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ABUBU全球爆火出圈 看重慶文創IP如何突圍

上游新聞
06-19

  “是誰還沒拿下LABUBU!”眼下,潮玩企業泡泡瑪特旗下IP LABUBU,正以超高人氣席捲全球消費市場。從上海街頭到紐約商店,從北京樂園到曼谷機場,許多國家的年輕人都被這隻來自中國的森林小精靈“硬控”,中國潮玩經濟正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姿態席捲全球。

  不久前,永樂拍賣會上的一記重錘,更將中國潮玩經濟推入魔幻現實劇場——一款初代藏品級薄荷色的LABUBU以108萬元天價成交,刷新潮玩拍賣紀錄。

  當泡泡瑪特憑LABUBU系列在2024年狂攬30.4億營收時,手握洪崖洞夜景、軌道穿樓奇觀、火鍋江湖等頂級流量的重慶,雖坐擁大足石刻、紅巖精神等文化富礦,卻未能孕育出擁有全國性共鳴的現象級文創IP?這場潮玩風暴中,山城究竟錯過了什麼?又該如何從這隻"醜萌"小怪獸的全球征服史中,找到文創IP突圍的密碼?

  6月12日,在深圳市福田區一家泡泡瑪特門店拍攝的LABUBU玩偶。新華社發(儲焱攝)

  現象級爆紅,LABUBU風暴席捲全球

  潮流玩具是什麼?業內普遍認爲,潮流玩具起源於20世紀末的中國香港和日本,由獨立設計師和藝術家創作,也被稱爲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

  據《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2024年國內潮玩市場規模達764億元,盲盒、積木、手辦爲三大核心品類,分別佔比36.6%、19.6%、14.5%。20-35歲大學生與新生代家長成爲購買主力。

  近年來,中國潮玩走紅全球,多個品牌在海外開通線上銷售渠道、開設線下門店,點燃了人氣。其中,泡泡瑪特公司推出的LABUBU無疑是今年全球最火爆的潮玩消費品之一。有研報指出,LABUBU系列今年4月在美國及歐洲市場銷量同比暴漲8倍和5倍,多地門店出現排隊搶購。

  在重慶的潮玩市場,LABUBU同樣掀起波瀾。6月18日,記者在觀音橋泡泡瑪特旗艦店看到,LABUBU專櫃前人潮湧動。正在選購的大學生王萌告訴記者:“雖然隱藏款難抽,但基礎款也很可愛,特別是這個重慶森林特別版。”

  店長透露,LABUBU系列佔店鋪月銷售額的40%以上,限量款上架即售罄。

  爲何LUBUBU這麼火?“這不僅僅是賣玩具,更是販賣情緒價值。”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指出,在高節奏的社會環境下,LABUBU的“不完美”形象成爲都市人對抗孤獨的“精神搭子”。它承載的“躺平式叛逆”與“自我接納”理念,爲年輕人提供了低成本的情緒出口。

  “同時,隨着明星帶貨和社交媒體傳播,LABUBU更升級爲社交貨幣。消費者通過收集、展示、改造LABUBU,在社交媒體形成龐大的UGC(用戶生成)內容生態,進一步放大IP影響力。”莫遠明說。

  然而,重慶本土潮玩的表現卻相形見絀。洪崖洞文創店內,貨架上擺滿了千篇一律的火鍋底料模型、吊腳樓鑰匙扣,磁器口古鎮的文創雪糕除了刻上地名外難有新意。某文創公司設計師李然坦言:“我們也試過做川劇變臉玩偶,但市場反應冷淡。我們也想創新,但開發原創IP成本高、風險大,不如設計這些產品穩妥。”

  從設計到消費的全球化鏈條

  LABUBU的全球征服並非偶然,其背後是一條精密運轉的產業鏈:上游設計師生態、中游柔性製造、下游全渠道觸達構成三重引擎。泡泡瑪特通過“設計師扶持計劃”網羅超400位藝術家,其中13個IP年收入破億,藝術家龍家升將北歐暗黑美學注入毛絨材質,讓LABUBU從繪本《神祕的布卡》躍入現實。中游東莞供應鏈將新品打樣週期壓縮至72小時,支撐起每月上新的高頻迭代;下游“線下旗艦店+機器人商店+電商平臺”的立體網絡,實現全球庫存實時同步,泰國門店甚至接入當地支付系統,完成“15分鐘極速達”服務。

