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發聲|車界諾基亞

市場資訊
06-20

(轉自:國信證券北京分公司)

約876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車界只可能有諾基亞,不太可能有恒大!

恒大模式的崩塌,本質上是槓桿遊戲的失敗——瘋狂舉債囤積和土地高度掛鉤的資產,豪賭的是中國房地產永遠上漲。資產價格只要上漲,恒大模式就可以綁架地方政府、銀行、炒房人一起在隆隆戰車上搖旗吶喊。然而,當市場轉向,房價暴跌,高槓杆瞬間反噬,資產貶值、債務壓頂,最終轟然倒塌。

但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更尤其是以技術平權爲核心理念的比亞迪是不太可能去複製恒大模式,沒有這個初心更沒有這個土壤:

1. 恒大模式的核心:囤積資產跌價。

恒大靠的是金融槓桿,而非產品競爭力。它囤積的是土地、樓盤,這些資產的價值完全依賴市場情緒和政策風向。一旦市場遇冷,資產貶值,債務危機立刻爆發。

而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賽道,核心資產不是土地,而是囤積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化系統——這些技術的價值不太可能會因爲市場波動而一夜歸零,反而會隨着迭代升級持續增值。

2. 比亞迪的邏輯:技術平權,而非金融槓桿。

比亞迪的成功,靠的不是高負債擴張,而是技術積累+規模效應。產業鏈垂直整合可以把毛利提高到特斯拉的水平,積累了可以隨時發動價格戰的底氣;同時公司的激進的研發和固定資產會計準則也會爲利潤釋放提供騰挪空間;另外2026年交付完成8艘滾裝船將爲比亞迪提供100萬-150萬輛的海運產能,匈牙利、巴西等境外超級工廠可以提高70萬-100萬輛產能;比亞迪的模式,本質上是“技術普惠”,而非恒大式的“金融+地產”的魔改怪物。

3. 比亞迪的可能的唯一風險:自大與技術停滯。

恒大死於槓桿,而比亞迪的可能潛在風險只有一個:放棄技術追求,被行業迭代淘汰。諾基亞的教訓:曾經全球第一的手機巨頭,卻忽視智能進化,最終被蘋果三星取代。

如果金融綁架新能源車進行異化:比如新能源車編造某種故事開始玩漲價升值的金融遊戲,那麼比亞迪最終重蹈覆轍是有可能的,但恒大模式在汽車行業根本就沒有土壤:想不明白纔會囤車等漲價吧?車界只有諾基亞,卻不太可能有恒大,比亞迪的成功靠的是產品力,而非金融槓桿,它的風險不是債務危機,而是技術落後。你怎麼看呢?評論區聊聊吧!

國信客戶福利:我們將根據您的適當性提供解答

專欄作者

【劉 鵬】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首席投資顧問。具有12年股票、基金、股指期貨等金融工具投資經驗。以趨勢分析爲主要投資風格,擅長爲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管理提供專業化的諮詢服務。2018年榮獲國信證券優秀專業投顧稱號,受聘國信證券“2019年投顧聯盟”首席投資顧問。

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證書編號:S0980611010013

【榮譽盤點】

【聲明】本文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圖片來源:站酷海洛授權使用。

1.上述數據與信息僅供參考,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文章反映當前的觀點,而該等觀點可能隨時間推移而改變。

2.本文僅供參閱,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3.本資訊中的信息、數據均來源於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其他合法的信息公開渠道,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資訊所表達的觀點不構成所涉證券買賣的具體建議,投資者依據上述資訊進行投資決策所產生的收益和損失,與我公司無關,我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上述列示所涉及上市公司僅作爲陳述,其與該事件相關,不作爲具體推薦,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4.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