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媽媽,那個海葵我一按它就縮小了,還噴水,它噴的水是尿嗎?”這是一名四年級小男孩站在大連的海邊發出的疑問。爲此,他聯合他的小夥伴一起研究海葵噴水的祕密,調查了2個月之後,兩個小學生就此寫出了一篇雙語論文……
趣談 大連人給海葵起了個“暱稱”
作爲一個沿海城市,大連人對常常出現在海邊的海葵司空見慣。這種在海水裏五顏六色、飄逸好看的動物常常被不明就裏的人誤認爲是植物。但大連本地人卻毫不客氣地叫它“海腚眼”,這顯然是本地人質樸而形象地給它們起的象形“暱稱”,懂得都懂。但這個形象需要把它們從海里挖出來後放在盆裏、任人宰割、生無可戀的樣子時才能具象化。當它們在海水裏不被侵擾、自由捕食的時候,還是花枝招展、顏值在線的。
只是大人們很少會從另外一個視角去探索它,就像那名好奇的小學生,就是想知道海葵噴出的水是不是尿。於是,他約上他的小夥伴,兩個人用了兩個月時間研究了海葵噴水的祕密。
這名四年級的小男孩叫曹恩碩,來自大連紅旗中心小學,他的小夥伴叫孟祥瑞,來自大連培根小學。他們在媽媽的幫助下,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關於海葵的資料,包括《Ocean》和《Nature》,諮詢海洋大學的專家,去大連自然博物館學習,看《藍色星球》紀錄片,去海邊找海葵窩挨個按、餵食、觀察……最終寫出一篇關於“海葵噴出的水是尿還是防禦武器?The Mystery of the Sea Anemone,s Spray”中英文雙語論文,並將這篇論文轉化成一個科學展位,參加環球自然日的科學比賽。
調查 海葵在什麼情況下會排出液體?
記者跟隨兩名小朋友探索的腳步和他們的論文,結合大連海洋大學教授邢坤老師的介紹,確認海葵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會排出液體。
第一種情況是它感受到威脅,遇到攻擊時,比如那個淘氣的小男孩不斷用手指捅它,它會滋出液體來,這時的液體以水爲主,用來嚇跑敵人,起到防禦作用。這種是人們比較容易觀察到的,海葵需露出水面,在礁石或沙灘上纔會看到滋水,如果它的身體全部在海水裏,滋水是看不到的。
第二種情況是它捕食時會釋放出液體,這種液體具有麻痹神經的作用,路過的魚蝦等小動物被它的液體麻痹後又被它的多個觸角牢牢地吸住,然後被拽到它的那個大“口”裏成爲美食。
第三種情況最爲特別,海葵只有一個進出口,它會一直“喫喝喫喝”,直到撐得受不了時,會突然一下子噴出體內的水和未消化的食物雜質等混合液體,也可以說,它的第三種排出液體的情況是因爲“喫飽了撐的”。
結論 海葵排出的液體不能稱之爲尿
海葵沒有腎和膀胱,它的身體就像一個充滿水的袋子。當它感覺到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快速收縮,把裏面的水噴出來,這樣可以嚇跑敵人!所以它排出的液體不能稱之爲尿。
延伸 海葵的特性啓發多項科學發明
有趣的是,通過研究海葵的噴水,我們發現,海葵雖然沒有大腦,卻可以用簡單的生物機制保護自己,能根據環境變化作出反應。這種本能智慧,實際上啓發了人們很多深刻的思考和啓示。
比如海葵觸手末端的刺細胞和黏液蛋白質能在水下快速附着與脫附,啓發了科學家們的思考,已經有科學家通過模仿海葵的“快速吸附+不刺激性”特性,研發出可在潮溼或流血環境下使用的醫用黏合劑,已經應用於動物手術實驗,並進入人體試驗階段。這項發明可替代傳統化工膠水,減少有毒成分;手術膠不需要縫合,能降解,減輕生物負擔。
另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等科研機構,研究了海葵中的一種叫作“hydra toxin-like protein”(類水螅毒素蛋白),它具有很強的生物黏性和結構穩定性。根據這個特點和啓發,他們開發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用於食品包裝;並設計一種可降解的水下傳感器包裹材料,避免產生海洋垃圾。
我國在這一領域也有相關研究,比如南京大學和中科院有關仿生黏合材料的研究。此外,浙江大學海洋學院也在進行受海洋生物啓發的新材料研發計劃,包括仿海葵材料。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陸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