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復興的中國商幫

晚點LatePost
06-19

產業帶崛起背後,“新商幫” 的重構與新生。

近期熱映的《長安的荔枝》中,主角被迫接下 “荔枝使” 的催命差事,從嶺南到長安五千餘里爲聖上轉運送給貴妃的新鮮荔枝。搏命般地調動一切制度資源與民間力量,與時間賽跑,穿越千山萬水,去完成這一不可能的任務。

不僅當代職場人能在李德善身上找到共鳴,生鮮商戶、物流商,乃至外賣騎手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些活躍在嶺南和運輸途中的民間商業力量,就是馬伯庸筆下的 “商幫”,他們既是物流系統運行的隱祕齒輪,也是市場縫隙中靈活運作的生意人。

中國的商幫文化由來已久。山西的晉商、福建的閩商、浙江的浙商、廣東的粵商、徽州的徽商….. 由地域、血緣、宗族和信仰等鄉土情緣爲紐帶凝聚起來的傳統社會商人羣體,貫通南北、連動東西,從隋唐開始興起,於明清之際活躍於全國各地。

然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電商的出現,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被大幅縮減,貿易的地域性被重新定義,古時鼎盛的商幫文化,看似已在互聯網時代消亡。

雖然傳統商幫的實體組織形式已發生變化,但我們在與幾位來自浙江、福建、山西的商人聊了聊後發現:商幫的精神內核、行事風格,以及各自商業創新的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得以延續、並以新的形式體現。

傳統製造業的觸網

作爲中國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商幫之一,浙商是歷史上 “東南財賦甲天下” 的代表,也是現如今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不同地域的鮮明特色,又使其分化出寧波幫、台州幫、溫商、杭商等派系,並在不同歷史時代湧現出標誌性的人物。

清末民初,“寧波幫” 活躍於上海灘,這個擅長金融、航運、洋行等生意的羣體培育出了創立環球航運集團的 “世界船王” 包玉剛、一手打造 TVB 的 “影視娛樂鉅子” 邵逸夫;改革開放後,臺商和溫商成了 “草根逆襲” 的典範,李書福將吉利發展爲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而正泰集團創始人南存輝從修鞋匠起步,一步步建起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

不同於北部的寧波與杭州能坐享通江達海的優勢,被 “三山一水” 攬於內陸的溫州自古以來都是個閉塞之地,交通基本靠走。當年南存輝從溫州去上海請師,船票永遠是搶手貨,當地方言裏的 “水路一條” 聽起來像 “死路一條”,效率遠低於陸路運輸的水路物流,給溫商帶來巨大挑戰。

但也正因如此,溫商彼此間形成了一張極爲緊密的關係網,身處其中的商人必須謹慎經營人際關係,樹立良好口碑和信用才能遊刃其中。

2009 年退伍後,王凱投奔在溫州開鞋廠的大舅哥,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學會了生產線上的流程,由於擅長與人溝通,他開始負責鞋廠的銷售業務。當時,溫州製造業仍以線下批發生意爲主,客戶需要線下實地看貨。隨着生意越做越大,鞋廠在招待客戶看貨和喫飯上花費的時間和成本直線上升。

爲了更高效的賣貨,王凱想到一個辦法,像大企業那樣召開訂貨會,把客戶在同個時間召集起來,一起看款、下訂單,談完業務後再搞個七八桌的聚餐,既省時間又省錢。

出乎王凱的意料,第一次舉辦訂貨會就非常成功,僅用三天時間他就拿到了五六千萬的訂單,生產週期是三個月。同行業的人濟濟一堂,也讓商機流動起來,在與一位客戶的交通中,王凱發現了電商蘊藏的巨大機遇。

“當時有個做電商的客戶,一開始一天在我這裏拿 30 多雙鞋,半年之後翻了十倍,一天能賣四五百雙”,溫商對新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王凱決定下場試水電商。雖然出身傳統製造業,但王凱對互聯網玩法很有天賦,早期他藉助拼多多平臺的小遊戲活動投流,收穫了近 30 萬粉絲。

有了一定粉絲基礎後,王凱開始藉助直播做新品測試,他通過與觀衆互動、發福利等方式,讓消費者自己選出偏好的女鞋設計款式,由此打板做出來的產品再放到訂貨會里,命中率從 20% 提升到 60%。

