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 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

中國經營報
06-14

文 李曉華

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

我國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新動能和有力支撐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重要標誌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23年中國人均GDP爲1.26萬美元。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所界定的發達經濟體包括36個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發達國家人均GDP數據,我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要翻一番還多,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經濟的發展要靠產業支撐。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發揮勞動力豐富、工資水平低的比較優勢,實現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增長;隨着資本的積累、研發投入的增加,我國重工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中高技術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不斷攀升。

但總體上看,我國產業的附加價值仍然偏低。當前我國工資水平已經高於許多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削弱;以鋼鐵、有色、建材等爲代表的重工業的產能已經佔世界相當高的比重,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環境容量都很難支撐大幅度的擴張;而傳統高技術產業面臨着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往往需要以性價比贏得市場,這就拉低了高技術產業的附加價值。因此,傳統產業和相對成熟的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空間有限,不足以支撐中國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爲核心標誌。新質生產力的主體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世界各國處於接近的起跑線上,發達國家沒有建立起技術、品牌等壁壘,而且往往由於傳統優勢產業的高收益而忽視新技術催生的利基市場,這就給了中國“換道超車”的機遇,可以在新興產業新賽道上爭取產業技術領先地位,實現高速增長。

同時,在新興產業湧現出的以數字技術、新能源爲代表的新技術還能使傳統產業的產品架構、產業鏈結構和商業模式發生顛覆性變革,使全球產業鏈格局發生重構,也給後發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在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上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地位,該領域已經成爲一個具有萬億元規模且仍然快速增長的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能夠爲我國經濟以較快速度和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相互促進

中國式現代化與新質生產力在特徵上高度契合,相互促進,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有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也能夠更好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超大人口規模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出要求、提供條件。我國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14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大人口規模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艱鉅任務,也是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

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爲基本內涵,這就意味着不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等產出質量獲得極大提高、規模獲得極大增長,同時勞動者的素質、能力也獲得顯著提升。

顛覆性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超大規模人口提供了多元且具有較大規模的應用場景,有利於具有前景的新技術在試錯中脫穎而出,進而將新技術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並通過支撐規模經濟的發揮、完整產業鏈的構建,使新興產業更具全球競爭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質生產力中包含着更多具有普惠性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有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比如,互聯網成爲基礎設施後,人們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取信息和知識,打破了信息和知識的壟斷;偏遠地區能夠通過電商平臺將本地的特色產品以更高的價格銷售出去,也能夠購買到豐富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從供、需兩端促進生活質量的改善;雲計算等共享經濟模式降低了人們獲取和使用生產資料、生活服務的成本;光伏和風力發電技術的成熟和微電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偏遠地區能夠擺脫對傳統火電、大電網的依賴,實現電力驅動的現代化生活。

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推動經濟增長,更帶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豐富。

不斷湧現出的顛覆性創新及其產業轉化催生一系列新產品新服務,比如,新興數字技術快速迭代,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數字化生產力工具。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低空無人飛行器等新產品不斷豐富人們的生活。

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降低了知識創新和文化產品生產和傳播的成本,加之互聯網連接全球的特徵,人們可以獲得的精神文化產品前所未有的豐富。

此外,以《黑神話:悟空》爲代表的遊戲、以《哪吒》爲代表的數字化動漫影視作品以及正在發展中的虛擬現實技術,能夠以更加生動的方式,促進中華文明的記錄和傳播。

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從前沿技術的研發創新到新技術的產業轉化、大規模生產乃至回收處理的全生命週期始終貫穿綠色發展理念,降低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比如,屬於新質生產力的新能源和低碳技術發展推動能源結構轉型、能源效率提高和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有力支撐碳達峯和碳中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經濟增長在很長一個時期依靠勞動、原材料與資本的投入,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資本積累和推進現代化。

現代經濟發展則轉向更多依靠創新,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新質生產力是由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所催生的,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改變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老路。

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通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科技和發展中取得領先地位,可以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和綜合國力,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是後發國家加快工業化,進入現代化國家行列的契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前沿技術不斷突破,顛覆性技術持續湧現,而且基礎研究產業轉化的週期縮短,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快速形成,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齊全的產業門類和完善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豐富的高素質勞動力供給等,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條件。我國要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物質支撐。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