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小範圍的媒體溝通會上,他從“憶往昔歲月”開始,延伸到今天京東究竟在做什麼、要做什麼、賺錢之道是什麼。其間流露的情感,有驕傲、有失落、也有期冀。
3月以來,進軍外賣、進軍酒旅,甚至被傳出進軍網約車,京東的“四面出擊”顯得有些瘋狂。但在劉強東的表達中,京東的戰略清晰了許多——沿着供應鏈做深的思路,佈局7-8個業態,再加上國際化,構成了現在的京東。
在這場分享中,“創新”是劉強東最在意的話題,他因此對過去五年的京東進行嚴厲的自我批評,形容那是“失落的五年,走下坡路的五年,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
走到今天,什麼是京東的創新?
劉強東的答案是重塑供應鏈。從當年的自營零售、京東物流,到如今的京東外賣、未來的酒旅和醫美等等,“我一輩子都圍繞供應鏈開展業務。”
這是劉強東重回京東的第三年。“京東早都已經不屬於哪一個人了。”劉強東說,自己2023年迴歸,是出於現任CEO許冉的請求。“因爲她確實沒做過零售、沒做過電商,她說得也很實在,一定要我全程參與。等她找到感覺之後,我再往後退退。”
而在真正“後退”之前,他還是京東唯一的靈魂人物。從電商零售到外賣、酒旅、國際化,京東的所有業務風格中,厚重的“劉強東色彩”都很難被忽略。
在劉強東這次的一口氣“輸出”中,我們梳理了20條關鍵信息,記錄他對業務和競爭的思考。這也是關於京東,劉強東眼下最希望被看到和被理解的事。
外賣去向何方?
現在還不是“請王興喝酒”的最佳時候
老實說我跟興哥是很好的朋友,當然這段時間估計他可能對我多少會有點意見。前幾天我還在問,我說能不能 618 期間請興哥喝喝酒,當中一個哥們兒對雙方有點熟悉,他說“建議你等一等,現在不是最佳時刻”,我覺得有道理。
一個月後會出現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我這一輩子,或者說整個京東集團,都一直圍繞供應鏈開展業務,我們並不是一個所謂多元化的公司,看似我們有很多公司,但其實所有的公司都服務於供應鏈,包括我們今天做的外賣,也是爲了服務生鮮供應鏈。
外賣市場很大,再過一個月之後,京東外賣很快就會出現一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我們也期待這種商業模式能夠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而且能讓消費者買到高性價比且安全的食品。
全職外賣小哥超12萬,主要問題是HR不夠
外賣行業也發展了15年了,我們從3月1號進入外賣,截止到6月15日,京東已經有超過12萬名全職的外賣小哥,我們每天都有3000人到4000人入職。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HR不夠,對HR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不是我們不想招更多的全職騎手,而是得需要時間。
現在有40%屬於交叉銷售,虧損也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划算
等客戶過來的時候,我們現在有40%屬於交叉銷售,他們就可以去買我們電商(平臺的商品)。所以我們虧的錢,相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的錢還是要划算的。
失落五年後,要涉足的與不涉足的
6月18日要正式進軍酒旅行業
京東即將進軍酒旅行業,相關消息將在明天正式宣佈。京東有信心在酒旅餐飲業取得成功,因爲我們能夠爲酒店餐飲提供一個全新的通路,爲行業創造價值。(注:發稿前,“京東黑板報”已發佈《致全體酒店經營者的一封信》,稱“參與京東酒店PLUS會員計劃,享最高三年0佣金”。)
已爲酒店、餐飲成立新通路事業部
京東進軍酒旅餐飲領域,目的是希望通過供應鏈將這些行業的成本降到20%,降到原來的2/3,能夠成爲酒店餐飲一個新通路。爲此,京東爲酒店、餐飲業務成立了新通路事業部。
這一年半里大概還有6個創新項目
對餐飲的供應鏈、酒店的供應鏈,未來我們還有美容的供應鏈、醫美的供應鏈、醫院的供應鏈,還有你在馬路邊看到所有的捏頭洗腳的各種業態的供應鏈,我們都會用新通路的方式給它們提供供應鏈服務。這跟我們整個京東集團只做供應鏈的一切職能一脈相承,這是我們的邏輯。醫院供應鏈,已經做成了。
我們這一年半的時間,集團大概還有 6 個創新項目。
否認進軍網約車
誰說我要進入網約車了?
