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杭州銀行(600926.SH)發佈一則重磅公告,新華保險以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澳洲聯邦銀行所持公司股份329,638,400股,且已於6月6日完成過戶登記。
這一消息瞬間引發金融市場廣泛關注,背後涉及外資長達20年投資的收官,以及銀保合作新趨勢的開啓,同時杭州銀行自身還面臨着諸多內部問題的挑戰。
43億元接盤,股權結構生變
根據公告內容,本次協議轉讓完成後,新華保險合計持有杭州銀行股份362,555,839股,佔公司2025年6月6日普通股總股本的5.09%,一躍成爲杭州銀行第四大股東,而澳洲聯邦銀行則徹底退出了杭州銀行的股東行列。
此次轉讓價格爲13.095元/股,轉讓總價高達43.2億元。杭州銀行明確表示,本次協議轉讓不觸及要約收購,且協議轉讓完成後,該行依舊保持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狀態。截至6月12日,杭州銀行股票收盤價已攀升至16.72元/股,較新華保險的受讓價高出27%之多,這也意味着新華保險短期內已實現了可觀的浮盈。
外資20年投資收官
回報率超500%
回溯到2005年,彼時的杭州銀行還只是一家資產規模不足500億的城市商業銀行,澳洲聯邦銀行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強勢入股,開啓了長達20年的陪伴之旅。通過2005年定向增發、2006年股權轉讓及2009年、2014年兩次增資擴股,澳洲聯邦銀行持股比例一度高達19.996%。
在其助力下,杭州銀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長爲資產規模超兩萬億的跨區域發展的上市金融機構。然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澳洲聯邦銀行自2022年便開始逐步減持股份。2022年,其以13.94元/股的價格向杭州本地國企轉讓5.94億股,兩次股權轉讓總價超125億元。若將20年來累計獲得的分紅收益一併計算,其投資回報率高達500%以上。
澳洲聯邦銀行在公告中表明,本次交易是爲配合公司專注於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核心銀行業務,並相應剝離非核心業務與投資的戰略。這也意味着其在中國長達20年的銀行投資篇章正式畫上句號。
新華保險入局,謀定而後動
新華保險此次斥資43億入局杭州銀行,有着自身的戰略考量。從資產配置角度出發,新華保險認爲投資杭州銀行可以通過配置紅利資產優化資產配置,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底倉資產。
同時,這一舉措還將促進銀保業務的協同。在金融服務領域,銀行與保險的協同效應愈發重要。新華保險成爲杭州銀行股東後,雙方有望在客戶資源共享、產品創新聯動等領域打開協同增效空間。例如,杭州銀行可以利用廣泛的網點和客戶資源,爲新華保險提供更廣闊的保險產品銷售渠道;新華保險則可以爲杭州銀行客戶提供多樣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的綜合金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保險承諾5年內不轉讓股份,將以“耐心資本”姿態陪伴杭州銀行成長,爲雙方後續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銀保合作新趨勢,想象空間打開
近年來,隨着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銀保合作呈現出持續深化的態勢。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股權合作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而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此次新華保險接手澳洲聯邦銀行所持杭州銀行股份,無疑是銀保合作的一個新起點。
新華保險成爲杭州銀行第四大股東後,雙方在產品創新、客戶服務等方面有望開展更多元化的合作。在保險產品銷售方面,杭州銀行龐大的網點和海量客戶資源,將爲新華保險的產品推廣提供有力支撐;新華保險豐富多樣的保險產品,也能夠滿足杭州銀行不同客戶羣體的綜合金融需求,雙方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這種銀保合作模式也爲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借鑑範例,未來隨着更多類似合作的推進,金融市場有望迎來更多創新型的綜合金融服務產品和模式,爲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全面的金融服務體驗。
部分外資參股銀行
除了杭州銀行有着外資參股的歷史外,國內還有一些銀行也存在外資參股的情況:
交通銀行:作爲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是其重要的外資股東。在交通銀行的十大股東中,滙豐銀行持股比例達19.03%。滙豐銀行全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英文縮寫爲HSBC,作爲一家知名外資銀行,其對交通銀行的發展在業務拓展、風險管理經驗交流等方面或許存在合作可能性。
