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三度發聲打假:維護商業文明底線的關鍵之戰

酒業內參
06-18
  • 這場由三份告知書引發的風暴,本質上是酒業價值鏈條的重塑契機。

    唯有酒企築牢防僞高牆、電商平臺壓實審覈責任、消費者建立“低價即風險”的認知,方能讓千元白酒真正承載起應有的品質尊嚴。

  文|田洪濤

  2024年11月2日,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糧液”)發佈《致消費者告知書》,緊急提醒消費者警惕電商平臺“百億補貼”下的真僞風險,強調務必通過官網渠道查詢授權經銷商並索要發票。

  10天后,五糧液發佈《致五糧液消費者的告知書(二)》,以數據揭開幕後黑手:某大型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中店鋪售假佔比高達當月查獲假貨的77%,平臺監管漏洞觸目驚心。

  2025年6月17日,第三份告知書再次拉響警報。前五月免費鑑定中假冒產品比例攀升至16.65%,這一數字較去年11月統計的12%明顯攀升。所謂“光瓶第八代五糧液”也成爲新型製假手段。

  在短短8個月內,五糧液三次發佈《致消費者的告知書》,步步深入,密集打假,彰顯了頭部名酒企業主動發聲,維護品牌形象,保護經銷商和消費者利益的果斷和擔當,同時也折射出當前高端白酒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

  密集發聲背後:捍衛品牌利益的危機自救

  五糧液罕見高頻次發佈警示絕非偶然。2024年2月,第八代五糧液出廠價突破千元大關至1019元/瓶,部分電商平臺卻出現765元的“百億補貼價”,近30%的價格倒掛爲假貨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縫隙。

  電商平臺售假店鋪屢禁不止、假冒“光瓶酒”公然挑戰《食品安全法》,直指兩大核心威脅:品牌高端價值被非理性低價持續侵蝕,消費者健康安全因渠道失控面臨直接風險

  五糧液火速取締261家店鋪、下架6431條侵權鏈接的雷霆行動,正是對“渠道失序即品牌崩塌”這一酒業鐵律的危機自救。

  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諫策諮詢總經理劉聖松告訴雲酒頭條,“低價電商確實對五糧液價格體系造成衝擊,無論是事實上的價格,還是渠道的心理預期壓力都很強烈。三次公告對於維護品牌形象和緩解渠道壓力有一定的緩衝作用。如何維護好電商平臺的共生關係,維護好當下線上線下的生態體系是五糧液和所有名酒,以及區域強勢品牌的共同課題。”

  這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自身在消費者心中美譽度的必要舉措。”對此,酒水行業研究者、千里智庫創始人歐陽千里也向雲酒頭條表示,五糧液此舉是維護經銷商利益、維繫自身在市場中價值體系的權益保護;也是捍衛品牌生命力、保障五糧液在酒水行業獨一無二地位的有效行爲。

  行業困局:酒企與電商的渠道博弈暗傷

  從白酒企業維度觀察,五糧液困境實則是高端品牌渠道失控的典型案例。一方面,酒企爲維繫品牌調性不得不提升出廠價(如第八代五糧液提價50元);另一方面,電商平臺爲爭奪流量以“百億補貼”擊穿價格體系,價差鴻溝誘使假貨乘虛而入。

  五糧液緊急公佈超50家官方電商渠道名單,包括京東、天貓官方旗艦店及盒馬自營等,並反覆聲明從未銷售“光瓶第八代五糧液”。

  同時,積極鋪設全國免費鑑定服務站網絡,爲消費者提供便捷驗真服務,並承諾協助維權。早在去年3月,五糧液已公開打假拼多多,聲明未在該平臺開設或授權任何旗艦店,並誓言追究售假店鋪及平臺責任。

  在渠道碎片化時代重建消費者對正品通路的信任,五糧液的這些舉措,在直指核心的同時,也暴露了傳統酒企被動防禦的無奈。

  而電商平臺維度的問題更爲尖銳。部分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淪爲假酒重災區(單次抽查假貨佔77%),算法推薦機制實質上助推了低價假貨的流量分配。