穩定幣是重點佈局的一個創新項目
穩定幣就是我們重點佈局的一個創新項目。我們希望在全球所有主要的主權貨幣國家,都會申請我們的穩定幣牌照,實現全球企業之間的匯兌,能夠把全球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到10秒之內,現在企業之間用Swift大概需要兩天,平均兩天到四天,成本挺高。B端支付做完後,我們就可以朝C端支付滲透。
不準備再出全新的商業模式
新的模式不容易再做了,因爲我們的供應鏈已經佈局七八個了,供應鏈環節我們都做了, 我們不準備再出全新的商業模式,但是我們會把現有的七八個,圍繞着供應鏈爲核心的這幾個商業模式做深、做強、做成國際化業務。
國際化不是追隨亞馬遜
國際業務戰略有6個精髓
一句話,我的國際業務戰略是本地電商、本地基建,本地員工(我們歐洲已經超過2000人了),本地採購,本地發貨,只賣品牌商品。當然我們戰略跟亞馬遜不一樣,如果我跟它做一模一樣的話,競爭沒有任何優勢。
用5年、10年帶1000個品牌去海外,這是與亞馬遜的不同
國際業務不走跨境電商模式。京東初期簽訂了1000箇中國品牌,我們定義讓中國1000個品牌成功,京東就成功了,因爲這1000個品牌亞馬遜沒有,當地零售商也沒有,如果我們賣的貨都跟亞馬遜一樣,全都是歐美本地品牌,真的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接下來我們可能還得要五年時間,因爲這1000個品牌要一個一個談,要給他們做合規,做當地認證,做大量工作,又得幹個五年,可能才能把這1000個品牌全部帶到海外去。
京東的來時路、輝煌路
12年:從38人到90萬名全職員工,3萬名管理者
2003年,京東集團連我在內一共有38個人,我們一年大概能賺12萬塊錢到20萬塊錢。那一年,我們召集所有員工說,將來公司有多少員工,我們就領養多少孤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們員工有72萬人。
今年二季度,我們做了外賣,招了大量騎手,我們的騎手也在逐步過渡到全職騎手,所以二季度應該是我創業以來單季度淨增員工數最多的。我們二季度相比一季度,淨增超過15萬人,到二季度末的時候,我們員工大概有90萬人。
目前京東有3萬多名管理者,高層負責戰略把控和文化建設,中層負責管理,管理的核心是“選人”,要選對“戰場”和項目經理。
P5以上員工薪水都翻倍了
我不想壓榨員工,我會給新人們漲薪,我們P5以上的員工,基本上薪水都翻倍了。
北京全職快遞小哥稅前平均工資已超過13000元
我從2007年創立京東物流第一天開始,從我們聘的第一位快遞小哥開始,我們都是全額、足額交五險一金。我們北京全職快遞小哥的稅前平均工資已經漲到超過13000元了,那我們都按照13000元這個基數,給他們交五險一金。
與最基層員工間只隔5層
到今天爲止,我跟最基層員工之間,只隔了5層,我定了死規矩,整個京東集團不超過200萬名員工的時候,我就只允許5個層級存在。很多公司到了幾千人的公司,做到6層7層的都有,我們到今天爲止只有5層。所以Big Boss的核心就是要組織扁平、充分授權。企業大了就怕幹一件事情,七八個衙門過來,這樣執行就會出問題。
家電行業絕對第一大企業:國美、蘇寧加起來不到京東1/5
今天京東在家電行業是絕對第一大企業,國美、蘇寧加起來都不到我們1/5。但是你看我們整個中國的家電品牌商,淨利潤超過10%,京東在家電行業的整個淨利潤大概是三到四個點,就是“3毛5”,也就是說,品牌商的利潤是我們的兩倍,當年國美、蘇寧是品牌商利潤的3倍、4倍。
京東零售綜合成本10%,全世界只有5家公司能做到
外界關於京東有各種各樣的形容,很多都是外行看內行,看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就應該看看我們的成本,我們跟Costco和Sam's Club是一樣的,京東零售綜合成本只有10%,而且我們還做了物流。
10%在零售商行業裏意味着什麼?全世界能做到成本只有10%的只有5家公司,一個Costco,一個山姆,一個奧樂齊,一個京東,一個亞馬遜。傳統的商超需要20%,國美蘇寧需要15%。所以京東怎麼走到今天,其實背後是我們的成本效率和體驗支撐。
賬期59天,是很多萬億級零售商的一半
我給大家說一組數字,京東能夠站到今天不會死掉,因爲我們全國光在中國大陸就有1600個庫房,物流中心在售商品數光我們自己的平臺就超過1000萬,我們庫存週轉天數是30天。只要懂過幹過零售的,懂零售行業的人,就知道這個數字意味着什麼,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我們的庫存週轉天數,我堅定認爲可以優化到20天到25天,對於我們京東來講,優化一天,未來就是100億的現金流,優化五天就可以出500億真金白銀。我們賬期是59天,而萬億級別零售商,賬期平均120天,也正因爲我們有非常高的效率,我們也不會去壓榨供貨商。
利潤佔交易額約1%,這是劉強東自豪的
截至去年,我們集團的平臺交易總額4萬多億,淨收入11588億,淨利潤只有400多億,我們發的工資有1161個億,給兄弟們交的五險一金是180個億。從2007年到現在,18年的時間,我們五險一金交了1000多個億,這些東西都可以成爲我個人的合法財富,可以成爲我們京東的淨利潤。
利潤一定要有,但我們真正做到了沒有把利潤當作我們的第一大追求,這點,任何場合我都敢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