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恒大出現,埃安爆雷!?

市場資訊
06-16

(轉自:智超講財商)

銷量崩盤直接衝擊了埃安的資本佈局。

小水編輯部

6月14日,一則“某車企IPO疑告吹:員工內購股票‘爆雷’,上百員工拒還息”的消息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儘管爆料者“明鏡pro”未直接點名涉事車企,但綜合爆料者提出的各項指標來看,被傳的IPO暴雷車企大概率是廣汽埃安。

昔日“網約車之王”爲何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局。

根據披露,爆雷品牌最顯著的四大特徵:

1、系大型車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

這一條基本可以將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排除,他們都不是大型車企下的新能源品牌。

而傳統汽車品牌下的新能源車品牌,入圍的有吉利長城上汽、廣汽,比亞迪東風、奇瑞、長安、五菱、一汽、江淮。

傳統大型車企裏,旗下新能源有能力做到獨立上市的,肯定不是江淮。比亞迪已經上市排除在外,上汽集團是整體上市的,也排除,奇瑞同理。

2 、2023年銷量達到歷史峯值

從2023年汽車銷量排行榜可以看出,排名在前十的傳統車企旗下新能源品牌有廣汽埃安和長安、長城入圍

如果說前十都到不了,大概率不符合銷量達到歷史峯值這一說。

3、因估值問題錯失2023年IPO

因爲要在2023年衝擊IPO,那麼2021和2022年的銷量肯定不能跌出前十,因爲必須持續盈利,銷量大跌或者下跌肯定財務數據會不好看。

根據這一條,結合銷量,基本可以看出個大概。這一條基本就已經能在幾家大型傳統車企裏鎖定選項。

2023年,也就是兩年前,衝刺IPO的大型車企子品牌很少。上汽集團是整體上市的,沒聽說它家有拆分智己汽車上市的計劃,故排除在外。

只剩下廣汽埃安、長城和長安。

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已經在A股上市了,而後未有聽說分拆子品牌上市。

雖然廣汽也上市了,但是分拆新能源子子品牌上市這件事,2022-2023年一直在圈內流傳。

2023年的廣州車展上,廣汽埃安的總經理古惠南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向證監會上報首次公開募股申請的相關材料,擬衝刺新能源汽車科創板第一股。

這裏基本已經能斷定明鏡pro所指的就是廣汽埃安了。

廣汽埃安,前身是廣汽新能源,成立於2017年。

2019年,廣汽新能源發佈了首款以“埃安”爲品牌名的緊湊型SUV——埃安S。

埃安大賣!2020年11月,廣汽集團乾脆把“廣汽新能源”更名爲“廣汽埃安”,宣佈獨立運營。

此後,廣汽埃安又趁熱打鐵推出售價更便宜的埃安Y(售價10.59萬~14.99萬),進一步攻佔網約車市場,一度被網友戲稱爲“最懂中年失業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埃安的品牌年銷量,此前幾乎每年翻一翻,從2018年的2萬輛,一路暴漲到2023年的48萬輛。

公司年銷量也完全秒殺蔚小理,僅次於比亞迪、特斯拉兩大巨頭,打敗了吉利、五菱等傳統汽車巨頭。

但進入2024年,其銷量遭遇斷崖式下跌。

數據顯示,2024年1-7月,廣汽埃安累計交付量僅21.3萬輛,僅完成年度70萬輛目標的30%。

更令人擔憂的是,上半年銷量同比暴跌39.65%,月均銷量從4萬輛腰斬至2萬輛。

2024年全年廣汽埃安累計銷量爲 374,884輛,同比下滑 21.19%,僅完成年度最低目標70萬輛的 53.55%。

隨着大面積車企降價,網約車市場飽和及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點推進,傳統網約車需求銳減,導致埃安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

2025年開年銷量繼續下滑15.3%,未來能否扭轉頹勢仍存巨大不確定性。

爲挽救銷量,埃安今年4月實施全系降價,但效果甚微。

銷量崩盤直接衝擊了埃安的資本佈局。

2022年10月,埃安完成A輪融資,估值高達1032億元,創下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

彼時,廣汽集團高層豪言要用 “埃小蔚”取代“蔚小理” ,總經理古惠南甚至抵押房產購入股權。

三年後的今天,這場資本盛宴已成殘局。

2024年8月,北京產權交易所一則招商公告意外曝光埃安“正在準備港股IPO”,但該公告24小時內即被撤下。

埃安官方解釋稱這是“股東內部資產處置”,與IPO無關。

古惠南今年3月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表態意味深長:“廣汽埃安並不缺錢,IPO不是爲了去融一筆錢,核心是要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他坦言當下不是IPO好時機,“整個資本市場都不好”。

更嚴峻的是,新能源車企IPO政策已悄然收緊。

然而,上市擱淺直接引爆了員工持股這顆“定時炸彈”。

2022年,埃安啓動混改時,679名員工和廣汽研究院115名技術人員共同出資近18億元參與持股,佔股4.55%。

按照當時協議,員工認購資金需鎖定五年,2025年5月前只需支付利息,6月底開始償還本金。

隨着6月還款節點臨近,員工收到公司通牒:若不續繳利息,將按42%折扣強制清退股權。

更激化矛盾的是,傳言稱管理層已獲得全額退款及利息補償,而中高層還額外獲得獎金補貼。

“肯定的是,2027年之前這批資金是鎖定的,入股者都不可能拿到錢。”廣汽集團內部人士向灣財社記者辯解說,“即使是高層,也不可能說退就能退”。但這種解釋未能平息基層員工怒火。

據電車Daily調查,上百名員工已聯合拒付利息,並準備通過勞動仲裁維權。

一位參與持股計劃的銷售人員算了一筆賬:“我貸款認購了50萬元股權,每月利息就要還五千多。現在房子抵押了,股權卻要打四折收回,這不是逼人上絕路嗎?”

輯校對 | 保鏢

信源 | 公號明鏡pro、大廠相對論pro、汽車行業快知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