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億壟斷罰單開出,這三家上市藥企哄擡藥價

藍鯨財經
06/19

文|投資者網

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今年二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披露兩起醫藥領域的重大壟斷案件,涉及金額均超億元。

相關案件,其實在一個月前就已有所公佈,但本輪新聞發佈會的通報仍引起市場關注,共涉及三家上市公司。

眼下,監管層在嚴格打擊醫藥行業的壟斷。自2021年以來,已有多個億元級以上的罰單被開出,其中不乏行業內的明星企業。

兩起案件合計罰款5.85億

通報的第一起案件,爲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該藥爲麻醉手術常用藥物,屬於國家基本藥物和醫保甲類藥品。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發現,2020年到2023年上海信誼、潤弘製藥、匯信醫藥等三家企業通過達成橫向壟斷協議,不僅固定和變更該藥價格,還劃分銷售市場。

違規期間,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市場價格漲幅超10倍。其中,2020年前上海信誼的掛網價格爲每支3.56至6.8元,供貨價每支3.23元至6.15元,之後掛網和供貨的價格分別上漲至每支71.5元、每支60元至71.1元。

最終,三家涉案企業被處以合計2.23億元的罰沒款,相關責任人員也被依法追究個人責任。

第二起案件,爲津藥藥業(600488.SH)、仙琚製藥(002332.SZ)、聯環藥業(600513.SH)、康瑞金製藥等四家企業因壟斷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價格,被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合計罰沒3.62億元。

經查,2021年自然人郭某某通過多種方式與四家被罰企業討論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價格,並達成口頭協議,包括停止價格競爭、共同漲價。隨後,四家企業以同步停止對外供貨的方式,人爲造成市場供應緊張,最終按口頭協議共同提高價格。

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的銷售價格從8000元/公斤上漲到1.3萬元/公斤。根據相關法律,自然人郭某某被處以頂格罰款500萬元;4家企業被沒收違法所得,並分別處上一年度銷售額8%的罰款;企業達成壟斷協議負有個人責任的4名人員分別處以罰款60萬元。

發佈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強調,將持續加強藥品領域反壟斷監管執法,堅持從嚴從重處理,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依法追究相關個人的法律責任,有力打擊達成壟斷協議推漲價格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爲。

仙琚製藥“最受傷”

兩起通報案件,最受市場矚目的還是仙琚製藥。

一方面,仙琚製藥是被罰金額最大的企業,合計約1.95億元。其中,僅2023年銷售額8%的罰款就高達1.72億元。5月,該企業就曾公告披露原料藥壟斷事件,並表示此次罰款佔其2024年淨利潤的近五成。

另一方面,仙琚製藥的業績近年來一直在承壓。2024年,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40.01億元、3.97億元,各自同比下降2.98%、29.46%。該企業解釋,主營的製劑產品受各省區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影響,相關產品利潤減少;此外,原料藥市場競爭激烈,原料藥產品市場價格下跌,原料藥利潤受到影響。

需要指出,本次壟斷事件的原料藥地塞米松磷酸鈉,其成品注射液也是仙琚製藥的和核心藥品之一。2024年報中,該企業就明確指出製劑產品中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受國家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影響,銷售收入下降。目前,該企業的製劑新產品銷售處於培育期。

同爲壟斷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的當事方,津藥藥業因配合調查獲得80%罰款減免,儘管違法所得高達4276.44萬元,但最終實際被罰沒約6919.24萬元,佔2024年淨利潤的51.85%。聯環藥業則在處罰前申請了聽證,但意見未被採納,最終被罰約6103.82萬元,佔2024年淨利潤的72.53%。

據不完全統計,這已不是津藥藥業首次因壟斷藥物被罰。2021年到2023年,該企業因壟斷醋酸氟輕鬆原料藥、因氟尿嘧啶注射液、卡莫司汀注射液等先後被罰4402萬元、2988萬元、2772萬元。同期,該企業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4866.8萬元、3540.62萬元、1.17億元。

層出不窮的壟斷處罰

開出億元級罰單,在市場上並不是頭一次。

2021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對揚子江藥業實施壟斷協議的處罰結果。根據調查,2015年到2019年該企業在全國範圍內與下游企業達成固定藥品、限定藥品的最低轉售價格,方式包含簽署合作協議、下發調價函、口頭通知。

該期限內,揚子江藥業對藍芩口服液、百樂眠膠囊、黃芪精、依帕司他片、蘇黃止咳膠囊等

藥品實施重點管控、限定價格。根據相關法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該企業停止違法行爲,並處以其2018年銷售額254.67億元3%的罰款,計7.64億元。

到目前爲止,揚子江藥業仍未上市,但外界能感知到的是,該企業創始人徐鏡人擁有百億級財富。根據胡潤百富榜計算,2020年徐鏡人家族的財富爲470億元。

同年,還有一家醫藥巨頭先聲藥業被公開涉嫌壟斷。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早前該企業通過與全球唯一巴曲酶原料藥生產商瑞士DSM簽訂獨家協議,控制了中國境內該原料藥的全部貨源,市場份額達100%。

之後,先聲藥業以“下游企業存在債務糾紛”、“需面談”等藉口,拒絕向唯一製劑生產商北京託畢西製藥供應原料藥,並要求將原料藥供應與股權收購談判綁定,迫使託畢西停產。對此,監管部門對先聲藥業處以2019年度銷售額(50.367億元)2%的罰款,共計1.007 億元。

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先聲藥業收購託畢西股權,還要求解除與 DSM的獨家協議、剝離在研業務,並將巴曲酶注射液價格下調 20% 以上。(思維財經出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