同期增長的還有線上銷量,利用直播間讓用戶做評審團的方式,讓王凱的產品以每日成千上萬雙的速度在拼多多賣出,龐大的線上銷量成爲了王凱線下生意的底氣,訂貨會客戶賣不完的鞋,他收來在直播間給粉絲低價放福利。

王凱線上銷路之後,很多溫商來向他取經,他便將互聯網電商運營整理成方法論,分享或親自帶着同行做。他說,目前溫州效益不錯的女鞋工廠基本都已做了電商。

互聯網時代的 “走西口”

與備受地理條件侷限的溫商處境類似,身處黃土高原的晉商歷史上也要外出謀生、以四海爲家做天下的生意,才能彌補山西地瘠民貧的缺憾。

在長期 “走西口” 中,晉商逐漸形成了 “比鄰而居”、合作發展的商幫文化,他們在經營活動中重視羣體力量的發揮,用會館組織加強彼此的身份和文化認同感。清朝鼎盛時期,晉商在全國各地都有會館設立,以同鄉關係形成了澤潞幫、臨襄幫、太原幫和汾州幫等商幫,並用 “票號” 形成了一個匯通天下的龐大商業網絡。

這個主流商幫中,同樣走出了衆多商業巨賈。涉足糧油布茶和錢莊業務,以 “復字號” 聞名的喬氏家族;日升昌票號創始人雷履泰、“萬里茶道” 的開拓者常氏家族,都是晉商的代表。

隨着電商時代的來臨,樸素厚實、注重羣體組織,又不乏經商想象力的晉商文化並沒有沒落,95 後和 00 後這代晉商,正在通過互聯網 “走西口”。

95 後李詩宣家裏是地地道道的晉商,從祖父輩開始就走南闖北趕集做生意,他從小沒事也幫父母看鋪子,耳濡目染地學會了不少行商方法。上大學時,李詩宣誤打誤撞被調劑到計算機專業,他憑藉靈敏的商業嗅覺,大三開始創業做電商。

李詩宣創業的 2015 年,國內電商處於起步期,輕工製造業的產品最先打開線上銷路,李詩宣藉助浙江廠商朋友的關係小賺了一筆。做電商的野心被激發後,李詩宣甚至獨自跑到江浙滬一帶,去跟紡織工廠的老闆普及電商知識、聊合作。

憑藉晉商口才好、行事厚實的特點,19 歲的李詩宣成功定到了一些貨,但也因年少缺少經驗,後來他因爲一次大手筆買斷專利的判斷失誤,他賠掉了所有資金,還背上了近 60 萬的負債。

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李詩宣頹廢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敢讓家裏知道。2019 年,心裏仍放不下電商創業的李詩宣,偶然間看到有人在網上賣農產品,他立刻想起自己家鄉文水縣盛產酥梨和肉牛,那時當地沒人相信牛肉能在網上賣,但李詩宣做了一番功課後,覺得這事能成。

一系列挑戰隨之而來,最大的難題是怎麼發貨,首先李詩宣沒有足夠的資金買牛,按照平均每頭牛兩三萬的價格,墊付資金是筆不小的費用;其次李詩宣需要與農戶建立起深度的合作,這樣才能確保線上牛肉有充足且新鮮的供給源,但又不能讓習慣了低風險經營的農戶有虧本的擔憂。

李詩宣想出一個辦法,他在與農戶談合作時事先敲定收購價,等牛可以出欄後無論行情漲跌都不變價,只需按照線上發貨順序延遲幾天宰牛即可,這樣農戶不必擔心牛賣不出去,也無需爲多養幾天自付成本,反倒可以更加精心地給李詩宣挑選品種精心養育。

克服了最大難題後,李詩宣又東奔西跑地搞定了包裝、物流、網店運營等各個環節,終於將牛肉 “搬” 到了網上,並在銷售第一個月就得到了回報。第二次電商創業成功的速度遠超李詩宣的預期,2020 年他店鋪的銷量在拼多多直逼 1.5 個億,如今品類已從牛肉拓寬至雞肉、豬肉、雞蛋和酥梨,僅雞蛋的日銷量就有 4 萬多斤。

隨着線上銷量的不斷擴大,李詩宣將電商平臺直銷模式所省下來的中間商利潤,拿出來與合作的農戶共同分享。這種基於鄉土情緣的深度綁定合作,使得越來越多農戶無論行情好壞,都堅定選擇站在李詩宣身後。

