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也許是因為畢業季的緣故,校園裏愈發多了些澎湃悸動的氣息。經歷一整個教育階段培養的畢業生們再次迎來了他們的人生大考。
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區的安徽新華高級技工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門外,幾位畢業生手裏攥着筆記本,在門外徘徊。隨後,他們一頭扎進了面試考場,背影中滿是少年意氣。
水手們的「先知」
如果將職業教育學校比作一艘劈波斬浪的巨輪,那學校裏的老師們就像一個個經驗十足的水手。37年來,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0667.HK)(以下簡稱「中國東方教育」)這艘成功打造了新東方烹飪教育、新華電腦教育、萬通汽車教育、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歐曼諦時尚美業教育、華信智原、美味學院七大職教品牌的「職教航母」,能將一個個學生順利送達夢想的彼岸,離不開這些「水手們」悉心叮囑和培養。
上午約十點,王本勝正要下課,兩個學生便追了出來,把他「截停」在路上。這兩位學生也即將迎來畢業季,經過篩選,他們也各自相中了心儀的崗位,因此希望王本勝給予指導意見。
王本勝是安徽新華高級技工學校軟件工程系的資深教師,今年是他工作的第十五個年頭,對於學生們關於就業的疑問,他早習以為常。
「在我看來,職業教育的目的相對比較明確,就業、找工作纔是硬道理。而我們在學校內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學生們先探明就業崗位的需求,有的放矢。」王本勝表示,以其所教學的軟件工程專業為例,在課程設定上,學校的教研組首先會探明市場需求,比如JAVA工程師的崗位,他們要研究用人單位招聘啓事要求,需要掌握什麼具體技能,需要從事過什麼類型的項目經驗,進而為崗位精準匹配相應的課程。「簡單來說,從崗位倒推課程和培養模式。」

王本勝指導學生實訓課堂練技能
同樣,王本勝和同事們也會研究公司招聘的全流程,比如面試環節用人單位會問到哪些問題?考察哪些能力?不同的崗位,比如前端崗、後端崗等各自考察的核心內容是什麼?他們都會提前佈局演練。
在與安徽新華高級技工學校僅一牆之隔的安徽新東方烹飪高級技工學校,學生們正在「教室」內熱火朝天地練習雕刻、切菜、顛勺。與其說是教室,這裏更像是一間間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廚房,學生們身着整潔的白色制服,頭頂着高高的廚師帽,儼然一副專業的廚師模樣。
烹飪考試兼金典廚師班班主任王帝偉便是這羣「準廚師們」的引路人,「我們這裏很特殊,‘教室像廚房、考場像餐廳、考官像食客’,以完全貼近工作場景的教育模式教學,把理論完全融入實踐中,聽完就動手,有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加課輔導,直到全部掌握為止。」王帝偉表示,烹飪教學實踐纔是第一位,他們幾乎所有的一線教職工都來自於大型餐飲企業或星級酒店,很多是廚師長級別,對於企業的人才需求瞭然於胸。

王帝偉(左)在實訓課堂上為學員講解菜品製作要點
不少學生表示,自入學開始他們便從基本功練起,每個月都會組織考評,到畢業階段,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竈臺前獨當一面。不少優秀的學子還掌握了絕活,比如將柔軟的豆腐切成髮絲,以及將各類食材雕刻成造型複雜多樣的形象等。
因此,儘管臨近畢業,不少學生早已簽訂好了就業協議,又或定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只要能從新東方烹飪學校順利畢業,那出去肯定都是搶手的香餑餑。」王帝偉說。
星級主廚親自示範雕花擺盤,講解食客口味的最新偏好;互聯網大廠的資深工程師搖身變為授課教師;4S 店曾經的技術總監手把手教學生拆解發動機,傳授最實用的故障診斷技巧......類似這樣的情形,在中國東方教育旗下的各個職教學校已較為普遍,依託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這裏正搭建起從校園到職場的 「高速通道」。
唯有不斷學習,方能劈波斬浪
幾天前,畢業生們給王帝偉發了幾條喜訊,他們興奮地告訴王帝偉已經順利入職心儀單位,並獲得了超出想象的薪資待遇。為此,王帝偉專門發了條朋友圈並配文:不斷學習,方可自信從容。
除了老師們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教學態度外,不斷向外求索、求變、求新的態度,也是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的制勝法寶。在人工智能浪潮席捲計算機行業時,安徽新華高級技工學校的老師們自發組建 AI 學習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鑽研深度學習算法,參加行業高端研討會,甚至邀請企業技術專家進校開展專題培訓。
不僅如此,當某頭部企業發佈了最新操作系統後,學校還會利用暑假,組織學院的老師們去重新系統學習該系統的嵌入式開發技術,學成歸來,教務處還組織老師們進行課程的迭代升級。
據瞭解,每個學期安徽新華高級技工學校都會更新課程方案和課表,針對市場需求的崗位也會增加相關的專業及課程。「現在市場變化太快,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最前沿的資訊和課程才能跟得上節奏。」
中國東方教育旗下的另一所職業院校——安徽萬通技師學院,是以培養中、高級技工等高技能人才為主的技工院校,其中培養汽車行業亟需的高技能人才是其一大特色。
汽車專業資深教師時海峯表示,在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與智能網聯轉型的大潮中,作為學校教師不能刻舟求劍,而應該主動進行知識迭代。

