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直言騰訊音樂收購喜馬拉雅是“慷慨”行為,為何?

藍鯨財經
06-18

(圖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6月18日訊(記者 彭樂怡)近期,騰訊音樂將以12.6億美元現金及相關股權組合作爲對價全資收購喜馬拉雅的動作,成爲音頻行業的熱點大事。

消息一出,前知名遊戲直播平臺熊貓直播聯合創始人、互聯網投資人莊明浩在朋友圈發表了看法:“騰訊音樂真的非常慷慨。”

“在線音頻獨角獸”喜馬拉雅的估值曾一度高達43億美元,但其業績增長乏力,四度IPO均以失敗告終,如今折價賣出,莊明浩仍認爲是門好生意,背後究竟有何邏輯?

4次IPO失敗的喜馬拉雅折價賣出

莊明浩直言騰訊音樂“慷慨”,他向藍鯨科技解釋,一家公司要收購另一家公司,會有一些基礎的評判標準,比如分析被收購標的的收入、利潤、用戶量等,更重要的是判斷被收購標的的發展趨勢。“而我認爲價格騰訊音樂價格給得非常高,是因爲喜馬拉雅的整體趨勢大概率是往下的。”莊明浩說。

喜馬拉雅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營收分別爲58.6億元、60.6億元和61.6億元,但是增速卻斷崖式下滑,從2021年的43.7%大幅降至2023年的1.7%。2023年,喜馬拉雅才實現扭虧爲盈,歸母淨利潤爲2.24億元。

喜馬拉雅2021年至2023年營收情況。(圖源:喜馬拉雅招股書)

訂閱收入是喜馬拉雅最大的收入構成部分。從月活用戶和付費意願來看,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用戶分別約爲1490萬、1570萬和1580萬,漲幅從47.5%暴降至5.4%,到2023年僅微漲0.64%;付費率則分別爲12.9%、12.9%和11.9%,有所下降。

喜馬拉雅的盈利困境折射出長音頻的商業化難度。當前長音頻市場中,字節系旗下的番茄暢聽憑藉免費策略攻城略地,這固然能在短期內迅速積累大量用戶,但如何實現可持續的商業變現是接下來的難題。

莊明浩認爲,音頻是一種具有強陪伴屬性的媒介形態,這一屬性決定了它在用戶注意力分配中往往處於“非核心需求”的定位,導致其流量價值存在天然折損,廣告收入與短視頻相比“小了不止一個量級”。

中國音樂產業研究平臺“音樂先聲”創始人範志輝則分析指出,相比視頻,音頻的內容承載空間有限,商業廣告的表現性較遜色,導致變現難度增大。“音頻變現的邏輯,最靠譜的還是付費訂閱。目前全球的流媒體平臺都有漲價的趨勢,同時降本增效,以此實現盈利。”範志輝向藍鯨科技表示。

(圖源:視覺中國)

喜馬拉雅也在資本市場幾度沉浮。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在2012年至2020年之間共經歷12輪融資,估值一度達到43億美元(約合312億元人民幣)。但隨後的2021年,喜馬拉雅赴納斯達克上市並不順利,又轉戰港股,但三次遞表均折戟。

“如果你是喜馬拉雅的投資人,經歷過這樣戲劇性的起起伏伏,大概率不會預期一個‘巨大的成功可能性’。這種情況下,即使騰訊音樂給出折價的收購方案,考慮到公司的業務發展狀態,我覺得沒有人會選擇不賣。”莊明浩說道。

儘管喜馬拉雅的盈利表現長期以來不盡如人意,但其在在線音頻領域的行業地位卻始終不可小覷。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25年,45.52%的音頻APP用戶使用喜馬拉雅,佔比高居榜首,遠高於其他音頻APP。此外,喜馬拉雅在車載音頻平臺滲透率始終領跑行業,截至2024年底,已與比亞迪、鴻蒙智行、小米、理想、寶馬等超80家主機廠實現緊密合作。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真正有實力接盤喜馬拉雅,並實現‘1+1>2’的企業屈指可數,騰訊音樂恰是其一。”莊明浩表示。

騰訊音樂爲何要攻下長音頻業務

近兩年來,騰訊音樂逐漸迴歸“音樂”核心,曾經佔營收超過七成的社交娛樂業務,正隨直播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而逐漸收縮。

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同比下降12%至15.5億元。騰訊音樂在財報中表示,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公司停止每季度披露社交娛樂業務的運營數據,原因是“社交娛樂業務的運營數據已不再被視爲推動我們增長和前景的關鍵因素”。

騰訊音樂2025年Q1收入構成。(圖源:騰訊音樂2025年Q1財報)

在線音樂則越來越成爲騰訊音樂的支柱業務,收入佔比在不斷上升。2023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業務收入佔比首次超過社交娛樂服務的收入佔比,達58.3%。到2025年一季度,在線音樂業務收入佔比已升至78.8%。

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訂閱收入達42億元,同比增長17%,得益於此,騰訊音樂交出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漲幅離不開SVIP(超級會員)的增長,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ARPPU)從去年同期的10.6元提升至11.4元,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已達1.229億,同比增長8.3%,付費率22.14%。

雖然付費用戶呈增長態勢,但騰訊音樂月活躍用戶數(MAU)已經連續14個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月活躍用戶數爲5.55億,環比流失100萬。

從騰訊音樂加緊鞏固音樂版權的行動能夠看出其對挽回月活用戶的決心。今年5月底,騰訊音樂通過場外大宗交易方式,收購了韓國HYBE公司持有的全部SM娛樂股份,一舉成爲SM娛樂的第二大股東。整體佈局來看,騰訊音樂看好日韓音樂,與韓國Starship娛樂、YG娛樂,以及日本ACG娛樂廠牌KADOKAWA都保持合作關係。

(圖源:視覺中國)

核心音樂業務尋求突破之餘,騰訊音樂更需要的是講講新故事,於是,長音頻成爲其拓展音頻內容生態的重要拼圖。事實上,長音頻正成爲騰訊音樂提升用戶平均收入的一環。2025年一季度報顯示,長音頻內容顯著提升了騰訊音樂SVIP用戶的留存率,其與南派三叔共同打造的《盜墓筆記》,成爲平臺內最快播放破千萬的有聲劇專輯。

騰訊音樂對長音頻業務並不陌生,早在2020年4月,騰訊音樂就推出“酷我暢聽”APP,正式進軍長音頻市場,此前已經戰略牽手騰訊音樂的閱文集團則是“酷我暢聽”有聲內容的合作方。2021年1月,騰訊音樂又斥資27億元收購懶人聽書,長音頻業務線逐漸完善。

但長音頻賽道競爭愈發激烈,字節系的番茄暢聽以免費加激勵模式快速拓展下沉市場,發展迅猛。“騰訊音樂此番收購,既能作爲進攻動作擴大用戶池,也能作爲防禦動作構建護城河,目的都是提前佔位佈局,避免潛在的流量和市場份額流失。”範志輝向藍鯨科技表示。

將喜馬拉雅收入麾下後,騰訊音樂的長音頻業務鏈條形成“閉環”,不僅手握閱文集團旗下的網文IP,音頻化後還能直接分發至喜馬拉雅等有聲書平臺,另可藉助QQ音樂、酷狗音樂等音樂平臺建立引流渠道。

範志輝認爲,騰訊音樂在廣告、內容版權等資源方面具備整合優勢,可以更靈活地設計音樂會員與音頻會員的組合產品,找到不同受衆的融合點,降低內容成本,探索更大的商業化出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