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紙審查決定,讓中國抗體江湖的專利暗戰驟然升溫。6月5日,該局作出決定,維持和鉑醫藥核心專利“結合分子”(專利號:CN201210057668.0)有效,該專利涉及利用轉基因動物製備全人源僅重鏈抗體(HCAb)的關鍵技術。這一裁決直接針對百奧賽圖(北京)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提出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爲和鉑醫藥指控百奧賽圖RenNano平臺侵權提供了重要支撐。
然而裁決落地的同一天,戲劇性一幕上演。百奧賽圖創始人、總經理沈月雷罕見地在個人朋友圈連發多條信息,字裏行間充滿委屈與不解。他尖銳質疑和鉑醫藥的維權行動:“如果認爲RenNano侵權,爲何不訴技術路線相同的RenMab、RenLite?”並追問“爲何不告其他可能涉及類似技術的企業?”,一句“擋了財路?”的發問,將商業競爭背後的暗流推至臺前。
百奧賽圖隨即在官方渠道正面回應,表示將“依法評估後續法律途徑,採取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權益”,同時強調此前關於管轄權異議的失敗僅是程序性問題,案件實體審理尚未開始。
這場專利攻防戰早已拉開序幕。2024年9月,和鉑醫藥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起訴百奧賽圖RenNano平臺侵權。隨後,百奧賽圖展開了經典的雙線防禦:一方面,在管轄權上提出異議,一路從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但最終在2025年5月27日被最高院終審裁定駁回;另一方面,依據《專利法》以創造性不足、說明書公開不充分等多項理由,對和鉑涉案專利發起無效宣告挑戰。國家知識產權局6月5日的決定,宣告後一條戰線暫時受阻。
這場專利鏖戰已超越兩家公司的範疇,折射出中國創新藥產業共同面臨的深層拷問。一方面,和鉑醫藥在美國對Teneobio(後被安進以25億美元收購)發起的HCAb專利訴訟仍在進行,2025年2月安進被正式追加爲被告,凸顯中國藥企全球維權的決心與複雜環境。
另一方面,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高速發展的當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如何平衡保護“卡脖子”核心技術與維護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界定合理維權與過度壟斷的邊界?
和鉑醫藥的沉默防守與百奧賽圖朋友圈的悲情發問,共同勾勒出中國創新藥企在千億抗體紅海中搏殺的複雜圖景。專利不僅是盾牌,亦是利刃,這場攻防戰考驗的不僅是法律條文的理解,更是整個產業在創新與競合十字路口的智慧抉擇。
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
責任編輯:AI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