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評測過一張萬麗星際 RTX 4070 SUPER,那是我們接觸的第一張萬麗星際(STELLAR)系列顯卡,它方正的造型和上面宛如銀河一般的流線條帶給予了我們很深的印象,優雅而富有科技感。到了RTX 50系,萬麗依舊有推出星際(STELLAR)系列,新產品延續了那條銀河般的條帶設計,同時對背板通風口做了一些調整,使其更加符合“星際”這個系列名稱。我們這次上手評測的是萬麗星際 RTX 5060 Ti OC 8GB 三風扇(下文簡稱星際 RTX 5060 Ti 8G),如果你已經對RTX 5060 Ti 16GB的性能有所瞭解,那麼這次不妨跟我們一起換換口味,來看看8GB顯存版本的RTX 5060 Ti表現又會如何。
外觀設計:頂披銀河,背靠星辰
說起來在萬麗的產品定位中,星際(STELLAR)系列是次旗艦,主打安靜和設計感——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新的星際 RTX 5060 Ti 8G延續了RTX 40系的方正外形,以及那條像銀河一樣的流線型條帶,讓直線與曲線交匯,營造出一種別樣的高級感。純白方正的導風罩乾淨利落,相當能表現出顯卡的科技感,而流線型的條帶則從顯卡的右上角蜿蜒而下,像河流般穿過第二、三個顯卡風扇之間,最後流向視頻輸出接口的位置。條帶設計也並非平坦一片,既像水流又像衣袖的紋理充滿了立體感,搭配青紫漸變的電鍍工藝,爲顯卡注入了靈動之氣,在不同角度下看起來流光溢彩,十分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萬麗官方給這個設計起名爲“星軌流光”,相當優雅貼切。
顯卡左上方還有一個紫色的電鍍標籤,與整條條帶相呼應,上面印有白色的星際系列LOGO,提醒用戶這張顯卡的所屬系列。
顯卡的三把90mm風扇均採用純白設計,擁有11片扇葉和環形連葉結構,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看到扇葉裏側有微微凹陷的設計,同時扇葉末梢也有輕微上翹的處理。據萬麗介紹這樣的設計可以在保持風量和風壓的同時,使風扇氣流更加集中,還能有效防止高速旋轉時的變形。另外這風扇的轉速曲線都經過特殊調整,低轉速下也能保持不錯的散熱效率,實現更加靜音的運行效果。至於這風扇的實際表現如何,就得在後面測試裏見分曉了。
幾把
顯卡的前側同樣有電鍍件,並且可以看到整張卡都做了包圍式設計,一體感較強。在通電開機後,右邊的青色電鍍件就會亮起“STELLAR”的ARGB標誌,幽幽的光芒倒映在電鍍鏡面上,有幾分科幻電影裏設備GUI的味道,而且全顯卡就只有這一處燈效,顯得剋制而高級,不落俗套。
值得一提的是,萬麗在RTX 50系顯卡上全面支持Windows 11 Dynamic Lighting動態光效,星際 RTX 5060 Ti 8G的尾部就有一個用於同步燈效的Type-C接口,接線後就能在Windows 11 23H2以上系統裏,按設置>個性化>動態光效來控制燈光。當然,用戶也可以通過主板來控制,萬麗在盒子內標配了同步線,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選擇控制方式。
從側面也可以看到,星際 RTX 5060 Ti 8G的PCB不大,長度不到散熱器的一半,包圍式的設計使PCB露出的部分很少,能有效保護PCB板層。供電接口爲單8pin,供電能力對於180W的RTX 5060 Ti完全足夠了。
顯卡背板是星際 RTX 5060 Ti 8G和RTX 40系的最大區別,右側的通風孔從之前的扇形變成了星雲狀,開孔周圍有同樣青紫漸變的紋理裝飾,中央則是“STELLAR”標誌,左邊是和正面電鍍條帶類似的曲線紋理裝飾,整體風格更加契合“星際”這個系列名稱。
視頻輸出接口這邊和很多RTX 50系一樣,標準的3×DP 2.1b和1×HDMI 2.1接口。其中DisplayPort 2.1b支持UHBR 20,提供了最大80Gbps的帶寬,可在無DSC狀態下支持4K@240Hz輸出。在這裏也可以看出顯卡的厚度約爲2.5槽,整體重量爲1120g左右,分量還是相當紮實的。
顯卡拆解:星寂幽然散熱模組,5+2相供電
