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的6月20日,阿里巴巴(09988,以下簡稱“阿里”)旗下閒魚正式宣佈與劉宇寧合作,聘請其爲“閒魚環保大使”。
對閒魚來說,劉宇寧代言不僅是品牌營銷事件,更是閒魚戰略轉型的映射——閒魚從交易平臺向生活方式擴張的野心,也展示出被阿里CEO吳泳銘所看重的這個二手交易平臺,正發生巨大改變。
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5月7日發佈的報告顯示,閒魚MAU(月活躍用戶)突破2億大關,達到2.09億,同比增長近20%,MAU增速位列電商類App第一。
作爲阿里"戰略級創新業務",閒魚被集團寄予盈利厚望,但用戶增長和快速商業化也帶了用戶體驗下降的風險。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27日,閒魚累計投訴量達227952條,成爲二手交易平臺中投訴量最高的品牌。
一面是阿里財報中的戰略新星,一面是黑貓投訴榜上的常客,閒魚在商業化狂奔中正陷入初心與盈利的“撕裂”。
阿里需要故事
2023年11月,阿里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公佈了阿里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名單——閒魚、1688、釘釘和夸克。四大創新業務的共同點是市場潛力大、定位獨特、符合用戶需求和AI驅動。阿里同時承諾,這些業務將作爲獨立子公司運營,打破阿里此前的內部定位,並且以3-5年爲週期持續投入。
數據可以看出閒魚對於當下阿里的戰略價值:截至2025年6月,閒魚累計註冊用戶數已達6億,較2020年的3億實現翻倍增長,成爲阿里體系內僅次於淘(寶)天(貓)的第二大應用。每天新增商品發佈量超400萬件,平臺商品總量已超10億件。
翻倍的數字背後,正是陷入停滯的阿里急需的增長故事。 稍早前的2023年6月,閒魚剛發佈公告稱,當月成交訂單超10筆且金額超1萬元的賣家,超額部分按1%收取服務費。
這意味着閒魚堅持了九年的免費模式終結。
一年後,閒魚的商業化更加徹底。2024年6月,閒魚宣佈自9月1日起,向全體賣家收取0.6%基礎軟件服務費,單筆最高60元。
閒魚更重要的戰略擴張發生在2024年9月——首頁上線奧萊頻道。與閒魚之前的C2C模式不同,奧萊頻道引入蕉內、美的(000333)、李寧(02331)等品牌商,主打微瑕品、尾貨清倉和大牌99新品。這標誌着閒魚突破個人閒置交易邊界,從C2C擴張到B2C。
閒魚擴張壓力
線上擴張的同時,閒魚也開始向線下滲透——今年1月份在杭州推出閒魚循環商店。不同於傳統二手線下店,閒魚循環商店除了閒置寄賣,還提供遛狗等社區服務。閒魚循環商店選址也是聚焦社區而非商圈。閒魚副總裁李世傑表示,閒魚循環商店業態要五年開到全國一百城,輻射上千個社區。
“閒魚不是電商平臺,是用戶的興趣所在,不是單純的GMV平臺,而是用戶能找到分享夥伴的地方。”閒魚總裁季山明確表示,閒魚要“超越C2C電商”,轉型爲“年輕人興趣生活平臺”,重點投入二次元、潮玩、戶外等Z世代賽道。
今年五一前夕,閒魚上線“省錢神券”,正式切入餐飲、酒旅等本地生活領域,首頁突出位置展示其對標美團(03690)的Slogan“喫喝玩樂上閒魚”,標誌着閒魚正式加入了與美團、抖音的本地生活爭奪戰。
季山在2024年7月曾公佈閒魚的三年戰略:不會只做二手,要抓住AI和國際化。東南亞市場被視作潛力增長點,因其“很像曾經的中國”。2025年4月的AI Partner大會上,閒魚CTO陳舉鋒展示的數據顯示,閒魚全線AI產品已覆蓋近2000萬用戶,智能託管服務累計售出GMV達4億元。
從免費到付費,從線上到線下,從C2C到B2C,從國內到國外,閒魚在擴張的道路上似乎有點激進。季山曾強調閒魚“不做第二個淘寶”,但阿里要求閒魚三年用戶翻倍的壓力,迫使閒魚以GMV爲導向不斷擴張業務版圖。
閒魚劇烈轉型的背後,是阿里應對增長焦慮和應對策略的縮影——通過吸引年輕用戶、切入高頻本地生活場景,尋找二手電商之外的“第N曲線”。但是面對如此快速的擴張和由此帶來的各種問題,這條閒魚真的可以翻身並且一路狂奔麼?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