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潤梅
經過半年實習,30歲的應屆博士畢業生申聞涵對大模型算法落地從一知半解到業務熟練。作爲校園招聘入職的管培生,他目前在百度集團(以下簡稱“百度”)實習,擔任無代碼工具“秒噠”產品的算法工程師,工作是把大模型這臺通用發動機改造成“懂業務、懂交付”的專業引擎。“百度對代碼質量、產品體驗的高標準要求讓我快速成長,今年7月就能轉正了。”他笑着說。
他的經歷正是百度AI人才培養戰略的縮影。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新型數字化崗位正成爲穩就業、促就業的新引擎。爲強化AI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匹配度,百度堅持讓青年人才站上創新一線。今年3月,百度已面向在校學生開放3000餘個暑期實習崗位,87%的崗位與AI相關,涵蓋大模型、機器學習、無人駕駛等領域。本次暑期實習開放了4大崗位類別、超300個細分職位方向,涵蓋技術類、產品類、專業服務和管理支持類,以及政企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類。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今年首次推出了“三大實習專項計劃”,三大事業羣組將開放真實的大客戶AI場景,提供充足的算力資源,讓實習生參與到核心產品的技術創新與研發中。
4月19日,百度招聘官宣,未來3年,將開放2.1萬個實習崗位給優秀校園人才,並持續加強對實習生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實習轉正率。“今年,我們將啓動管理培訓生計劃、AIDU計劃,面向AI領域招募頂尖校園人才,致力於培養AI時代核心業務的未來領軍者、AI技術領軍人物。”百度校園招聘經理劉帥披露,當前已有數十名優秀管培生深度參與百度核心業務與AI創新發展,上百名技術博士深度參與機器人、自動駕駛、深度學習、大模型等領域的創新研究,推動技術突破與應用落地。
作爲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百度秉持“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的使命。除校招外,百度還積極運用AI賦能勞動者第二技能,拓展就業機會。2024年,百度聯合湖北省武漢市總工會推出“勞動者第二技能學習平臺”,服務武漢308萬名職工和2.1萬個基層工會組織。該平臺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由人工智能各個領域的行業專家講授,確保學習內容權威且易於理解。目前,“勞動者第二技能學習平臺”已在武漢、南京、深圳、廣州、東莞、北京等多地開放。
對於視障羣體,百度研發出智能編碼助手文心快碼(Comate)。過去,視障人士寫代碼幾乎不可能,現在他們能通過指令、自然語言和快捷鍵等多種方式,快速定位代碼行並完成開發任務,自由“搭建”程序世界。“AI技術不應是門檻,而是橋樑。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普惠與生態共建,打破就業壁壘,讓更多人在智能時代獲得職業發展的‘入場券’。”百度企業社會責任部負責人盧健介紹,在中國視障羣體中,IT行業從業者數量僅次於按摩行業。
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百度意識到,加強AI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此前,在青海省西寧市,青海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李琳團隊通過採用百度飛槳的PaddleGAN模型,對唐卡藝術進行數字化超分辨率重建,補全修復缺損顏色。“AI﹢唐卡”項目除了文化保護層面的價值,更有教育層面的意義。李琳表示:“有的學生上大學前並沒有真正接觸人工智能,需要一些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項目,也需要能夠讓他們快速上手的工具。”
在“AI﹢唐卡”項目中,百度扮演了助力高校人才培養與科研的角色。學生兩個月內可實現人工智能實踐能力零的突破,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實踐案例快速提高自身能力。“百度將源於產業一線的案例、資源,投入西部高校教育裏,既補齊高校人工智能師資的短板,也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和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爲西部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李琳表示。
2020年,百度曾提出5年內培養500萬名AI人才的計劃,百度稱已在2024年提前完成。今年4月25日舉行的百度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宣佈,未來5年,百度將加大力度,再爲社會培養1000萬名AI人才。同時,百度持續開展多個AI人才培養項目,“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已連續舉辦20年,累計30餘萬人參賽,成爲國內編程領域的標杆賽事。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推廣應用,新質生產力蘊藏着就業潛力,以百度爲縮影的科技公司正以AI爲橋樑,讓更多人獲得智能時代的“就業入場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