  平臺將“補貼戰”凌駕於商品溯源審覈之上,如京東、天貓等正規渠道950-1059元的售價反而失去競爭力。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圈,暴露出電商生態中流量邏輯與商品品控的深層矛盾。

  歐陽千里告訴雲酒頭條,自電商誕生之初,便是反傳統經銷制度的開始。電商面對的是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用戶,這會讓多數品牌以區域劃分的經銷制度承壓。電商以“廠家直供消費者”噱頭大行其道,多數消費者認爲其邏輯自洽,願意從電商平臺購物,享受更便捷的服務。

  歐陽千里也提醒行業,“如今品牌受到挑戰,更多的原因在於利潤頗高、差價夠大,甚至銷售鏈條過長,從而給了電商百億補貼的機會。”

  劉聖松表示,五糧液的困境絕非孤例,它是高端白酒在渠道變革深水區遭遇陣痛的縮影。電商平臺以補貼爭奪流量本無可厚非,但若疏於對低價商品來源的審覈與對假冒僞劣的雷霆打擊,實則飲鴆止渴。

  假酒借“百億補貼”登堂入室,傷害的不僅是五糧液,更是平臺自身的公信力與消費者對線上購買高端酒類的信心。

  破局之道:構建正品生態的協同防線

  解困之道需跳出單點打假思維,轉向全行業協同治理。

  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釀酒地理出品人巨剛向雲酒頭條表示,表面上看,這是五糧液與部分電商平臺之間的品牌糾紛,但更深層次反映的,是所有實體商業對電商平臺“低價傾銷”現象的集體不滿。

  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方剛認爲,以往實體企業面對電商平臺的不當競爭大多選擇“道德譴責”,根本原因在於維權之路困難重重。

  他告訴雲酒頭條,“其一,假貨認定存在制度性障礙。品牌企業不具備執法權,需自行購買疑似假貨進行送檢,單起案件維權成本就超過5萬元。而電商平臺在處理假貨問題時,往往採取‘僅退款’的簡單處理方式,對售假主體缺乏實質性追責。其二,針對‘破價’行爲的投訴缺乏有效渠道。由於現行法律並未明確低價銷售屬於違法行爲,電商平臺通常以‘無責’爲由,對品牌方的投訴不予處理。”

  行業人士表示,酒企防僞技術升級刻不容緩——五糧液鑑定服務站檢出率攀升至16.65%,說明傳統防僞手段已難應對規模化製假。可探索區塊鏈溯源技術與行業協會共建“正品聯盟”,實現生產—流通全鏈路透明化。

  此外,電商平臺則須承擔審覈主體責任,建立“售假連帶追責”機制,例如對“百億補貼”商品強制驗證品牌授權鏈路,杜絕電商平臺765元低價售賣五糧液這類明顯違背市場規律的陷阱商品。

  更關鍵的是重構消費者信任鏈條。可借鑑奢侈品行業集體訴訟平臺售假的案例,由行業協會牽頭設立“白酒正品保障基金”,爲消費者維權提供支持。當某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不再輸出16.65%的假貨風險,而是經認證的正品優惠,酒業方能真正跨越渠道變革的深水區。

  雲酒頭條認爲,這場由三份告知書引發的風暴,本質上是酒業價值鏈條的重塑契機。唯有酒企築牢防僞高牆、電商平臺壓實審覈責任、消費者建立“低價即風險”的認知,方能讓千元白酒真正承載起應有的品質尊嚴。

  方剛表示,五糧液三度發聲劍指假酒,其意義已超越單一商業糾紛。這不僅是爲企業自身維權,本質上是維護商業文明底線的關鍵之戰。若放任部分電商平臺銷售假貨、惡意低價傾銷,實體經濟將面臨更爲嚴峻的生存危機,最終損害的將是整個市場生態和每一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