青島銀行:2008年8月8日,中國銀監會下發相關批覆,同意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入股39,691萬股。在青島銀行的十大股東中,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持股比例爲18.86%,是重要的外資參股方。其入股可能爲青島銀行帶來國際先進的銀行管理理念、業務創新思路等,助力青島銀行在業務佈局、金融產品研發等方面不斷提升。
廈門銀行:臺資富邦金融是廈門銀行的重要外資參股方。富邦金融控股公司是臺灣首家掛牌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在廈門銀行的十大股東中,富邦金融持股比例爲18.03%。由於兩岸金融市場存在一定差異,富邦金融的參股有助於廈門銀行借鑑臺灣地區金融機構在服務中小企業、零售金融等方面的經驗,推動廈門銀行業務特色化發展。
重慶銀行(AH股):從港股十大股東情況來看,大新銀行持股比例爲13.2%,是重慶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大新銀行爲中國香港銀行,其全資子銀行大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於2008年8月正式開業,總行位於深圳,並在多地設立分支網絡。大新銀行的控股,可能在業務協同上,幫助重慶銀行更好地拓展與香港及內地相關聯的跨境金融業務,利用香港金融市場的優勢資源,提升重慶銀行在區域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杭州銀行內憂重重:行長“閃辭”與業務風險
在新華保險接盤股份這一事件之外,杭州銀行自身還面臨着諸多內部問題。首先是行長“閃辭”風波,虞利明此次突然“辭職”,距其出任杭州銀行行長一職剛滿兩年。2022年12月21日,杭州銀行公告決定聘任虞利明爲該行行長,2023年3月13日,原浙江銀保監局覈准虞利明的杭州銀行董事、行長任職資格,根據任期,他本應於2026年7月卸任。
杭州銀行公告顯示,虞利明的辭職系“書面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時生效”。但市場傳言其“失聯”後,媒體多次撥打其電話均無法接通。據財新報道,浙江當地多位業內人士透露,虞利明大約於4月1日晚間被帶走,或主要牽扯早期任職經歷,特別是在杭州金融投資集團及旗下信託公司(杭州工商信託)任職期間之事,或與地產風險暴露有關。
虞利明“閃辭”後,其杭州銀行行長一職由董事長宋劍斌火線兼任。公開資料顯示,宋劍斌現年54歲,擁有豐富的金融行業履歷。他於2023年開始擔任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在此之前,曾在華夏銀行多個重要崗位任職,包括烏魯木齊分行行長、黨委書記,以及華夏銀行行長助理等職務。
此外,杭州銀行的業務風險也不容小覷。梳理虞利明的履歷,在執掌杭州銀行之前,虞利明曾在杭州市財政局100%持股的市屬國有金融控股集團——杭州金投,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長達7年,2015-2022年還兼任杭州工商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任職期間,杭州工商信託因房地產信託違約遭監管處罰,多個項目逾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其存續信託項目244個,規模657.53億元,房地產信託規模83.91億元,佔比12.76%,但不良率達23.81%,遠超行業均值,致使公司2024年上半年營收3.16億元,同比降24.14%;淨利潤0.31億元,同比下滑66.83%。
在杭州銀行行長任上,該行房地產業務也遭遇困境。2024年年報顯示,房地產業貸款餘額389.97億元,佔總貸款4.11%,較上年末上升0.0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25.12億元,不良率6.44%,較上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雖佔比不高,卻“貢獻”該行38.2%的不良貸款。
杭州銀行零售業務壓力凸顯,2024年年報顯示,個人住房、經營、消費貸款的不良金額與不良率均呈上升態勢,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不良金額增長155.75%。個人經營貸款不良金額增長46.06%,個人消費貸款不良金額增長16.4%。爲應對資產質量壓力,該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2024年累計覈銷54.48億元,同比增加30億元。覈銷力度明顯加大。
內控合規方面,杭州銀行問題頻發、屢收罰單。2024年1月至今年3月,因貸後管理疏漏、違規收費、數據質量差等問題,多次遭監管處罰。僅2024年以來,其及分支機構收到超10張罰單,罰款超1000萬元,嚴重影響市場形象。公司治理層面也現隱憂,2024年8月,獨立董事丁偉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丁偉的落馬,進一步凸顯了杭州銀行在公司治理層面的隱憂。
新華保險接手澳洲聯邦銀行所持杭州銀行股份,雖爲銀保合作帶來新機遇,但杭州銀行自身內部問題亟待解決。未來杭州銀行在新華保險的陪伴下,能否化解內憂外患,在銀保合作新趨勢下實現突破發展,金融市場正拭目以待。(《理財週刊-財事匯》出品)
免責聲明:文章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理財週刊-財事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