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大衆口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衆口腔”)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海通國際爲其獨家保薦人。此前,公司曾於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4月自願終止掛牌,並於2024年末首次遞表港交所,此次爲招股書失效後的第二次遞表。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大衆口腔運營中的口腔醫療機構數量爲92家,其中包括4家營利性口腔醫院、80家營利性口腔門診部和8家營利性口腔診所,分佈於湖北、湖南兩個省份內的八個城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所得收入計,大衆口腔在華中地區所有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居第一位。
然而,在對招股書等相關資料進行梳理後發現,公司目前仍存在諸多隱憂。
從經營業績看,2021年-2024年,大衆口腔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81億元、4.09億元、4.42億元及4.0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1473.8萬、5645.0萬、6703.8萬及6250萬元。2024年公司營收、淨利潤均已出現同比下滑,降幅分別爲7.87%、6.77%。
從業績下滑的動因分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集採政策的落地或爲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成因。
從競爭角度看,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口腔醫療機構數量從2015年的64100家增加至2023年的102400家,年複合增長率約6.03%。其中,截至2023年末,大衆口腔的“大本營”華中地區就已有約15900家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
另據醫涯學識資料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全國在工商經營狀態的口腔醫療機構總數同比增長 10%。其中,大衆口腔核心省份湖北、湖南2024Q3相比2023年末機構數量分別同比增長16%、22%。
同業機構數量持續增加導致口腔醫療市場高度分散,事實上,大衆口腔雖然在華中地區所有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也僅有2.6%。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種植牙、正畸託槽集採政策的落地又顯著壓低了公司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
2022年10月-12月,種植牙、正畸託槽先後納入集採。2023年2月,醫保局頒佈了《關於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採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落實牙科植入物集採結果,引導醫療機構優先採購使用中選產品。
招股書顯示,大衆口腔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綜合牙科診療服務、口腔種植服務、口腔正畸服務三大板塊。其中,綜合牙科診療服務客單價最低,2022年-2024年業務營收佔總營收比重分別達51.9%、53.7%、53.4%。
而口腔種植服務、口腔正畸服務客單價較高,爲公司主要的創利業務。隨着集採政策的落地,種植牙價格明顯下行,報告期內,公司種植牙平均價格分別爲8460元、6004元、5767元,價格降幅超30%。口腔種植業務客單價同樣呈持續下滑態勢,報告期內正畸項目人平均開支分別爲627元、583元、510元。
對於行業來說,集採接壓縮了耗材製造商、消費醫療機構的利潤空間,導致相關公司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承壓。但同時,“以價換量”也將帶動產品市場滲透率的提升。2023年是集採落地後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2023年全年,大衆口腔種植服務就診人次達7.88萬人,同比大增31.79%;口腔正畸服務就診人次達14萬人,同比增長9.55%。
但從2024年的數據看,集採降價帶來銷量增長的邊際效應正逐漸減弱。2024年,公司口腔種植服務就診人次同比增長10.22%;口腔正畸服務就診人次同比增長3.6%,增速已出現顯著放緩。
事實上,賽道整體的市場規模已出現增長乏力的現象。大衆口腔招股文件顯示,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011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1015億元,增幅不到1%。公司稱,預計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於2024年的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市場內生擴容趨於停滯,集採即使帶動了滲透率提升,但歸根結底仍是存量博弈。結合大衆口腔湖南、湖北大本營機構數量大幅增長來看,公司未來面臨的競爭壓力或將持續擴大。
從現有數據來看,增長壓力已日益顯現,近年間公司旗下口腔醫療機構數量持續增長,2024年已達92家,相比2023年增加11家,但營收及淨利潤卻不增反降。
橫向對比來看,據前次招股書數據顯示,以營運口腔醫療機構數目計的華中地區前五大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大衆口腔位列第一,但是第二名公司的機構數目僅爲39家,該公司的市場份額約2.4%,與大衆口腔差異甚微。
由此可見,大衆口腔以規模換增長的發展路徑並未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4年末,公司商譽約爲6309萬元,佔資產總值的16.7%。然而,大衆口腔仍計劃於未來五年在華中地區新建約80至100家新口腔醫療機構,並計劃將於未來五年通過收購目標的大多數股權收購約40至65家口腔醫療機構,其合理性有待探究。
歷史沿革方面,大衆口腔僅經歷過兩輪融資。2017年,湖北中元九派和個人投資者朱超分別以2352萬元及588萬元認購公司240萬股和60萬股股份;2021年,中信證券投資、中元九派等8名投資者參與公司增資,合計以8549萬元的對價取得大衆口腔約590萬股的股份。
不過,就在大衆口腔遞表港股上市前夕,中元九派和其他多名投資者均選擇退出。招股書顯示,大衆口腔於2024年9月與中信證券投資、中元九派、李建生、朱超、武漢致道科創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王青松訂立股份回購協議或減資協議,同意購回該等投資者所持全部837.93萬股股份,總代價爲人民幣1.21億元。
截至最後可行日期,公司IPO前融資中的投資方僅剩李臻、陳巍、王宏三名個人投資者,三人分別持有公司0.54%、0.54%、0.27%的股份。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