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大,蔣凡立

藍鯨財經
06-24

文|象先志

鄧公當年從江西回到北京,教員問他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他只回答了兩個字:等待。

蔣凡也是。

1985年出生的蔣凡,今年剛好四十歲。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蔣凡當然已經立過了。

他在三十出頭的年紀,就是淘天總裁,阿里最年輕的合夥人。

如果沒有發生那場意外,顯然不需要重新再立一次。

好在機會終究還是來了。

說明還是那個道理,你可以得罪很多人,但只要你不得罪有些人,自然就會有人惦記着你,保全你的羽毛,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啓用你。

張勇在的最後一年,阿里力推要搞1+6+N改革,大鍋飯變包產到戶,要各個業務要獨立靈活面向市場,找回創業精神和經營意識。

後來張勇離職,吳泳銘上位,提出要聚焦核心戰役“飽和式投入”,分拆的計劃很快被事實上終止。

對於阿里這樣的大公司,頂層設計如此騰挪搖擺,是很少見的。

有人因此評判到,這說明阿里自我定位模糊,長期戰略漂移。

這種評價忽略了一個關鍵變量,人的因素。

成事謀事都在人,最重要的人事調整大概率會伴隨組織調整。張勇跟蔣凡最大的差別在於年齡,張勇當然不老,但蔣凡的確年輕。

有人說,如果蔣凡一直在,阿里或許不會在面對拼多多和抖音時如此被動。

平行世界的劇本怎麼走,現在只能靠腦補。

只不過有件事是肯定的,在阿里最牛逼的時候離開,那清算阿里怎麼就不牛逼的時候,就有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當人們在討論如果他在阿里如何如何的時候,這本身就是蔣凡的幸運。

而隨着餓了麼、飛豬併入阿里電商事業羣,由蔣凡統一指揮,蔣凡手裏有了讓阿里再次偉大的所有籌碼。

6月23號下午,有媒體傳出消息,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訂單618期間峯值已突破6000萬單。這個數字距離美團9000萬的日外賣訂單量仍有明顯差距,但這是淘寶閃送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打出的成績。

考慮到京東外賣在月初宣佈訂單量突破2500萬,這可能意味着美團在多年後市場份額首次與其他對手五五開。

王興當年沒能看到黃崢和蔣凡兩個聰明人的較量,這次他有機會跟蔣凡直接過招了。

即時零售是當前少數幾個具備廣闊增長空間的賽道。

不同機構預計,未來幾年最終會帶來兩到三萬億的市場規模。

阿里和蔣凡現階段加大投入,有幾個有利因素。

一是傳統對手拼多多的暫時性“虛弱”。受限於平臺特性,拼多多很難獲得國補,因此需要自己拿錢出來補貼。在交出了淨利暴跌47%的季度報後,面對“反內卷”的監管氛圍,暫時沒有太大精力對阿里電商基本盤發動攻勢。

二是京東目前也在即時零售領域加大投入,但跟阿里合作大於競爭,做大市場蛋糕的同時,整體上形成了對抗美團的合力

三是淘天生態具有顯著的供給優勢,尤其在類似服飾這樣的特殊品類。淘寶閃購可以依靠平臺已有的優衣庫等連鎖商家門店,實現差異化多樣化的商品供給。

四是淘寶主站日活遠超美團,這部分用戶存在被有效轉化成即時零售用戶的可能。如果“遠場”“近場”電商結合到位,相互的協同效應會疊加放大。

目前,美團正在收縮戰線、集中精力應對阿里和京東的挑戰。

6月23日下午,美團優選被爆突發大面積關倉,系統提示爲“由於業務局部調整,您所在的區域自6月23日起將暫停接單。”

社區團購業務在燒了數百億過後,雖然沒能帶來預期的業務增量,但在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競爭態勢已趨穩定的情況下,美團仍然選擇調整關停,大概是認識到了主站業務面臨的是一場硬仗。

當然,打PVP輸出自然遠比防守更加激情。

吳泳銘在郵件中提到,這是阿里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

大淘寶的夢想令人着迷。

在阿貓阿狗都在銳評阿里的時代,淘天需要一場勝利,阿里需要一場勝利,蔣凡更需要一場勝利。

淘寶大,則蔣凡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