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青蛙,不只“壞”了奈雪一包茶

藍鯨財經
06/24

文|趣解商業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在奈雪購買的茶包中,喝出了青蛙。該網友在視頻中表示:“這個心理陰影是一輩子的。”

該網友介紹,這包花茶是去年生產的,湊單買的,買了一直放在家裏沒有喝。幹蛙和花茶裏面的白花很像,根本沒有辦法發現那隻蛙。等發現的時候,該網友已經喝了好幾杯了。

就此事,奈雪方面告訴該網友,應該是茶包供應商的問題,將聯繫供應商給該網友一個答覆。據該網友後續的回應,其已經將涉及的產品以及異物交給了奈雪門店。奈雪將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賠償。目前,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介入。

圖片來源:小紅書

事情引發關注後,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網友表示,這種事情很正常,就是收茶葉的時候進去的,沒看出來;這說明食材確實是真茶。但也有網友無法接受,“會當場昏厥的程度了”。

“趣解商業”注意到,相關話題下,有網友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一網友稱,自己之前喝出過整隻蟑螂,打電話給門店,門店說該網友敲詐她。社交平臺上,這種事情也並非個例。多位網友發帖稱,曾在奈雪的茶包中發現頭髮、喝到蟲卵,還遇到了茶葉發黑、多是碎葉片等情況。

圖片來源:小紅書

從奈雪給網友的回覆不難看出,其銷售的茶包並非奈雪自建工廠生產,而是委託給了第三方。據網友們發佈的帖子,奈雪茶包的委託商包括菏澤市牡丹區冠宇食品有限公司、湖州意諾茶業有限公司等。

如今,推出包含茶包在內的零售產品,幾乎已經成爲了新茶飲品牌的默契。與現制飲品成本較高不同,茶包具有標準化生產和高毛利的特性,再加上,袋泡茶行業越來越火了。根據觀研報告網發佈的《中國袋泡茶行業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4-2031)》顯示,隨着互聯網滲透和電商發展,國內袋泡茶消費逐漸轉向線上市場。2015年到2022年,國內袋泡茶線上市場規模由2.3億元猛增至180.3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23億元。

而第三方代工生產是輕資產模式的優選路徑,一方面能省去自建工廠的高額投入,另一方面代工廠具備專業化的生產能力,能通過市場波動靈活調整生產計劃。

不過,這種模式也存在弊端,比如質量失控。事實上,不僅是奈雪,多家新茶飲品牌生產的茶包都曾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此前,蜜雪冰城茶包被曝喝出多條蟲子曾引發關注。據媒體報道,一消費者在蜜雪冰城的茶包中發現了數只蟲子和蟲卵,感到十分噁心。社交平臺上,多位網友表示在茶顏悅色的茶包中發現了頭髮等異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官網介紹,除了現製茶飲以外,奈雪還創建了茶葉飲品品牌——奈雪茗茶,產品包括精品茶、商務禮、限定茶,以及茶文化融合體驗空間——奈雪茶院;瓶裝茶業務,包含氣泡水、純茶、果茶和檸檬茶四大品類,其中多款產品已進入線下連鎖商場等渠道。

2024年財報顯示,按產品劃分,奈雪來自加盟業務、周邊產品、零售產品等其他產品的收入爲7.11億元,在期內總收入中的佔比爲14.4%。可以想象,其來自茶包產品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更低。同樣,奈雪的瓶裝飲料業務也沒能扛起業績大旗,在總收入中的佔比爲6%。儘管奈雪還在佈局茶包行業,但從財報來看,茶包業務尚不足以撐起業績大盤。

圖片來源:奈雪的茶財報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奈雪來自現製茶飲和烘焙產品的收入,相較2023年均在下滑,來自瓶裝飲料和其他產品的收入則實現了同比增長,分別爲0.8%和6.4%。

茶包業務雖非奈雪營收主力,卻是品牌價值的關鍵載體。一包茶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足以擊穿消費者信任。要知道,對消費者而言,入口產品的安全性是買單的首要前提,更是品牌贏得長期信任的基石。對奈雪來說,這次食品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想在茶包生意上站穩腳跟,必須死守食品安全紅線,對原料、生產、流通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管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