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領先美國,主要得益於稀土資源優勢

前瞻網
06-16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發佈的一份報告引發全球關注,告明確指出中國正在機器人競賽中佔據優勢,領先於美國。而中國在機器人研發與製造領域的快速進展,主要得益於“稀土資源優勢、政策激勵以及教育體系支撐”。

稀土在人形機器人的生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高性能特性爲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驅動、伺服控制、精密運動、制動系統以及環境感知等關鍵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持。以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驅動爲例,它依賴大量高性能伺服電機,而這些電機要實現高效率、高扭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離不開稀土永磁材料。

中國作爲全球稀土儲量及產量第一大國,過去一直是全球重要的稀土出口國。反觀美國,作爲全球稀土消費大國,但本土稀土產量相對較少,約80-85%的稀土依賴進口,其中約70%來自中國。

摩根士丹利指出,由於新建稀土加工廠的建設週期可能長達20年,中國完全有能力藉助稀土的戰略優勢“調控西方製造業的產能節奏”,進而在機器人產業製造端獲得“壓倒性優勢”。

摩根士丹利還指出,除了稀土資源,中國本土製造工藝的提升也是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這種提升得益於外資企業技術轉移與中國本土技術創新的結合。在政府鼓勵下,中國企業形成了高度活躍的機器人研發環境,各企業之間競爭激烈,新創意不斷湧現,舊技術被迅速取代。這種“競爭”態勢正是中國機器人研發節奏不斷加快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從產業鏈佈局來看,中國已逐漸形成了較爲完整的機器人生態系統。早在今年二月,摩根士丹利發佈的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報告就詳盡地梳理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100家核心企業,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份額高達63%,主導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人形機器人的“身體”環節,即機器人的物理構造部分,中國的集成商佔比達到了45%。

以長三角地區爲例,其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大特點在於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龐大爲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長三角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最爲完備的區域之一,產能規模大,產業鏈條完整,產業投資集聚度高,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可謂正當其時。

根據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披露的信息,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對於整個人形機器人市場未來的發展,工信部2023年11月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到2027年,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爲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未來,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馬斯克認爲人形機器人將解鎖 “近乎無限” 的服務,能生產任何產品、提供任何服務,通過提供 “近乎無限的產品和服務” 來釋放全球經濟的潛力,未來可能會使錢的價值變得模糊,甚至沒有太大價值,還能創造一種 “普遍高收入的情況”。他預言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將達到3:1甚至5:1,總數將高達200至300億,有望成爲工業主力,數量可能超越人類,預計達到100億臺至200億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