萬麗此次給星際 RTX 5060 Ti 8G配備了星寂幽然散熱模組,散熱模組使用4×6mm複合熱管設計,拆開後能看到GPU核心上方配備了鏡面銅底,覆蓋GPU核心和顯存區域,供電模塊則使用鋁底和鰭片直觸的方式來進行導熱,顯存、供電模塊與散熱模組之間均有導熱墊來填充空隙,以免接觸不良而導致高溫的情況。
顯卡的背板爲金屬材質,萬麗在上面做了幾乎和PCB一樣大的絕緣層,以保證顯卡PCB的電氣穩定性,周圍有兩個導熱墊,用以給背面的元器件來導熱。
讓我們把視線移到PCB上,前面說了星際 RTX 5060 Ti 8G的PCB尺寸並不大,因此上面的元器件佈局也是相當緊湊,中央是GB206-300核心,萬麗在覈心上面加了防護邊框,防止類似硅脂等導熱介質散落到PCB上,值得好評。核心周圍是4顆三星GDDR7顯存,每顆2GB,上面的絲印型號就很熟悉了,還是K4VAF325ZC-SC28,背面就沒有顯存空焊位,看來16GB版本的星際 RTX 5060 Ti是用不一樣的PCB設計。
供電設計上,5相顯存供電位於GPU核心的左側,右側則是2相顯存供電,所有供電均採用Dr.MOS,型號是uPI的uP9646A,最大支持50A的電流。核心的供電控制芯片設置在背面,型號是“老朋友”uPI uS5650Q,最高支持4相供電;顯存供電則在正面上方,同樣來自uPI,型號爲uP9529Q,支持3相供電。
性能實測:2K可暢玩,安靜散熱好
爲了讓顯卡發揮出最好的遊戲性能,我們使用了銳龍7 9800X3D這款目前最好的遊戲處理器,搭配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 暗黑主板,內存是芝奇 焰鋒戟 DDR5-6000 CL30 16GB*2套裝,AMD的處理器還是適合搭配低時序的6000MHz內存。由於顯存大小爲8GB,所以對比顯卡我們就選擇同樣是8GB顯存的公版RTX 4060 Ti 8GB,看看星際 RTX 5060 Ti 8G能比上代同級顯卡提升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GPU-Z信息可以看到,萬麗給星際 RTX 5060 Ti 8G設置的最大功耗爲200W,也就是說給超頻留了一些餘地,從前面RTX 5060 Ti 16G的評測中我們也知道,這代RTX 5060 Ti的超頻潛力還是有一些的,所以超頻測試我們會嘗試一下這張顯卡的性能上限在哪裏。
基準測試
首先是純理論性能跑分,我們會以3D Mark作爲顯卡基準性能測試,測試項目包括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Time Spy Extreme、Port Royal、Speed Way以及Steel Nomad八個項目。其中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三個項目分別測試的是顯卡在DX11遊戲中的1080P分辨率、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性能指數,Time Spy、Time Spy Extreme兩個項目則是顯卡在DX12遊戲中的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性能指數,Port Royal測試的是顯卡實時光線追蹤的性能指數,Speed Way爲DX12 Ultimate的測試項目,融合了光追和實時光照等功能。具體成績見下表,表中所列成績均爲3D Mark顯卡單項的得分。
和我們之前RTX 5060 Ti 16GB的評測一樣,星際 RTX 5060 Ti 8G比RTX 4060 Ti 8GB有明顯的性能提升,其中Fire Strike系列項目平均領先幅度達到30%,Time Spy系列項目小一些,兩者平均相差18.6%;光追項目Port Royal和混合項目Speed Way中,RTX 5060 Ti 8G 星際的領先幅度幾乎一樣,分別是26.7%和26.4%。綜合算下來的話,星際 RTX 5060 Ti 8G比上代RTX 4060 Ti 8GB提升了25.3%的理論性能,提升幅度還是相當不錯的。
2K/1080P遊戲測試
由於RTX 5060 Ti 8G在官方定位中是一張主攻2K/1080P的顯卡,所以遊戲實測我們就選擇以這兩個分辨率爲基礎來進行,同時受限於核心規模所帶來的性能限制,這次遊戲測試並不會像之前那樣無腦拉滿畫質,都在之前評測的基礎上做了些調整,具體設置我們會標註在圖表裏。遊戲一共選擇了13款,分別是6款光柵遊戲和7款光追遊戲。