時海峯為學生演示新能源汽車檢測
走在萬通的校園,教室像個大車間,老師像個老師傅。在新能源汽修專業的教室內,特斯拉、比亞迪、大衆汽車等市場熱門車型整齊排列,宛如等待 「問診」 的病患;智能診斷儀的螢幕閃爍着數據流,機械臂正按照程序指令,精準地拆卸着動力電池模組,關節處的藍光隨着運轉節奏明滅,發出規律的嗡鳴。
時海峯表示,從事職業技能教育一定要與時俱進。「汽車行業發展太快了,品牌在更新,車型在變化,技術也在不斷迭代,因此要保障學生們可以最大程度地用最新的車型上課,學習新技術,同時不斷保持學習狀態。」
2024年暑假,學校的教師團隊分批前往深圳某頭部車企的研發培訓中心,深入「三電技術」原理和維修技術。回校後,老師們還建立起行業動態共享機制,定期分享行業報告、技術白皮書和企業用人標準的變化。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持續學習,教師隊伍始終保持着與行業同頻的節奏,將最新的技術、理念和工藝傳遞給學生,確保每一位從這裏走出的學子,都能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時海峯表示,從事職業教育這些年以來,自己總是在「輸出和充電」之間橫跳,儘管已經五十多歲了,但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心態一直沒有變過。
「學習」「革新」等關鍵詞在老師們的嘴邊不斷重複,他們正用永不停歇的自我更新,將行業最前沿的星火匯聚成炬,照亮職業教育的前行之路,更點燃萬千學子技能成才、人生出彩的璀璨未來。
入海前,先成人
據王帝偉介紹,大部分的學生來到學校時,都是未滿 18歲,人生觀和價值觀仍未成型,有的甚至連洗衣服、疊被子等基本生活技能都不具備。他說,「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在讓他們成為技能人才前,我們首先要教會他們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人。」
在職業技能培訓之外,中國東方教育旗下各個學校秉持着「立德樹人,德技並修」的理念,把育人和成才理念融會貫通,在促進學生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充分激活每一位學生的潛力,讓學生成人成才。
出生在皖北農村的董恩賜便是學校「成人成才」理念的受益者之一。因為初中成績不理想,他選擇了到萬通學習汽修專業,剛來的時候,自卑的情緒仍然縈繞心頭,怯懦膽小,不敢與人交往,這樣的情緒也影響到了課程學習。

時海峯在實訓基地指導學生董恩賜進行汽車檢修操作
海峯發現了他的問題後,便主動與其對話,從自我的經歷談起,講述了不少學長學姐的勵志故事,希望他打開心扉。
在經過多次談心談話後,他卸下了心裏的壓力。原來長久以來的挫敗,讓他信心跌落谷底,長久地待在視線之外,讓他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正是老師的關注點燃了他的鬥志。
現如今,董恩賜在萬通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似複雜的汽修課程,在他的眼裏成為「最奇妙的事情」。啱啱結束的期末考覈,他名列前茅,成了同學們眼中羨慕的對象。
從一個個鮮活的學生故事中,透出了中國東方教育這份「底氣」源於何處。37年來,這艘「職教航母」載着成千上萬的學子們,穩穩抵達夢想的彼岸;這裏沒有冰冷的分數標尺,只有溫暖的因材施教;不設狹窄的成長框架,卻鋪就無數條通向成功的道路。這裏,每個靈魂都能閃耀屬於自己的光芒,讓他們擁有勇往直前的底氣。如今,他們也將帶着這份底氣,繼續出發。而這艘巨輪,也將繼續乘風破浪,續寫更多成長和希望的故事。
責任編輯:張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