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樂集團營收終結三連升

藍鯨財經
06-20

文|財華社

過去一年,紮根香港的快餐帝國大家樂集團(00341.HK)遭遇增長挑戰,消費的低迷及行業價格戰衝擊,讓這家香港本地中式快餐龍頭品牌疲於應付。

市場是殘酷的,大家樂集團最新披露的財報令人咋舌:營收增長乏力,利潤大幅下滑。6月16日午間,公司公佈年度業績後,股價在午盤應聲下跌,最終收盤時跌幅達1.52%。

營收結束三連升,利潤驟降

根據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下稱“2025財年”),大家樂集團實現收入約85.68億港元,同比減少1.4%;股東應占溢利約2.33億港元,同比減少29.6%;剔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後,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下降25.2%。

如上圖所示,2022財年至2024財年期間,大家樂集團營收逐步回升,其中2023財年和2024財年營收利潤雙雙上升。

2025財年的財務表現,終結了大家樂集團收入三連升、利潤兩連升的趨勢。

回顧這一年,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經濟持續承壓,消費意願低迷,兩地餐飲業都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此外,香港市民的境外消費以及中國內地市場的激烈價格競爭,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利因素,使得大家樂集團的業績受到嚴重衝擊。

儘管大家樂集團通過推出高性價比的餐單、調整餐飲組合以及深化會員運營等一系列措施來緩解壓力,但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家樂集團的焦慮之情難以掩飾。

大家樂集團面臨着多項成本增長的壓力。在2025財年中,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均同比上升,而原材料及包裝成本則基本持平,這些因素是其利潤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大家樂集團逆勢拓店依然止不住營收的下滑和利潤的大跌。

截至今年3月底,大家樂集團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餐廳網絡分別爲381間及185間,分別同比淨增加1間及14間。然而,在餐廳網絡擴張的同時,其員工人數卻在減少。截至今年3月底,員工總數爲18,970名,而上財年同期爲19,569名。

行業寒風凜冽

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國家經濟單邊增長的紅利,還是人口紅利、產業結構的紅利,都已不復當年。

最直觀的現象是,餐飲消費變得越來越謹慎。根據紅餐大數據,近兩年餐飲人均消費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2024年,全國餐飲人均消費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

在中國香港餐飲市場,行業正面臨着“港人北上消費”和“消費意欲低迷”兩大問題。香港特區文旅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香港共接待約2,000萬人次旅客,同比增長12%。然而,旅客數量的增長對香港餐飲市場的帶動作用並不明顯。

根據香港統計處披露的數據,自2024年以來,香港膳食服務行業增長乏力。2025年第一季度,食肆收益價值指數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2024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收益價值指數分別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

同時,經營成本的增長進一步壓縮了本地餐飲企業的利潤空間,給餐飲企業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自去年以來,香港餐飲行業陸續有諸多品牌接連倒閉,不少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也面臨巨大的壓力。

除大家樂集團外,譚仔國際(02217.HK)、大快活集團(00052.HK)和太興集團(06811.HK)等餐飲品牌也遭受重創。例如,譚仔國際在2025財年的收入錄得3.4%的增幅,但年度溢利則同比大跌32.7%,食材成本和員工成本在報告期內均有所上升。

綜上所述,香港餐飲業的困境是消費外流、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未來,行業可能經歷深度調整,小型靈活餐廳有望成爲主流,而傳統連鎖品牌則需加速轉型才能生存。

對於香港餐飲出現結業潮,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爲,食肆必須調整宣傳策略,例如五一黃金週期間,部分餐廳因獲內地社交平臺“小紅書”推薦,吸引大批旅客專程光顧,令他們的生意暢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