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5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於6月24-26日在天津舉辦,本屆新領軍者年會主題爲“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年會期間,醫渡科技的創始人、董事長宮如璟與新浪財經對話。
AI醫療對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有何影響?對話中,宮如璟以一常見場景切入直指傳統醫療的痛點。“過去患者爲了看醫生,可能要從外地奔波至大城市,而醫生每天面對數十名患者,很難全面掌握每個人的病史。”
宮如璟介紹稱,醫渡科技的AI中臺能夠快速整合患者多年的病歷數據,生成可視化的疾病發展時間軸,幫助醫生高效瞭解病情全貌。“許多病人的病史長達數年,僅靠人工記憶或零散的病歷很難記清楚,而AI則可以極大提高診療的質量和醫生對患者的服務質量。”
宮如璟還談到,醫渡科技的輔助決策系統能夠在複雜病例分析中爲醫生提供多項診療建議。醫生通過參考這些建議並結合進一步問診,從而在疑難病例中做出更爲精準的臨牀決策。
此外,在新藥研發方面,宮如璟介紹,過去許多研發環節依賴人工操作,而如今藉助人工智能與數據平臺的支持,大量臨牀試驗工作可由AI完成,目前臨牀試驗成本已經降低了30%-40%。
儘管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宮如璟強調,AI目前仍是輔助角色。她分享案例稱,在與某醫院合作時,AI在整理臨牀病例時“創造”了一條不存在的病例記錄,這說明AI存在幻覺風險,仍然需要非常警惕,必須謹慎對待。
宮如璟坦言,醫療不是一個容易開展業務的行業,近幾年市場和政策都有變化,因此在商業化上醫渡科技一直都相對謹慎。她同時指出,醫渡科技的優勢在於深耕各種疾病和各個垂直場景,並通過AI技術切實降低醫療成本。
談及近期二級市場創新藥板塊的活躍表現,宮如璟認爲這是行業估值的迴歸。“以前中國主要是一個被銷售的市場,直到去年大家開始認可,中國其實是一個能研發的市場,實際上以前全球約40%的新分子都是從中國研發出來的。”
宮如璟強調,從VC、研究者到藥企,整個行業生態都在這一輪估值迴歸中經歷了教育和成長。基於龐大人口,中國必將形成自己的生物醫藥生態圈,更多企業將走向國際化,與全球藥企展開合作,並且爲全球醫療健康貢獻價值。
展望未來,宮如璟描繪了一幅AI賦能的醫療圖景:首先,醫療數據不只在醫院,歷史醫療數據也可以和可穿戴設備融合,形成對個人健康狀況的立體認知,AI雲端諮詢提供24小時個性化健康建議。此外,新藥研發成本通過AI大幅降低,使更多藥物擺脫“孤兒藥”困境。最後,保險覆蓋範圍擴大,比如醫渡科技的“惠民保”業務,從28天新生兒到百歲老人,包括有既往症的患者都能獲得保障。(新浪財經 徐苑蕾)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爲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思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