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際能源署(IEA)表示,中國的石油需求將比預期更早停止增長,這強化了本十年全球石油需求見頂和供應長期過剩的前景。
由於中國國內電動汽車銷量"異常"強勁,IEA大幅下調了對2030年前中國石油需求的預測,下調幅度約爲每日100萬桶。該機構預測,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在2027年見頂,全球石油需求將在兩年後見頂。
本世紀以來,中國的石油需求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IEA執行董事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儘管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引發了人們對能源庫存的擔憂,但"未來幾年石油市場看起來供應充足"。國際能源署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旨在爲能源政策提供建議。
上週五,原油價格創下三年來最大漲幅,原因是以色列對歐佩克成員國伊朗發動了空襲,不過由於石油出口未受影響,漲幅隨後有所回落。週一,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在每桶70美元附近交易,較去年的峯值下跌了19%,原因是市場預期供應即將過剩。
根據IEA的報告,中國的石油使用量將在2027年達到每日1690萬桶的峯值,比之前的預測提前了大約兩年。除了電動汽車的崛起,高速鐵路和天然氣動力卡車也將有助於取代原油。
中國最大的能源生產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去年12月預測,石油需求最早可能在今年達到峯值。
IEA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放緩至"涓涓細流",2029年的石油消費量將達到每日1.055億桶的峯值,與去年的預測基本一致。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年裏略有下降。
國際能源署預計對歐佩克原油的需求將下降
隨着中國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計將達到每日250萬桶左右,其中大部分將來自印度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由於美國對電動汽車的熱情降溫,美國石油需求預測的上調幅度與中國石油需求預測的下調幅度大致相當。
隨着中國不再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中心,美國對全球石油供應的重要性也將下降。過去10年,美國的頁岩油繁榮幫助提供了約90%的石油供應增長。隨着原油價格下跌,投資正在放緩。
比羅爾表示:"當我們回顧過去10年的石油市場趨勢時,我們看到了中國和美國非凡的雙重表現。但這些動態正在發生變化。"
儘管如此,美國的石油產量將繼續增長,巴西、加拿大和圭亞那的石油產量也將增長。本十年,全球石油產能將增加約每日510萬桶,是石油需求增幅的兩倍。
能源行業的許多主要參與者預計,石油需求將比國際能源署預期的更爲強勁。全球最大的獨立石油交易商維托爾集團和美國銀行等一些華爾街銀行預測,石油需求要到2030年後纔會見頂。IEA的其他一些預測,比如對煤炭需求下降的預測,也沒有達到預期。
在另一個極端,石油輸出國組織預計,石油需求至少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將繼續增長,不過該組織此前對短期前景的預測過於樂觀,後來有所修正。
儘管以沙特阿拉伯爲首的歐佩克+聯盟近幾個月開始提高過去幾年暫停的產量,但IEA認爲,隨着競爭對手擴大產量,對這些額外石油的需求有限。報告稱:"歐佩克+可能難以重新獲得大量市場份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