  對比四川哪吒IP的崛起路徑,文化賦能的魔力愈發清晰。《哪吒之魔童鬧海》將三星堆青銅紋飾轉化爲結界獸機甲設計,北美票房突破1.2億美元;川旅投“安逸四川”系列文創通過AR技術,讓非遺榮縣土陶在掃碼後“講述”千年製陶史。成都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聚集6000餘家企業,形成“10分鐘產業圈”,區塊鏈技術爲角色鑄造數字身份,文創板提供投融資支持,最終催生百億級IP。

  反觀重慶,儘管坐擁巴渝文化、紅巖精神等富礦,文創產業卻似乎深陷“符號搬運”困境。洪崖洞夜景被簡化爲冰箱貼圖案,李子壩軌道穿樓奇觀淪爲鑰匙扣裝飾,某文創公司設計的川劇變臉玩偶因“缺乏故事內核”滯銷。重慶文創設計師毛卯直言:“本地製造資源分散,營銷依賴景區實體店,創意常夭折於樣品階段。”

  更深層的差距體現在產業鏈整合能力上。泡泡瑪特在越南設廠實現屬地化生產,與全球2000家供應商構建柔性生產鏈;四川則通過“設計之都”建設整合電子科大、川音等高校資源。反觀重慶,2024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僅57.1%,低於成都(62.3%)、廣州(71.4%),製造業與文創的融合度明顯不足。兩江新區某潮玩店主算過一筆賬:“開發原創IP需投入300萬至500萬元,而複製網紅地標文創成本不足50萬,回本週期卻長達2年。”

  這場IP革命,正倒逼重慶重構文創產業邏輯——從“地標復刻”轉向“情感共鳴”,從“單點突破”升級爲“全鏈作戰”。

  重慶文創產業的挑戰與機遇

  儘管重慶文創產業尚未誕生屬於自己的“LABUBU”,但破局之勢已現端倪。2023年底,重慶以西部首城身份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爲產業升級按下加速鍵。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展城正打造“設計之都”核心承載地,四川美術學院悅來校區、重慶設計公園創新基地等重點項目加速推進,試圖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生態。

  此外,在本土IP孵化方面,萌芽已在破土。京渝國際文創園推出的城市主題桌遊《貳食焗》,將解放碑、洪崖洞等地標融入遊戲機制,讓玩家在策略博弈中感知城市肌理;大足石刻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使千年摩崖造像在元宇宙中“重生”。

  更值得關注的是,金山意庫的pupu熊與心心兔已闖入北京麗澤天街等高端商圈,MO DESIGN打造的“小紅帽”手辦借力盲盒經濟進入家庭場景。近期,川美畢業作品《禱》更因對消費主義的批判性思考,在社交媒體引發“重慶版《蒙娜麗莎》”現象級傳播。

  然而,重慶文創產業與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依然存在着差距,面臨多重挑戰。

  重慶市設計驅動型企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付立平表示,重慶與上海、深圳等其他4個“設計之都”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包括對設計認識不足、設計應用層級較低、國際設計合作不夠等短板。

  他建議,首先要培育“叫得響”的設計行業品牌,同時要加大對設計人才的培育力度;要發揮好“設計之都”的影響力、叫座力,通過積極開展一系列設計創新活動,特別是舉辦更加國際化的論壇、展會等,引進國際化設計組織,提高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優質設計資源入渝。

  “重慶文創設計產業在全國的排名,與重慶作爲熱門的頭部網紅旅遊城市排名相比,差距較大。”兩江新區金山意庫MO DESIGN創始人、德國紅點獎獲得者毛卯表示,重慶應在本地文創政策扶持、區域聯動協同、文旅文創產品與地方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等方面進行提升。

  “重慶需要構建‘情感共鳴+價值創造’的IP矩陣。”莫遠明建議,重慶應深挖巴渝文化、紅巖精神等獨特文化基因,提升文化內核,將其轉化爲具有鮮明重慶辨識度和全球情感共鳴的IP形象。同時構建產業鏈、價值鏈、創造鏈、供應鏈的全鏈條閉環體系,打通從創意到情緒到市場的壁壘,並借勢數字傳播與社羣運營,激活IP生命力,拓展消費新場景。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