將產業帶源頭農戶集中起來、分工明確,以各自擅長的技術和資源爲股,深度合作共享利潤的方式,處處透露着歷史中發明出身股制的晉商特質,他有着極強的資源整合和調動能力,不看重自身短期利益,善於將集體力量發揮到極致,以此實現規模化盈利,這也是既踏實又野心勃勃的晉商文化內核。

“做世界的安踏,不做中國的耐克

相比晉商的陸路縱橫與溫商的靈活創新,中國另一個歷史悠久的著名商幫——閩商,由於長期從事具有巨大不確定性的海洋貿易,鍛造出了 “敢闖海敢走洋” 的開拓冒險精神,他們不畏懼新鮮事物,行商足跡遍佈全球。閩商的代表人物也跨越諸多時代,至今仍活躍在世界商業舞臺。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靠海貿起家的 “印尼糖王” 黃奕住和 “東南亞橡膠大王” 陳嘉庚;改革開放後引領市場經濟的實業家丁世忠(安踏集團創始人)和 “玻璃大王” 曹德旺;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的創始人曾毓羣,“愛拼敢贏” 的閩商堪稱中國全球化商幫的代表。

對做大做強有着孜孜不斷追求的閩商精神,在福建東南沿海小城晉江,體現得更爲淋漓盡致。這個依靠鞋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飛的城市,街頭巷尾都流傳着丁世忠的創業故事。

85 年出生的泉州商人陳青福自小見證了安踏和晉江鞋業的崛起,2004 年他借錢盤下一個檔口,開始做鞋子批發生意。陳青福膽大敢幹,總是走在同行前面,2006 年國內電商方興未艾時,他就開始佈局線上渠道,從泉州到廣州再到日韓,他的生意在 2015 年達到峯值,年銷量 500 多萬雙。

伴隨銷量巔峯而來的,是長達三年的瓶頸期,陳青福四處尋求重獲增長的辦法,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要做品牌,品牌相比供應鏈生意有更多利潤空間,也更具長期發展價值。

雖然有了想做品牌的想法,但陳青福調研了一圈發覺囊中羞澀,有名氣的品牌他暫時買不起。當時 “賣吊牌” 正流行,包括花花公子、德爾惠、皮爾卡丹等企業都在以品牌授權的方式在中國市場獲取收益,陳青福決定先做品牌代理商。幾年運營下來,他發現代理商之間爲了賺快錢,開始進行低質的價格競爭,這與他的經商理念背道而馳,於是果斷選擇退出。

退出品牌代理之後,陳青福決心收購一個自有品牌,此時公牛世家引起了他的注意。公牛世家是個專做休閒男鞋的品牌,全國有 1000 多家門店,在三四線城市較有名氣。收購過程頗爲坎坷,從 2021 年開始談判起,他就承受着同行業的不好看、家人的反對、品牌方的決策反覆等多重壓力,直到 2022 年中,他終於將公牛世家收入麾下。

接下來的三年裏,陳青福對這個傳統休閒男鞋品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他先是明確了以質價比爲主的定位,砍掉中低端產品、拒絕價格競爭,而後開始在拼多多重點發力電商。在陳青福看來,他身邊很多閩商的第一桶金是在拼多多賺到的,這個門檻低流量大的電商平臺,被品牌商低估了。

公牛世家線下門店的休閒鞋產品。拍攝:展釗。

“在休閒鞋賽道,尚無絕對頭部品牌。安踏、李寧等巨頭主要從運動鞋切入,而公牛世家以馬丁鞋等休閒品類爲主打,有望佔據可觀的市場份額。” 陳青福希望避開與當地頭部運動鞋品牌的正面競爭,而拼多多便是他們接下來獲得增長的核心引擎。

不僅是陳青福,李詩宣也在電商平臺全力打造產業帶品牌。李詩宣希望文水縣的特色農貨能像平遙牛肉般被大衆熟知,過去三年裏他努力將各個環節的服務質量做到行業最高標準,成功在拼多多申請下兩個黑標品牌,線上復購率提升了 30%。與此同時,王凱在拼多多的直播帶貨越做越大,誠實可信的溫商個人 IP 品牌和過硬的產品,帶動了高達 7 萬的老客回購量。

2025 年 4 月,拼多多面向商家側推出 “千億扶持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內投入資金和流量在內的千億元,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促進產業帶商家的轉型。

藉助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各地域商幫的文化基因和基於鄉情地緣的社會組織沒有消亡,而是在技術賦能與創業者的奮鬥下,展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一些互聯網時代的 “新商幫”,還在不斷湧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