先來看看2K分辨率下星際 RTX 5060 Ti 8G的實際表現。
無論是2K光柵遊戲還是光追遊戲,星際 RTX 5060 Ti 8G都全面領先RTX 4060 Ti 8G,平均領先幅度分別爲19.1%和13.2%,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顯存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星際 RTX 5060 Ti 8G的幀率表現,尤其是在顯存負擔很重的情況下,比如《刺客信條:影》的光柵測試,星際 RTX 5060 Ti 8G就無法與RTX 4060 Ti 8G拉出明顯的差距。而且在我們測試過程中,部分遊戲會遇到重複測試時幀數越跑越低的情況,需要手動關閉遊戲釋放顯存後才能測出較爲正常的成績,因此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要多留意顯存佔用情況,儘量避免“爆顯存”的問題。
1080P分辨率下的情況和2K有所不同,星際 RTX 5060 Ti 8G依舊保持對RTX 4060 Ti 8G的全面領先,而且由於顯存需求下降,光柵測試中沒有了像2K測試那樣拉不開差距的問題,開啓光追後則依舊有類似情況。如果算平均領先幅度的話,1080P光柵測試中星際 RTX 5060 Ti 8G領先RTX 4060 Ti 8G 19.1%,而光追測試則領先14.2%,領先幅度比2K分辨率有所上升。
DLSS 4測試(2K分辨率)
既然2K原生分辨率遊戲對於顯存要求很高,那麼DLSS 4技術對RTX 5060 Ti 8G星際就相當有用了,畢竟降低渲染分辨率之後,顯存的需求也會隨之下降,避免了顯存需求過大的問題。這裏的DLSS 4測試依舊選擇2K分辨率+質量擋的設置,保證超分後的畫面不會明顯模糊。參與測試的遊戲有《賽博朋克2077》和《星球大戰:亡命之徒》,以及最近全平臺更新支持DLSS 4的《黑神話:悟空》,看看開啓DLSS 4之後,星際 RTX 5060 Ti 8G能否暢玩2K光追遊戲。
在DLSS 4的助力下,星際 RTX 5060 Ti 8G順利完成了暢玩2K光追遊戲的“任務”。開啓DLSS 4 3×檔位之後, 三個遊戲的平均幀都超過了90幀,《賽博朋克2077》和《黑神話》甚至能夠以百幀運行,比只開超分辨率的表現要好上太多。而在延遲上,開啓DLSS 4 3×檔位之後的PC延遲都比只開超分辨率要低,這要歸功於NVIDIA Reflex技術的加持,整體流暢度和操作手感都比原生分辨率好不少,後續等NVIDIA Reflex 2技術適配遊戲後應該就能很好的抵消多幀生成帶來的延遲增加問題。
AI性能及生產力測試
雖說8GB顯存對AI應用而言並不算太過充裕,但還是有一些AI性能測試項目可以跑的,我們也做了相關的測試,用來給各位作爲參考。
在生成圖片測試中,Stable Diffusion 1.5的兩個項目都是星際 RTX 5060 Ti 8G領先,其中TensorRT項目領先幅度大一些,生成時間比RTX 4060 Ti 8G快了四分之一。而到了FLUX.1(FP4)測試中,RTX 4060 Ti 8G直接報錯無法完成,星際 RTX 5060 Ti 8G則順利完成了生圖任務,看來Blackwell架構的特殊優化還是相當有用的。
在MLPerf這些LLM測試裏面,萬麗星際 RTX 5060 Ti OC 8G對比RTX 4060 Ti 8G在生成速度上保持着不錯的領先幅度,平均下來領先幅度約爲34.7%,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了,響應速度上兩張顯卡基本拉不開太大差距,差距都在0.01秒級別。
到了生產力測試環節,星際 RTX 5060 Ti 8G的領先幅度有所縮小,但平均下來也有18.3%,屬於正常的代際升級。其中領先幅度最大的是V-Ray GPU RTX項目,星際 RTX 5060 Ti 8G的領先幅度達到了33.4%。
溫度測試
顯卡的散熱測試我們均在裸機狀態下進行(如果安裝在機箱內,GPU溫度會上升5℃左右),測試時環境溫度約爲25攝氏度。顯卡的待機溫度是開機以後記錄5分鐘得到的,滿載溫度則是通過10分鐘的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後記錄而來,數據通過GPU-Z的Log to File功能記錄。
