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產十年後重啓C-17生產?波音稱正與海外客戶談判

觀察者網
06-19

【文/觀察者網 山貓】

據美國“戰區”(The War Zone)網站6月18日報道,在最後一架C-17交付十年後,波音公司最近又表示,正在與“至少一個客戶談判”,以製造新的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波音公司全球政府服務分部副總裁兼總經理託比約恩·舍格倫當天在巴黎航展上證實,稱公司正與某國在復產C-17一事上進行早期意向談判。

舍格倫在接受“謝潑德防務新聞”採訪時表示,復產C-17是一項相當艱鉅的工作,反映出了這種飛機的實用性。他還補充說,還有其他幾個國家也表達了對新造C-17的興趣,不過他沒有透露這些國家的身份,“戰區”網站認爲這些國家很可能並非C-17的現有用戶國。

(資料圖)1995年巴黎航展上的C-17運輸機

目前,除美國空軍外,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還被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和印度空軍採購裝備,北約的多國戰略空運能力-重型空運聯隊也在使用C-17。就在今年早些時候,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訪美期間提出有興趣爲航空自衛隊購買C-17,當時也有人猜測是否購買的是美國空軍使用過的二手飛機,不過如果能建設一條新生產線,則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此外,也仍不能排除現有C-17用戶國存在增購飛機的潛在需求。

其中,卡塔爾的C-17身份是卡塔爾航空公司貨機

1991年,C-17在麥道公司長灘工廠首飛隨後投產,1997年波音收購了麥道並接管了長灘工廠及C-17的生產工作,直至2015年最後一架飛機交付客戶,在此期間,長灘工廠一共爲美國空軍和外國客戶生產了279架C-17。此後,長灘工廠的生產設施閒置下來。2018年,波音出售原長灘工廠地塊,並在2019年由一家澳大利亞地產公司古德曼集團(Goodman Group)以2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計劃將其改造爲“古德曼長灘商業中心”。

因此,報道表示,在中國和俄羅斯之外,目前沒有其他渠道能夠供應與C-17同級運輸機,許多國家轉而購買空客A400M和巴航工業C-390這兩種不同級別的飛機。A400M最初是規劃用於銜接C-130和C-17之間的飛機,而C-390則是一種級別與C-130相近的雙發噴氣式運輸機。

A400M和C-390儘管是很多國家購買運輸機的首選,但級別上卻與C-17差距很大

但C-17能夠攜帶10萬磅(約45.36噸)載重飛行4500海里(8334千米),同時還具備相當的短距起降能力,最低僅需要3500英尺(不到1070米)長、90英尺(約27.4米)的跑道即可運行,既有戰術空運能力,也能作爲遠程戰略運輸平臺使用。C-17最多能夠運輸一輛完整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這是A400M一類運輸機所做不到的。相比之下,A400M則是能夠攜帶3萬磅(13.6噸)載重飛行2400海里(約4400千米),更類似一種“具備部分戰略能力的戰術運輸機”,或者更加直白的“最大的中型運輸機”。因此A-400M完全無法作爲C-17的直接替代品,但波音也曾表示目前沒有後續替代C-17的計劃。

研製能完整運輸一輛現代主戰坦克的運輸機,仍然是僅有極少數國家才能做到的

儘管在2019年,美國空軍曾經一度考慮過增加三個C-17中隊來增強全球投送能力,但最終因無法實現而擱置了。“戰區”網站還聯繫了波音公司,詢問如果重新恢復生產C-17需要什麼,特別是在原長灘工廠地塊已經被出售的情況下。蘭德公司在飛機停產前的2013年就曾針對數年後重啓生產線的可能性進行過測算,報告顯示爲實現再生產150架改進型飛機需要投入近80億美元,並判斷波音將放棄長灘工廠,另尋他處進行生產。

總之,重啓生產可能符合波音爲支持C-17機隊的“環球霸王綜合維持計劃”(GISP),而如果重啓生產被認爲是可行的,波音可能會重新評估升級版設計方案,以作爲性能更強、效率更高的子型號,同時也爲此前生產的現役飛機升級提供一些參考價值。儘管從長遠來看,美國空軍還在研究更多未來空運載具方案,比如翼身混合設計,來提供C-17改進型無法實現的更高生存能力。

波音翼身混合設計(BWB)運輸機概念模型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C-5“銀河”和C-17機隊的更新要求越來越迫切,可未來空運能力仍然處於早期探索階段,更不清楚是否會以外界猜測的“下一代空運”(Next-Generation AirLift, NGAL)爲名進行,空軍也沒有足夠時間等待下一代全新戰略運輸機投入使用。更重要的是,C-17機隊的使用強度遠高於計劃,從阿富汗到烏克蘭,許多飛機承擔了大量額外任務,一旦未來太平洋地區出現突發狀況,機隊則將面臨更大壓力且持續時間更長,許多依賴C-17的新能力,如貨艙投放防區外巡航導彈等任務,雖然減輕了轟炸機的負擔,但這些負擔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了C-17機隊當中,因此空中物流狀況到達極限時,實際負擔任務能力從何而來的問題仍尚不清楚,因此需要更多類似性能飛機的呼聲也在日益增加。

考慮到這些情況,在資金來源有保證的情況下,美國空軍很可能樂於接受增購C-17的機會,即便只是用來過渡。不過,能否成功重啓生產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五角大樓是否會下達新機採購訂單,而這又與國外客戶對全新制造C-17的需求強度密切相關。儘管在這一點上,重啓生產線一事是否可行仍然值得懷疑,其經濟性也很難稱得上實惠,但對於世界上大部分潛在客戶來說,滿足裝載主戰坦克在野戰環境下起降的運輸機,仍幾乎沒有更多其他選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