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井食品(603345)通過港交所聆訊,然而基本面和股東情緒卻出現變化:一季度安井食品收入、淨利潤雙雙下滑,“小龍蝦神話”也不再靈驗。
雖然已經過會,但《財中社》發現,公司赴港上市曾經遭遇中小投資者強烈反對。
中小股東反對票超60%
2024年12月的股東大會上,對公司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議案進行表決,A股投票僅以70%的同意票通過;5%以下的中小股東表決顯示,同意票降至38%,反對票超過60%,反對聲量佔據上風。
不過,公司控股股東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5%,具備一票否決/通過能力,最終通過赴港上市議案。
市場對此並不認可——2024年1月22日,即官宣赴港上市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安井食品跌停。與之相比,近日將要登陸港交所的海天味業(603288)投資者則是贊成公司A+H股兩地上市,5%以下的中小股東反對票僅約0.3%。
此外,控股股東和董事等內部人在減持股份:2023年1月,持股5%以上的公司董事劉鳴鳴減持5.1億元至4.2%;同年6月,控股股東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股價高點減持5%股份,套現22.7億元;步入2024年9月,董事黃建聯、黃清松也分別減持4137萬元和4381萬元。
隨着股東減持套現,如今安井食品的股價位於2023年以來的較低水平。2023年2月,安井食品股價達到最高的163.13元/股,2025年2月股價下墜至64.22元,縮水超六成。6月18日略微回升至77.31元/股,比起高峯仍有腰斬。
股價下跌,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對公司信心不足的中小股東自然投出反對票。
不缺錢仍繼續募資,預製菜缺乏想象空間
《財中社》注意到,安井食品並非缺錢才赴港上市。
公司此前2022年募集的56.7億元尚未用完,2024年度募集資金專項報告顯示,募集資金專戶還餘2.3億元,現金管理產品餘16.8億元,部分募資項目建設尚未完成,延期到2025年。
更重要的是,安井食品原本寄望於預製菜打開成長空間,但現實卻遠比想象更冷峻。
根據2024年報,安井食品的預製菜業務包括子公司新宏業食品和新柳伍食品的小龍蝦,全資子公司安井凍品先生的酸菜魚、藕盒、牛肉/羊肉卷,子品牌安井小廚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雞等菜系。
2024年報顯示,安井食品的淨利潤“原地踏步”。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爲151.3億元,同比上升7.7%;歸母淨利潤爲14.8億元,同比上升0.5%。對比2022-2023年,安井食品增速明顯放緩:前兩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1.4%、15.3%,淨利潤同比增長61.4%及34.3%。
而2022-2023年安井食品業績增長主要因預製菜的帶動。自2022年公司連續收購新宏業食品和新柳伍食品,開展預製菜業務,2022年預製菜業務即超越速凍面米制品,成爲第二大業務;2022-2023年速凍菜餚製品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11.6%、30%至30.2億元、39.3億元,而2024年增速則放緩至10.8%。
好景不長,新宏業和新柳伍所處的小龍蝦賽道越來越不賺錢。2024年開始小龍蝦市場就因“供過於求”而價格大幅下滑,兩家子公司的淨利潤從上年的1.3億元降至1億元。資料顯示,進入2025年,鮮活小龍蝦價格降幅超50%,超市裏速凍小龍蝦的去頭後蝦尾(可食用部分)價格不足20元/斤,甚至遠低於普通蝦仁。
不僅安井食品感受到壓力,專注於水產養殖的國聯水產(300094)4月底宣佈,將終止投資6億元的“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品深加工擴建項目”,該募投項目包括1.5萬噸小龍蝦產能,項目終止原因包括小龍蝦熱度減退、價格持續下跌,加之預製菜市場繁榮度減退。
更何況,預製菜業務本身毛利率就低,2022-2024年,安井食品的速凍菜餚業務毛利率在11%左右。
爲重新找到增長空間,安井食品今年3月以4.5億元收購“關東煮之王”江蘇鼎味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70%股權,重新謀取增長極,但在主業增速放緩、股東持續減持、估值不斷下探的背景下,安井食品要讓投資者重新相信“第二增長曲線”並非易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