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險創新破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金融時報
06-25

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對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需求不斷擴大。保險業如何破解綠色發展中的風險治理難題?

在近日召開的2025陸家嘴論壇“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和產品體系”全體大會上,中國人保總裁趙鵬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和產品體系。對於保險業來說,就是要把握好保險機制在綠色發展中的獨特定位和作用,創新產品服務,建立標準規範,努力成爲災害風險的韌性復原者、環境外部性的重要治理者和綠色經濟轉型的長期投資者。”

趙鵬在會上透露,中國人保正在開展綠色保險環境效益覈算方法學研究,並將擇機發布《保險活動環境效益量化白皮書》,推動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積極推廣其上升爲行業標準和指引。

綠色保險創新賦能環境治理效能提升

在“雙碳”目標加速推進下,保險機構正以綠色保險產品爲支點,通過市場化機制創新與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進程。

對於如何有效服務環境治理,趙鵬認爲,在正向激勵方面,可通過發展新能源車險、綠色建築保險等綠色低碳消費保險,服務構建綠色低碳消費的正外部性增益補償機制。在負向約束方面,可通過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以費率槓桿加大高排放企業的運營成本,建立負外部性糾正機制。

據瞭解,中國人保去年簽署了聯合國可持續保險原則(PSI),設立綠色金融委員會,在行業內率先建立集團統一的綠色保險統計體系和保險客戶ESG風險評估體系。2024年,中國人保綠色保險提供風險保障184萬億元,承保新能源車1159萬輛,同比增長57.3%,提供環境污染類責任風險保障金額197億元。

加快綠色發展離不開行業標準的制定。202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着力推動成熟的碳覈算方法和成果在金融系統應用,制定出臺統一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碳覈算標準;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運用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技術手段爲碳覈算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當前,投融資領域環境效益測算方法和實踐較爲成熟,國內主要銀行已經連續多年披露綠色信貸等業務帶動的碳減排當量。但保險業務涉及範圍廣、類型多,經營情況複雜,業內尚未形成統一可操作的測算方法學指導。”趙鵬表示,中國人保依據保險業特點,率先研究提出綠色保險環境效益覈算方法學,填補了行業空白,完善了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據介紹,中國人保提出的綠色保險環境效益覈算方法學,在刻畫自身綠色保險環境價值方面得到了有效驗證,充分展現了綠色保險業務的環境價值,可引領推動保險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趙鵬談道,對保險業務節能減排情況的“精準畫像”,有助於保險機構加快綠色經營轉型,設定承保組合碳中和遠景目標、規劃碳中和路線圖;優化調整業務佈局,推進綠色保險產品服務創新;爭取更多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空間,促進綠色保險生態環境效益和商業可持續性的兼顧統一。

耐心資本支持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的特點,與綠色產業長週期、大規模的投資需求天然契合。中國人保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綠色產業領域資產配置;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流程,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創造正向的環境與社會效益。

在健全完善綠色投資體系方面,中國人保編定了《綠色投資工運指引》,結合各領域特點和市場情況形成差異化投資策略。在人保集團綠色投資工作整體框架下,綠色投資工作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投資板塊子公司編定綠色投資指引,建立正負面清單,細化並明確綠色投資策略。

近年來,中國人保持續探索以保險資管產品形式創設碳金融、綠色債券指數、綠色行業等ESG主題產品,深化與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合作,爲低碳節能產業、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等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2024年,中國人保服務綠色發展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元。其中,債券投資規模約761億元;股票投資規模約42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79%;另類產品投資規模約200億元。

“下一步,中國人保計劃開展投資組合碳排放測算,探索基於碳表現的投融資評價、分類和動態管理,漸進有序地降低資產組合的碳強度,穩步提高綠色投資比重,支持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趙鵬表示。責任編輯:楊喜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