星際 RTX 5060 Ti 8G的散熱表現確實不錯,滿載溫度一直在59~60℃之間波動,最高溫度60.9℃。此時三把風扇的最高轉速僅在1250RPM左右,整個散熱模組處於相當充裕的狀態,所以無需擔心顯卡的散熱問題。
功耗測試
功耗測試中,我們先通過PCAT套件,分別精確地測量顯卡PCIe、外接電源接口的功率,顯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中獲得,待機功耗則是在進入系統後記錄1分鐘取平均值。
PCAT的測試數據表明,星際 RTX 5060 Ti 8G的平均滿載功耗約爲173.3W,略低於180W的默認設計功耗,不過也在合理範圍之內,顯卡的峯值功耗爲198.487W,屬於RTX 5060 Ti的常規水平。待機平均功耗則在9.5W左右,還是很節能的。同時我們也測試了顯卡μs級的瞬時功率,利用泰克MDO3054示波器與TCPA400+TCP404XL電流探頭來配合測量顯卡的外接供電輸入,以得出顯卡μs級的瞬時功率。
通過示波器可以看到,星際 RTX 5060 Ti 8G的最大輸入電流爲21.58A,換算成功耗的話約爲259W,按照這些數據來評估的話,符合ATX 3.0規範的550W電源完全可以滿足顯卡滿載運行,無需有過分的焦慮和擔心。
噪音測試
在溫度測試的GPU-Z Log to File中,我們同時記錄下了顯卡正面風扇的轉速情況,星際 RTX 5060 Ti 8G的風扇最高轉速爲1256RPM,接着我們把顯卡放進了環境噪音小於10 dB(A)的消音實驗室,把風扇還原到同樣轉速,然後在30CM的距離上測試其噪音水平,由於顯卡在待機時風扇是停轉的,所以就不用測試了。
由於風扇的轉速不高,星際 RTX 5060 Ti 8G的噪音表現相當優秀,滿載風扇噪音僅31.1分貝,這個噪音水平放在日常生活中幾乎聽不見,很適合那些追求靜音使用體驗的用戶進行選擇。
超頻測試
前面我們提過RTX 5060 Ti 8G 星際的最大功耗可以解鎖到200W,那麼這部分的超頻測試就基於這個來進行。我們先來試試解鎖限制後的顯卡性能表現,測試項目依舊爲3D Mark的Speed Way測試。
可以看到,解鎖功耗到200W後,星際 RTX 5060 Ti 8G的性能並未有明顯提升,Speed Way測試得分4129分,與未解鎖功耗時基本一致。接着我們開始加核心和顯存頻率,經過反覆嘗試後,我們最終把核心超頻到2892MHz,顯存超頻到2125MHz,此時Speed Way測試得分達到了4617分,相較於未超頻前的得分,提升幅度超過10%,達到了11.7%,GPU核心實際運行頻率達到3.08GHz。看來星際 RTX 5060 Ti 8G的超頻潛力同樣不錯,有動手能力的話,自己手動超頻一下就能夠得到額外的性能。
解鎖功耗跑分
手動超頻跑分
總結:優雅靜謐的甜品級2K顯卡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萬麗星際 RTX 5060 Ti OC 8G 三風扇顯卡的時候,大概率都會被它優雅而又充滿科技感的外觀所吸引,純白底色搭配電鍍“星軌流光”的設計,與目前市面上很多主打電競風、硬朗風的顯卡有明顯的區分度,而仔細品味之後,更是能讀出其外觀設計中對於“星際”二字的詮釋,充滿了一種星空的靈動與浩渺感,相當難得。
回到性能部分,萬麗星際 RTX 5060 Ti OC 8G 三風扇顯卡比起上代RTX 4060 Ti 8G有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在2K還是1080P分辨率下都能夠做到全面領先,而且在DLSS 4多幀生成技術的幫助下,暢玩2K光追遊戲完全不是問題。同時優秀的溫度和噪音表現,也讓這張顯卡幾乎沒有很明顯的缺點——不過8G顯存對於現在的遊戲而言實在有點“捉襟見肘”,想要穩定流暢地遊玩2K單機遊戲,就必須在畫質設定上花些心思了。目前這張顯卡在國內電商平臺上已上架,定價3699元,當然也有16GB版本的,定價4099元。如果你想找一款優雅、靜謐同時不失科技感的甜品級2K顯卡的話,這張RTX 5060 Ti OC 8GB 星際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