IP產品帶來的營收有限,比如CRYBABY等新IP雖增速驚人但體量尚小,而Labubu、Molly等爆品熱度難以複製。

另外,當投機套利侵蝕IP情感價值,泡泡瑪特引以為傲的「情緒經濟」面臨異化危機。這種結構性風險在二級市場也在不斷被放大,比如原價99元的Labubu隱藏款被炒至千元高價,溢價明顯,違規入境的海外限定款Labubu流入海外市場替代正品,東莞仿製工廠甚至能在新品上市次日產出通過正品檢測的高仿品。

泡泡瑪特的東南亞市場曾以24.0億元的營收佔比47.4%,成為四大區域中收入佔比最高且業務增速最快的區域。泡泡瑪特的全球供應鏈體系與「全球本土化」策略形成共振,在越南、印尼及泰國產能布點,對沖了歐美國家對中國製造玩具加徵15-25%關稅的貿易壁壘,但關稅的風險依舊增長。

泡泡瑪特的夢想不僅有IP業務,還有授權業務、電影業務、樂園業務。國內,泡泡瑪特開設的北京朝陽公園「POP LAND」城市樂園,標誌着從潮玩零售向沉浸式體驗躍遷。

圖源:泡泡瑪特

在《因為獨特》一書中,王寧描繪過POP LAND樂園,「它不像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那樣,可以體驗大規模的巨型遊樂設備,沒有什麼遊樂設備,基本上沒什麼可玩的。但它又不是一家只賣東西的店。我們還是挺有信心讓你覺得:這個地方還有點意思,好像中國需要這樣的東西。」

在書中,王寧把泡泡瑪特比做迪士尼很像,迪士尼電影是通過拍電影來接觸消費者,然後培養粉絲,形成IP和IP圈層,而泡泡瑪特可能是通過潮玩形成IP,而IP可延展的品類就很多。

如今,站在3600億港元市值的巔峯,泡泡瑪特既要維持Labubu等現象級IP的熱度,又需培育新IP避免青黃不接;既要享受全球化紅利,又得規避地緣貿易風險;既要利用二級市場炒作維持熱度,又不能喪失Z世代珍視的情感共鳴。

當購物中心裏,年輕人為限量款排起長隊甚至出手打架的場景,與東莞高仿工廠機器轟鳴聲交織,這家中國企業正以潮玩為舟,駛向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未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